APP下载

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体系之反思研究

2018-11-14/

长江丛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乐理母语民族音乐

■ /

一、相关概念解析

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教育体系是指教育要在国家民族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实施音乐教育的手段,将原来固有的诸如“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加以沿袭和发展。目前的教育体系正在朝着多元文化的方向蓬勃发展,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教育体系涵盖其中,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国的传统文化占据重要的地位,在现阶段的教育体系中,拯救传统文化的呼声越高意味着中华文化面临的问题越大,因此坚持走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教育体系的道路是一个艰辛曲折的过程。

二、现象存在的解析

(一)中国的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

笔者在为当代的一些中小学生上音乐课时,当问及他们喜欢的音乐时,不外乎一些现今的所谓新潮流行音乐,国外的英文歌等占据多数,凡是涉及民族民间音乐的内容,学生们了解知道的是少之又少,甚至连当地的民歌都很少有人知道。针对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首先是学生自身对民族音乐并没有想要去认识的意识,其次是教师自身对学生的引导,没有贯彻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教育体系,将其落实到学生的日常教学中,最后是在教育体制大背景下,对母语文化的教育体系在各个院校,各个音乐平台的重视度有待加强。

(二)民族音乐受到的冲击

“就拿基本乐理来说吧,大家都知道,基本乐理是关于音乐的基本语法,但目前在中国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所教授的基本乐理却是西方音乐的基本乐理,有点是全盘照搬,有的经过一点点改良。这在事实上就造成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中国人要学习中国音乐,必先学好西方乐理,就像中国人要学好中国话,必先学好英文文法一样。”尽管教育界的许多有志之士努力在为民族音乐做些什么,但是教育体系的流程却朝着相反的方向进行,主客倒置,甚至有些有力度的音乐宣传卫视也在大力引进其他国家的音乐,而将本民族音乐遗忘于各个角落。民族音乐受到的冲击不仅表现在基本音乐知识的学习上,歌曲的写作上也都基本承袭了西方音乐的写作手法,甚至将民族音乐的五声调式直接放弃,加之以和声复调来代替,失去了原本创作民族音乐的初衷。

(三)民族音乐的特点

首先谈一谈中国音乐,“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上,在表情达意的方式上,在音乐的体裁、形式及其他各种表现手段(音阶、调式、旋律、节奏、多声部写作、配器等)上,都有自己的特点”。中国音乐的特点从最明显的旋律上来讲,光是江南丝竹、陕北秦腔、号子、信天游等等这些音乐的形式就变换多样,然而受西方音乐的冲击,这些音乐却不受当代人的“待见”。西方音乐之所以在现在的中国流行的原因不仅仅是作品本身有优点,在近现代音乐家王光祈先生的《王光祈音乐论著选集》一书中就提到“音乐的价值,在现代堕落的中国人看来似乎已经等于零了,没有一顾的资格,但是我们细察中国历史又觉得世界上重视音乐的民族,却又当首推中国,可惜不是‘现在的中国’,乃是‘已往的中国’”。

三、针对以上现象提出反思

(一)转变国人对民族音乐的观念

现在的国人对民族音乐有种偏见,觉得民族音乐有些“土”,殊不知,全世界都在高度重视本国的音乐,大力提倡母语文化的音乐教育,杜亚雄先生说过“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丧失,就意味着这个民族的灭亡”。一个人要想先改变,首先观念就不能不变,一个国家的教育亦然如此。在对待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向印度、日本、匈牙利等一些外国国家学习,印度的经济在世界经济中随不突出,但是印度人对本民族音乐的态度是国人值得借鉴的,“印度的音乐教育一直沿袭着千百年来传统的“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在匈牙利,教育家柯达伊一直都非常重视民族音乐的教育与传播,倡导音乐教育本土化,为匈牙利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母语文化与文化创新相结合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一旦失去了创新能力,谈何兴旺发达。因此“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门类,创新必须有深厚的根基,此“根”就是本民族的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此“基”就是当代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只有深扎于这二者的根基才能创造出富有特色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新音乐文化”因此将中国文化为母语的教育体系运行到教学中,在母语文化的基础上创新出更加富有色彩的民族音乐,使各民族音乐百花齐放。

[1]管建华.音乐课程与教学研究(1979-2009)[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耀华,王州.中国民族音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冯文慈,俞玉滋,选注.王光祈音乐论著选集(下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1~7.

[4]管建华.音乐课程与教学研究(1979-2009)[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40.

猜你喜欢

乐理母语民族音乐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乐理教材编写出版研究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与创新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艺术考生如何将视唱练耳与乐理知识相结合
分析母语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
画说乐理(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