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社区矫正工作新思路

2018-11-14■/

长江丛刊 2018年24期
关键词:管理学矫正理论

■/

宜宾学院

一、管理学中的两项基本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是有需要的动物,且当一种需要满足后,又会产生另一种需要,因此产生了需要层次理论,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前两种需要就是“保健因素”,而后面三种需要称为“激励因素”一般我们把这两种因素合起来称为“激励保健理论”,也就是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以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两部分,二者相互掺杂,后者是前者的铺垫,前者是后者的补充。

二、社区矫正工作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一)国外社区矫正工作的发展模式

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社区治疗”这一新模式就开始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萌芽,为什么有此定义,则是因为当时对矫正对象的态度与对患病病人的态度无异,而实施矫正的机构和工作人员则像是提供医疗服务的医院与医生、护士。所以说,“社区治疗”可以说是社区矫正的雏形。社区矫正发展到今天,大多数国家已经配备了比较成熟的硬件和软件支持,比如俄罗斯颁布了《刑事执行法典》,澳大利亚的《矫正服务令》,或者如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地区通过实施单行法规来指导社区矫正工作。由此看来,尽管各国对于社区矫正工作的具体规定不尽相同,但是总的来说,有关于社区矫正的立法是大致相近的,并且各类社区矫正机构分工职责明确,分工合理,真正满足社区矫正类型多样化的需求,甚至还积极引入了社会资源,比如美国将社区矫正志愿者纳入到矫正工作队伍中,这些志愿者包括社会各阶层、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大大提升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整体质量。

(二)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发展现状

从我国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来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社区矫正机构的设置与人员配备上。具体来说,矫正机构人员的配备仍是以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为主,社会工作者的数量还相对较少,这样的队伍设置或许能够对被矫正人员产生威慑力,但却与社区矫正的精神相背离,无法得到被矫正人员以及当地社区的认同和配合。随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推广和落实,主要依靠司法机关来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现状明显与这一政策精神相违背,同时与矫正工作的实际需求不相符。相比于社区矫正工作已比较成熟的其他国家,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着软件实力与硬件设施明显不匹配的问题。所以,探索社区矫正机构工作人员的科学培养模式,提升工作硬实力,将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打造成一支与国际社会接轨的专业化高端人才队伍,是我国社区矫正建设寻求发展和突破的基本路径。

三、管理学理论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应用

近代科学发展特别是科学研究上的重大发现和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常常涉及不同学科的相互交充满和相互渗透。这些交叉学科的不断发展大大地推动了科学进步,同时学科交叉研究又体现了科学向综合性发展的趋势。因此,社区矫正的建设工作逐渐显露出了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特点,由此带来的矛盾则集中体现在了依靠单纯的司法工作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区矫正工作的发展和进步,打造一支与国际接轨的高素质社区矫正工作队伍是目前社区矫正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

在创新型的管理学理论指导下,在不同的矫正机构中、不同时期的矫正人员以及机构中不同的人员的需要充满差异性的背景下,通过调研者用各种方式进行调研,弄清对象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是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从而采取更为符合社区矫正工作实际以及贴合矫正工作未来发展的人员培养模式,将极大地激发社区矫正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巨大潜力,突显社区矫正的实际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因此,将管理学的双因素理论与需要层次理论同社区矫正人员培养模式探索相结合,从管理学的角度来剖析我国社区矫正建设的现状和发展。如果能够通过一系列的探索和试用,将双因素理论与需要层次理论完全转化成社区矫正人员培养方式之一,那么社区矫正工作将作为一种工作模式被固定下来,并且成为大多数人的事业优选对象,给就业与择业提供一种新思路。

猜你喜欢

管理学矫正理论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浅谈管理学
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美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