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兰多》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2018-11-14■/
■ /
一、前言
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性运动的第三个思潮,借环境运动而生的一股新生力量。以1974年法国学者F·奥波尼在《女权主义·毁灭》一书中首次提出“生态女性主义”概念为标志。生态女性主义是以女性的视角洞悉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关注一切生命群体以追求女性和自然的平等为基本点,最终达到人类与自然和平共处、平衡发展的状态。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是以女性和自然的双重视角,观察世界生命的一切力量以“女性美德”和“生态原则”作为衡量文学价值的新标准,以解放女性,探求人类与自然关系为宗旨,以关注男性与女性的差异为重点,提倡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对自然作为女性的父权式再现的批判,对女性在博物学史、科学研究、自然协作上扮演的重要角色的修正再发现;针对开采或利用的伦理学提倡一种‘关心哲学’;对所谓存在于女性与自然间神秘的亲和关系的复原。”
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用女性与自然的双重角度解读新旧文学作品,探究新的文本意义,解读经典男性传统的文学作品,揭示男性霸权心理,通过对男、女作家创作的差异进行对比,来弘扬其中的女性和自然。这是生态女性主义用于文学批评与其他批评方法不同之处。
国内对伍尔夫《奥兰多》的研究主要是女性主义批评,雌雄同体等,但是其作品中的生态部分往往被忽略了。本文运用生态女性主义作为批判的主要理论框架,对《奥兰多》中女性和自然的主题展开研究,揭示该作品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二、父权社会下的女性和自然
生态女性主义揭露了女性和自然在父权社会中自然和文化,女性和男性二元对立中的附属地位。在《奥兰多》中,男性对女性的统治体现在女性是作为男性的奴隶和生育机器存在的。另一方面,男性对自然的统治体现在把大自然当作物品来控制。女性等同于自然,在男性社会中都处于附庸地位,理解这种关联为女性能够提供更大的自由。
父权社会对女性的统治主要体现在父权社会,男性和女性被看作一系列二元对立,如主动/被动,太阳/月亮,文化/自然,白天/黑夜…(Cicoux 91),女性被看作是消极的,静止的,黑夜,而男性则被认为更积极有力的。然而,父权社会赋予女性的特质,意味着女性必须“顺从、贞洁,浑身散发香气、衣着优雅。”(奥兰多144)。奥兰多嘲讽父权社会中男性强加在女性身上的这个观点。此外,也可以看出女性在父权社会中所受的迫害和卑微的地位。
“只因看到女子的脚踝”,她想,“就从桅杆上跌下来;穿着如盖伊·福克斯,招摇过市,只为得到女人的赞扬;拒绝让女人受教育,唯恐她会嘲笑你;明明拜倒在穿裙子的黄毛丫头脚下,却俨然装出创世主的模样,老天爷啊!”她想,“他们可真能哄骗我们啊,我们又有多傻!”(奥兰多 146)
在另一个场景中,伍尔夫讽刺了见证奥兰多从男性变成女性的三姐妹:纯洁,贞操和谦恭。这三姐妹代表了父权社会下三个重要的女性特质。尽管事实上这三姐妹被真相的号角赶走,但是她们仍然坚信“仍有人爱我们,尊重我们,那些处女和市民,律师和医生”(奥兰多,125),伍尔夫嘲笑那些“禁止别人、拒绝别人的人,那些无缘无故敬畏、莫名其妙赞美的人,那些为数依然众多(赞美上苍)得可尊敬的人,那些宁愿视而不见、孤陋寡闻的人,喜爱阴暗的人,啊哦无来由仍然崇拜我们的人。”(奥兰多,125)这个原因的背后就是父权社会的统治。通过对男性和女性的划分,男性确立规则,创造财富,女性要遵守这些规则。
女性更接近自然,男性更接近文化,所以在理性方面女性不如男性,在《奥兰多》中,“男人之间有个小小的秘密,切斯菲尔德爵士曾私下将其传授给儿子,并告诫他切不可泄露天机。‘女人不过是群大孩子……聪明男人只是陪她们玩玩儿,奉承她们,哄她们开心’”(奥兰多202)。女性被认为在思想上不如男性,因此,不能和男性地位平等。进一步说,男性和女性在父权社会的二元对立,男性更占据主导地位,而女性只是为了服务男性。
父权社会对自然的统治主要体现在人类和自然的二元对立,也是理性和自然的二元对立。人类或理性驾驭自然之上,把自然作为控制对象。这种对立不是二者的并列或重叠,而是把自然向人类同化。这种二元对立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控制。
在《奥兰多》中,我们看到奥兰多在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向正朝梁上悬下的一颗摩尔人的头颅劈刺过去羡慕他的祖先在原野上驰骋,“他们的刀锋所向,有无数头颅从无数肤色不同的肩膀上滚落下来,他们把这些头颅带回家,挂在梁上。奥兰多发誓他也要这样做。”(奥兰多2)这表明,作为孩子的奥兰多就有统治人和自然的父权意识,这种统治思想在他是男性期间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当奥兰多变成女性时,她却开始嘲笑这个想法。奥兰多坐在房间里写诗的场景,伍尔夫作为传记作家质疑什么值得写,并指出对自然的统治是传记普遍的主题:
“或者假设她站起来,杀死一只黄蜂。我们立即就可以提笔开写,因为那样就会有流血,即便只是一只黄蜂的血。哪里有流血,哪里便有生活。虽然与杀人相比,杀只黄蜂不过是区区小事,但它仍然更适合拿来当小说家或专记作家的主题,胜过整天坐在椅子上胡思乱想……”(奥兰多,257)“那么倘若我们的传主既不去爱,又不去杀人,只是思索和遐想,那我们就可以断定他或她几乎是死尸一具,我们应该一走了之。”(奥兰多,259)
这里伍尔夫把男性对自然的统治比作奥兰多杀死的一直黄蜂。代表男性对自然的力量,并经常会对自然有杀戮,所以是传记作家写作题材。伍尔夫也嘲讽了男性社会统治自然的思想。通过分析《奥兰多》中女性的附属地位,也体现了女性和自然是被统治的资源,是父权社会中的主导思想。女性和自然都是父权社会的统治对象,女性和自然都遭受西方狭隘的统治意识。女性和自然的身份认同进一步表明女性和自然在父权社会中所处的下等地位。
三、女性和自然对父权社会的反叛
正如生态女性主义所说,女性和自然都被认为比男性低劣,在父权社会中遭受不公的对待。女性总是与自然相关,女性和自然都受男权社会的统治和压迫,因此女性和自然对男权社会反叛的方式和结果也很相似。
在《奥兰多》中,女性和自然都遭受二元对立,男性和女性,男性和自然。在二元对立中,女性和自然被看作与男性对立,要消除这种二元思想就要认识到二者的连续性和不同。伍尔夫提出雌雄同体的概念以体现男性和女性能够和谐共存,通过奥兰多由男性变成女性,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共存来解构男性和女性的二元对立。奥兰多变成女性后,她的思想中两性平等和谐的观念逐渐加强。当蒲伯,艾迪生和斯威夫特等男性文人随意谈论女性和政治,但是女性却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奥兰多只能无聊地扇着扇子排遣寂寞,忍受男人们的嘲弄和偏见。当蒲伯自以为是的诋毁女性,“没有父亲和丈夫的帮助,无论一个女性有多么美丽和迷人,她都迷失了自我”时,奥兰多义正言辞的反击,“先生们,我发现这很奇怪,你们每个人都是诗人,并且表达了你们对于女性的看法,可其中既看不到温情,也没有尊重,对于你们的妻子,甚至于整个女性世界,你们没有崇高的尊重以及最纯洁的敬意”。(奥兰多 127)
对伍尔夫来说,女性和自然的联系,让女性获得自由。这也可以从她把自己称作自然的新娘看出来。当奥兰多看到空中的羽毛飘飘摇摇落入水中时,“奥兰多全身在此刻感到一种奇特的狂喜。她痴迷地觉得,自己跟着这些秃鼻鸦来到了海角天涯,扑到湿软的草皮上,狂饮忘却之酒。”(奥兰多 236)当她跌倒在地爬不起来,她满足地躺在那里喃喃自语,“我找到了自己的伴侣……那就是沼泽。我是大自然的新娘。”
《奥兰多》中多次出现追逐鸟或追逐野鹅,“萦回梦绕!我还是孩童时即如此。野鹅飞过。野鹅从窗前飞过,飞向大海”(奥兰多 303)。最后,当谢尔跳到地面,一只野鹅腾起,“‘是那只鹅!’奥兰多惊叫起来,‘那只鹅……’”(奥兰多 319)。这里,野鹅可以看作是对自我或者对现实的追求。因此,自然是文明社会中奥兰多对和平和现实的追求,女性通过自然提供的力量和自由,反叛父权社会的对女性和自然的压迫,摆脱父权社会的桎梏。
四、男性和女性与人和自然共同走向和谐
在《奥兰多》中,伍尔夫通过雌雄同体的概念,解构男性与女性,女性与自然的二元对立。雌雄同体使女性和男性特质混合到同一个体,达到和谐。男性和女性二元对立所表现出来的男女界限也消解了。通过了解男性和自然的不同也能使我们与自然和谐共处。奥兰多的社会价值和人生意义是在雌雄同体之后实现的。当男性因素和女性因素在她的身体、思想和心灵中进行着平等的对话并交融时,她既能较好的把握男性所代表的理性和物质现实,又能敏锐地感受女性所代表的情感与精神世界,她最终在自然给予的另行中找到了“新生的自我”,通过父权制社会二元对立模式的消解,人类与自然、男性和女性不再分裂和独立,不再是征服和被征服、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而是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平等和谐的关系。人类回归自然才能建立健康的生态环境,伍尔夫认为,当男性与女性不再存在误解与偏见,压迫与斗争,男性特质与女性特质达到平衡,理性与感性完美融合时,人类最终可以实现精神生态的和谐,人与自然,男性和女性才能够和谐共存。
五、结语
生态女性主义是生态运动与女权运动结合的时代思潮,它把“自然歧视”与“性别歧视”联系起来,它反对父权制世界观和二元对立思维对自然和女性的压迫,倡导建立一种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之间和谐共存的新型关系。本文通过生态女性主义的批评理论,分析伍尔夫《奥兰多》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关系,也可以看出伍尔夫的思想中的几个特点:一是解构性,伍尔夫一直试图解构旧的社会结构,建立一个新的男女平等,自然与人类平等的新结构。二是整体性,伍尔夫把人类与自然看成一个整体,互相影响,互相依存。三是和谐性,只有人与人,尤其是人与自然学会和谐相处,人类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这与生态女性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一致的,伍尔夫《奥兰多》中的生态女性思想对生态女性主义的发展也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
[1]弗吉尼亚·伍尔夫.奥兰多[M].林燕,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申富英.伍尔夫生态思想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105~137.
[3]西方生态批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4]陈茂林.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概述[J].齐鲁学刊,2006(4):108~111.
[5]李春燕.从奥兰多看伍尔夫得双性同体观[J].长春大学学报,2004(3):52~55.
[6]鲁枢元.生态文艺学[M].西安:山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7]Cicous Helene.The Laugh of Medusa[J].Trans.Keith Cohen,Paula Cohen.Signs,1976,4(1):875~893.
[8]劳伦斯·布依尔.生态批评的崛起[J].新文学史,1999(30).
[9]付夏.走向和谐:解读伍尔夫奥兰多中的双性同体观[J].河北广播电视报,2011(5):85~86.
[10]金莉.生态女权主义[J].外国文学,2004(05).
[11]伍尔夫.伍尔夫随笔集II:自己的一间屋子[M].王义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