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留学生汉语言学习特征及学习影响因素探究
2018-11-14■/
■/
兰州大学文学院
“一带一路”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倡议部署。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往来越来越紧密了,这给国外青年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全球掀起了一股“汉语热”,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汉语列为战略性语言,人们渴望学习中国语言和中华传统文化,越来越多的来华留学生到中国各地学习深造。带着对中国文化的向往和对专业学习的追求,他们克服和突破语言、文化、思维、心理方面的跨文化障碍,来华学习中国汉语言和中华传统文化,提升个人发展空间,传播现代文明。接收国外留学生,对国外留学生进行汉语言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为兰州大学开展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任务。兰州大学地处我国西北部,与中亚国家有明显的地缘优势,与中亚国家汉语言和文化交流十分密切,是中亚国家来华留学生的重要高校之一。兰州大学通过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或汉语言文学专业,吸引更多的国外留学生来华开展汉语国际教育学习和教学活动,不仅对于汉语言和中华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播于世界,而且对于增强国际之间的紧密联系,扩大交流合作都具有重要意义。中亚留学生语言文化交流正在成为沟通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桥梁纽带。
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地处中亚地区,汉语言学习是中亚留学生留学深造的追求和梦想。消除语言障碍,学习汉语言和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以及吸收借鉴中华的古老文明是他们的学习目标和理想追求。兰州大学在开展留学生汉语国际教育工作中,中亚留学生汉语言学习表现许多独特的学习特征,汉语言和文化学习也存在着一定的障碍。而这些特征和障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校在汉语国际教育教育教学工作中对于语言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选择。因此,本文将通过对中亚留学生汉语国际教育过程中的学习特征和相关影响学习的因素展开探讨,以期能够对于提高中亚留学生汉语言和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水平,起到帮助和促进作用,以期对于更好地开展汉语国际教育起到启发指导作用,以期帮助来华中亚留学生开启更加精彩的人生。
一、中亚留学生汉语言学习的人文背景、现状和展望
(一)汉语言学习的人文背景
狭义上的中亚,指亚洲的中部地区,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个国家。本区深处亚欧大陆的腹地,远离海洋,气候干燥,荒漠广布,靠高山雪水和河水灌溉,绿洲农业发达,棉花生产有世界意义。矿产资源中,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铬、铜、铅锌等都很丰富。中国和中亚五国在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资源上的差异,展示了两者经济文化合作的巨大潜力。中国的家电和日用消费品,是中亚五国所需要的产品。古老的丝绸之路,奠定了中国与中亚经济文化交往的基础。
据人民网消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为“一带一路”参与国学生来华留学搭建了桥梁。国外学生到我国留学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其数量也在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主要以汉语言和文化相互学习交流为目的,来自于中亚的留学生在中国接收的留学生中占据很高的比例。据兰州大学学校网页介绍,该校近五年来(2013-2017),派出近4135名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出国(境)交流、学习或攻读学位;招收培养2000余名留学生;近几年每年招收国内数十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建有3所孔子学院,格鲁吉亚1所孔子学堂,吸引中亚各国学生学习汉语言和中华传统文化,为中亚国家培训汉语专家,向孔子学院派遣汉语国际教育教师,传播汉语言和文化,并提供电脑、教材和书籍,以及一定的资金支持。兰州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是该校留学生汉语教学的办学实体,也是负责兰州大学留学生教育、共建孔子学院管理、合作办学等国际化办学任务的职能部门。除开展汉语国际语言教学外,学院还开设有中国文化知识、中国武术、中国书法绘画艺术、中国古典诗词欣赏与吟唱、西北少数民族语言、汉语水平考试(HSK)辅导等特色课程及系列专题讲座。为培养来华留学生对中国的感情,促进留学生汉语言文化的学习,该校还通过举办“汉语桥”留学生汉语大赛、留学生国际文化节、运动会、留学生足球赛、迎新年晚会、中文卡拉OK大赛及留学生年度教学实践与文化体验等活动,传播汉语言和中华文化,深受留学生喜爱。
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中亚留学生是兰州大学留学生交流的重要力量,他们来到兰州大学学习汉语言,是开展跨文化学习交流必不可少的科目。中亚留学生想要更好地融入中国,走向世界,就必须先解决交流上的语言障碍,在兰大学习汉语言,感受文化认同。
(二)汉语言学习的过去、现状和展望
中国与中亚语言文化交流历史悠久。季羡林先生曾说过,“文化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文化一旦产生,立即向外扩撒,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文化交流”,中亚地区地处东西方交通和商业交流的要道,是古代著名丝绸之路的中心。伴随着商业往来,东西方文化交流也通过中亚活跃起来。中国与中亚地区的文化交流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不仅促进了中国与中亚地区的经济贸易和政治往来,也促进了双方的语言文化沟通。
中亚留学生为什么来中国留学?不同的留学生会有不同的答案。有人来华留学更多的缘于中国汉语言文化的吸引力,有人梦想是学习马可·波罗,做一名文化交流的使者,还有人愿意学习中国的西医、工科、经济和管理等学科,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了解中国、感受中国。汉语言学习是中亚留学生来华的首要和重点学习目标,即通过汉语言的学习,掌握中国在各方面上的先进文化以及专业技能,以期能够在毕业后将这些知识技能带回国内,为国家的发展建设作出贡献,同时也是为自己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为自己和家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而就中亚留学生在汉语言学习状况看,目前虽然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质量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亚留学生的学习质量短时期内也得到有效提高,但是,他们在学习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影响学习语言的因素和障碍,这些因素有有利于他们学习的因素,也有对他们学习语言产生阻碍的不利因素。归纳起来,更多的原因是由于他们自身的学习特征所导致的,这些特征和因素既是促进他们语言学习的有利因素,也有阻碍他们进步发展的不利影响。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只有将这些不利因素进行合理的解决,将有利的特征进行拓展延伸,才能使针对中亚留学生的汉语国际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升,提高他们的汉语言接受能力和汉语言表达运用能力,从而促进中亚留学事业的发展。
二、中亚留学生汉语言学习的有利因素
(一)学生本性淳朴,乐于交流的特性
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中亚国家留学生,大都有本性淳朴,乐于交流的性格特点,这是他们学习掌握好汉语言的先导因素。当中亚留学生到中国留学,其首要任务就是需要先学习汉语言,掌握汉语言,以适用于平时的语言文化交流。中亚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言之时,必然需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和很好的接受能力,而中亚学生具有的本性淳朴,乐于交流的特性,为他们学习汉语言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是确保他们在汉语言的学习上能够取得长足进步的决定性内因因素。
通过调查了解,只要有中亚留学生存在的班级,其教学课堂的氛围优于其他班级。在课堂上,当老师提出问题时,还不等待老师点名回答,中亚留学生便往往会争先恐后地站起来回答问题,将自己的想法尽数表达出来,而在一些要求集体作答的问题被提出时,往往呼声最高的也是中亚留学生,他们总会在第一时间举手或是站起来将自己的答案说出来,也不管对错。由此可见,中亚学生在汉语言学习课堂上十分珍惜回答问题的机会,不怕自己回答错误,而是怕自己没有回答机会,不能将自己的答案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这充分表现了乐于交流的特性。另外,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中亚留学生也十分乐于交流,愿意和中国学生沟通对话,愿意和中国学生成为很好的朋友,通过他们对中国文化及汉语言知识进一步了解,他们不会不懂装懂,因为其淳朴的性格,无论是不是真的知道,他们会将自己的答案说来,虚心的请教,培养了日常开口表达能力,以至于不少中亚学生能够说出一口流利的中国话。而也正是因为他们这样直率的性格使得汉语言的学习质量得到了提升,也使得他们成为了留学生当中具有特殊魅力的群体,也使得汉语国际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二)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主动性强的特点
中亚留学生在进入兰州大学留学阶段,其学习兴致高涨,有着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来华留学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中亚留学生,都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为了什么而来中国进行留学,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学习主动性,有的留学生投入到学习过程中的精力几乎表现出达到忘我的程度。目前,从中亚来中国的留学生主要集中在兰州、新疆、西安、北京、上海等一些西部城市和内陆中心城市。从地缘优势与文化底蕴上看,这几个城市也是留学生的最佳选择之一。甘肃兰州是中国最接近中亚的城市之一,从中亚留学生以后的发展方向看,如果要从国内打开国外市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其市场开拓的方向也是必经兰州进入内陆。而他们在兰州留学,不仅能够对中国的汉语言和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学习,还能对文化相似或相同的兰州当地的特色文化和民族风俗进行深入了解,为以后发展打下基础。而西安、北京两地是中国的文化古都,其文化底蕴十分丰富,也是决定中亚留学生接受更好的汉语言文学教育的首要选择城市。此外,就他们个人层面看,很多留学生都希望能够讲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学习更多的中华语言文化知识,加强对中国的了解,与中国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使得他们在学习上更加积极主动。而从国家层面上看,在“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引领下,促进国家与国家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与发展,必然需要进行大量的语言文化交流。通过以上因素的分析,对中亚留学生来说,他们来华学习汉语言和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是他们的所愿,也是所在国家的急需,这是他们积极主动来华留学学习语言文化的内在决定性因素。
三、中亚留学生汉语言学习的不利因素
(一)语言学习发音不准,语法时有错误的特点
每一种语言,包括汉字的口语、汉字的偏旁部首、汉字的书面表达都有其独特的发音标准和发音方式,不仅表现在国际语言的差距上,还表现在差异的大小上的不同。而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中亚留学生学习汉语,就像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一样,存在着很大的发音问题和语法问题。而对于中亚学生来说,语言的跨文化问题同样存在,只是从我们学习英语转到他们学习汉语言而已。中亚留学生进行汉语言学习和交流,依然是以他们国家的拼音作为基础进行学习,使得他们在发音上带有严重的地方口音,舌头比较僵硬,发音比较偏绕。虽然说这是难以避免的,但其重要的是汉语普通话发音标准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发音不标准就会造成在说话时口齿不清,词意不达,别人就会很难理解他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从而引起交流障碍或误解。此外,就是语法问题,这是学习第二语言普遍会遇到的问题。在语言的表达形式上,中国语言文化具有其特殊魅力,一个相同的意思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而这一点,是中亚留学生难以掌握的语言语法重点,他们在语言日常交流表达方式上存在着语法语句的障碍,时有错误或偏误。从而使得他们在与他人交流之时,往往会使人感到说话难以理解,甚至需要他们重复说几遍,我们才能理清他们话里的关系和他们想要表达的意思。而这个问题对他们来说,要改变的难度不亚于他们对于汉语的书写,以至于他们在汉语言的学习上受到极大的阻碍或者偏误。
(二)过度依赖汉语拼音,缺乏读写能力的特点
在影响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中亚留学生汉语言学习的因素中,汉字的认识和书写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般地,对外汉语教学都是以拼音为基础,通过对拼音的记忆和理解解决大部分词语的学习和理解。为此,当中亚留学生来到中国进行汉语言学习时,让他们通过汉语拼音进行汉语言和文化的学习,他们能够很快的掌握所学的内容和知识。但是,这样的学习效率往往仅建立在拥有拼音的学习上,而一旦离开拼音,他们就会茫然失措,不能读说或者读说不流利。比如,在课堂上,当老师叫中亚学生起来朗读课文之时,他们的目光往往是聚集在汉字上面的拼音之上,而对于汉字的注视少之又少,以至于他们在有拼音的基础上可以读得朗朗上口,一旦离开拼音,就可能完全不知道怎么读下去或者词句不准、词不达意。
对于中亚留学生来说,在汉语言的学习上,尤其是写作更是一件困难的事,很多优秀的中亚留学生即使通过不懈的努力学习,能够抛开拼音去认识和理解文字,但一旦让他们将一些内容正确的写下来时,他们依然会觉得这是一件艰难和痛苦的事,最后写出来的结果看起来不像汉字或者语句不通,造成语法、语义表达不准确。长此以往,就会使得中亚学生对于汉语言的学习兴趣减弱,从而影响到他们汉语言学习效率和效果。
(三)学习过程中过度依赖教师的特点
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困难的原因,首先是汉字本身系统复杂。汉字的语音、偏旁部首、口语、语法、词汇形成了汉字系统,汉字的含义又非常丰富,这都造成了汉语言在中亚留学生中推广较慢较难。其次是他们对汉语言学习容易产生焦虑心理,使他们产生逃避和排斥心理,这增加了汉语言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难度,离开了老师教导,他们有时表现得无所适从,或者不积极,过度依赖教师的特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培养中亚留学生在汉语言文化学习过程中不过度依赖教师的良好学习习惯,是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需要解决好的课题。
综上,可以看出,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中亚留学生在汉语言学习上,受到其特征及相关因素影响非常大。如果能够将这些影响因素中的有利因素合理的利用到对中亚留学生的对外汉语教育教学中,将有利于改变他们汉语言学习的习惯,可以有效地提高中亚留学生汉语言文化学习质量,有利于中亚留学生更快地掌握听说、读写各项专业技能以及对语言的消化理解和各项技能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灵活运用,加快他们的成长进步,这也是促进兰州大学和全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