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象山那样思考》看生态整体主义思想

2018-11-14

长江丛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生物链象山整体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奥尔多·利奥波德是20世纪上半夜美国著名环境伦理学家,环境保护运动的先驱者,被称为“野生动物管理之父”。《象山那样思考》节选自他的生态文学作品《沙乡年鉴》。

生态文学又可称为“环境文学”,是一种以唤醒人类保护生态环境为根本宗旨与美学追求的文学。是一种阐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文学作品,在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时,描绘了自然的美,提出生态观念。作为早期生态文学作品的代表,奥尔多.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息息相关的感悟,被喻为“绿色圣经”,文章提出的新的生态伦理观念包含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认识。他用艺术的手法来表现哲理的内容,不仅是对动植物情感上的倾注,还有对我们生活的城市环境以及生活方式的思考。

在《象山那样思考》这篇文章中,作者由狼的悲哀的嚎叫声引出一个话题:这声狼嗥中隐藏着更加深刻的涵义,但还没被人们理解。直到自己在看见一只垂死的狼的眼睛时,才对这个深刻涵义有了一点认识,并叙写了打狼运动及其造成的恶果从而扩展到人类的全部行为,由此而点明文章的哲理性内涵。本文略从这篇文章来解读利奥波德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

生态整体主义是将整个生态系统的利益放在最高位,人作为其中的一员,只是这一系统中的一部分,人既不在自然之上也不在自然之外,而在自然之中。“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能象征服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能象站在自然之外的人一样,相反的,我们连同我们的血、肉和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在这个生态整体系统中,系统内的各个物种包括人类都应当是平等的朋友。许多物种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关系。因此,应该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最高的利益,而不应该只关注人类的利益,人类的需要决定了人类不应该成为破坏者而是保护者,人类应尊重所有的生命,人类无论在何时都因该有尊重生命的伦理道德观念和对所有生物和谐共存的道德责任。

象山那样思考,正是希望人们能有长远的观念和真正客观的态度,去寻求一种更符合人的需要和本质的更丰富、繁荣的整体性生态环境。

一、长远的观念

作者认为“只有这座山长久的存在着,从而能客观地去听取一只狼的嗥叫”,正因为大山长久的存在着,才能真正懂得长久的道理。由于生命短暂的缘故,人们不免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看到了“一只被狼拖去的公鹿在两年或三年里就可能得到补替”,却看不到“一片被太多的鹿拖疲惫了的草原,可能在几十年里都得不到复原”,更想不到尘暴,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去”。“我们大家都在为安全、繁荣、舒适、长寿和平静而奋斗着”, 人作为整个自然共同体中的一员,和万物一样,是需要和所有的生物以协作和竞争的方式来求得生存和共荣。在这个整体中的所有生物群,必须要保持它的平衡,方能永久的生存,但人类往往用很多过量的安全行为人为的破坏这种平衡。不过,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 人们总是自以为是的从自身利益为出发点,生发出很多所谓的对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的行为,但这些却算不上是真正的保护,“那时,我总是认为,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但是,在看到这垂死的绿光时,我感到,无论是狼,或是山,都不会同意这种观点。”,这头母狼垂死的眼神带给他的不只是对一个生命的深深的歉意,更多的是一种新的认识,这种认识是从“见狼必杀”到“保护自然”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的显现。

鹿作为山上的一个物种,它是我们保护的对象。因为狼吃鹿,所以人类为例这种功利性的保护而杀狼。保护鹿的人类,其实这是人类从利益出发的一种功利性的思想。小说《狼图腾》中的比格利老人说的“草和草原是大命,剩下的都是小命,小命要靠大命才能活命,连狼和人都是小命,……把草原上大命杀死了,草原上的小命全都没命!”这中大命至上观不正与利奥波德给我们传达的生态整体性的理念相契合吗?山和山上的植物是大命,而人和狼则是小命。生物学的第一规律告诉我们,天地万物是相互联系而形成的一个不可断裂的生物链,人类是在这个生物链中生存和发展的。作者却向我们展示了打狼的恶果:狼被几乎杀尽,鹿的数量增加了,牛也多了,但是树被鹿吃秃了,草也长不出来了,于是鹿被饿死,牛也饥寒,大地疲惫,沙尘肆虐。“那渴望着食物的鹿群的饿殍,和死去的艾蒿丛一起变成了白色,或者就在高出鹿头的部分还留有叶子的刺柏下腐烂掉。这些鹿是因其数目太多而死去的。”人们兴奋的杀狼,却意识不到只要破坏了生态学的第一规律,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人类作为生物链中有自觉意识的一环,更应当做遵守自然规律的模范,以平等的理念、和平的心态善待其他环节。

正是基于这样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利奥波德买下一个因为滥用而几近沙漠化的农场,在此后的十几年里,他带着家人不辞辛劳的种植了上千棵树,只为重建动物、植物们与土地的生态健康关系。他希望人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师从自然,重新恢复那种远古以来就有的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共存关系。因为“大自然永远隐匿着无限的未为人知的奥秘,所以自然中永远存在无限的异于人类的力量,即人类所征服不了的力量。人类可以征服自然中的具体事物,但不可能征服作为整体的大自然。又因为大自然永远隐匿着无限的未为人知的奥秘,所以大自然永远有惩罚人类的力量。”

二、真正客观的态度

这里的客观,不是指思想方法,而是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因为“每一种活着的东西(大概还有很多死了的东西),都会留意这声呼唤。”山能够平等的对待山上的一切,包括土壤、石块、树木、草,山没有思维,但山的存在却意味着山上的一切都是一个相互紧密联系的整体。我们缺少像山一样简单的观察、辩证的思考,缺少对事物的历史和未来的考察与预见,缺少山那样的智慧。我们奋斗的目标冠冕堂皇,手段天衣无缝,结果皆大欢喜,当我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欢呼雀跃时,一场灭“顶”之灾正背负着历史的使命在嗥叫中萌芽。当作者自己的枪打破了一头母狼一家的天伦之乐时,每一个读者都应理性的认识到人类的整个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所以应该理性的认识到这个整体被割裂的后果。无论要进行什么样的自然改造,首先应该考虑是否会引起生态系统不可逆转的改变。不能目光短浅、急功近利,这样才能建立起进步客观的生态价值观,与自然建立和谐相处的关系。

《象山那样思考》中以狼这个与人类的对立最为强劲的对象为例,是很有深意的。狼吃牛、羊、鹿甚至人,狼是相当明显而尖锐的与人类站在相对立的一面,作者在文中强调人类要与这样的“坏蛋”共存,因为对立面的制衡力度是最强劲的。“我现在想,正是因为鹿群不在对狼的极度恐惧中生活着,那一座山就要在对它的鹿的极度恐惧中生活。”没有对狼的恐惧,鹿就会泛滥成灾;没有对鹿的恐惧,山就不能保证郁郁葱葱。人类的灵性确实是超出了自然界的其他生物的,但是即便如此也不能穷尽大自然的终极奥秘,尤其是对这条隐藏着的生物链法则,必须是怀有一颗敬畏之心,方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多元并立,多样共存,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自然存在状态,多元并立相济是生态平衡的条件,也是社会平衡和谐的必由之路。

利奥波德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对生态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也对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文中作者说“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希望每个人在荒野中都对其怀有一颗感悟之心,通过生命的本真去尊重自然。人类不仅要爱生态整体,而且要爱生态整体内的所有物种,与它们和谐相处。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不应丢失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唯有如此,才能“客观地去听取一只狼的嗥叫”,真正听懂这声嗥叫中所隐藏的内涵,才能够象大山那样思考,象大山那样长久地巍然屹立。

参考文献

[1]恩格斯.劳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18.

[2][3][4][6][8][9]奥尔多·利奥波德.象山那样思考[M].徐中玉,齐森华.大学语文[M].第十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222~223.

[5]姜戎.狼图腾[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29.

[7]卢凤.论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实质[M].万俊人.清华哲学年鉴2000.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107.

猜你喜欢

生物链象山整体
象山无象
天下无敌手
再访陆象山先生讲学堂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音乐课堂教学中的“生物链”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打造音乐课堂教学的“生物链”
象山
十二星座5月整体运程
如何选择整体法与隔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