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王子》的多重主题研究

2018-11-14

电影文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佩里埃克小王子

高 琳

(中原工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动画电影《小王子》(

The

Little

Prince

,2015)由曾经执导过《功夫熊猫》的马克·奥斯本根据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于1942写成的短篇小说改编而成。在小说本身已经创下20世纪的出版奇迹的背景下,电影上映之后,也获得了包括书迷在内的观众以及各大媒体的广泛赞誉。这很大程度上是与电影的别出心裁密不可分的。奥斯本在保留了原著的诗意叙事风格的基础上,又对原著的内容进行了丰富,使叙事文本呈现出多重主题的状态。

一、成长主题

成长是《小王子》中的重要内容。从原著的角度来说,原著的文本甚至是带有“反成长”意味的。圣埃克苏佩里创作这部简单而隽永的,透着法式哲思的童话集的初衷,正是在于对现实中成人世界的极度失望。其时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败投降给予了圣埃克苏佩里以耻辱和悲伤,因此《小王子》中对于战乱和不堪的成人世界进行了否定,小王子这一形象代表的就是人类最宝贵的、纯真的童心。正如圣埃克苏佩里在原著的献辞中所说的:“这本书是献给长成了大人的从前那个孩子。”然而孩子是必然走向“大人”这一生命阶段的,成长是每一个个体在其人生中无可避免的生理历程,成长所体现出来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使其具有被纳入戏剧叙事的价值。电影《小王子》中延续了原著中对于成长的部分表达,并且深化了成长体验的创伤性,但又对“反成长”进行了纠偏。

首先,《小王子》中最令原著迷感到意外的就是小王子真的以成年人的形象出现在观众的面前。小王子不仅成为一个青年“王子先生”,且奋力工作,被开除了三百多次但依然兢兢业业,完全忘却了自己有着星球、猴面包树和玫瑰花的孩童时代。这其实就代表了奥斯本以圣埃克苏佩里的评判尺度对成人世界的一种冷峻观察。成长在小王子的身上就是初心的遗忘和童真的失去,小王子也在这种成长中感到迷惑与困惑,如他拿着画有盒子里的羊的纸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这画的是什么。在成长这件事情上,小王子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更可怕的是,主宰这个社会的商人还要用一种古怪的“学校”加速儿童的成长,如将儿童固定在课桌前,提供给他们一本写有“一切精要”的书要他们反复看,等等。

其次,《小王子》对于成长的态度又是鲜明的,虽然成长本身是无可逃避的,人们注定要品味人生苦涩,但是人们可以选择自己要成长为一个怎样的人。在电影中,年仅9岁的小女孩在她所设想出来的故事中开着老飞行员的飞机完成了一段惊世骇俗的冒险,面对那些心智几近泯灭的成人,她呐喊出来的是:“我不要成为你这样的大人。”星星在电影中代表了人们心底的理想,商人收集星星就暗示着商人用物质扼杀了人们曾经的理想。小女孩则从用吸尘器吸走星星到放出了所有的星星,这意味着她要带着自己的理想成长下去。作为一个尚未摆脱童稚,却已经见识了成人世界丑陋的个体,她在自我认识以及表达上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定位,而小王子的“返老还童”正是她这种认识的具象化。

二、异化主题

电影《小王子》的一大特色就是将原著的故事与现实结合,这一点电影与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即在一部电影中,有两个故事被讲述给观众,一个是带有虚拟意味和梦幻色彩的,一个则具有现实意义。作为一部动画电影,《小王子》的目标观众群是包括儿童观众与成人观众的,电影在用一个天马行空、光怪陆离并且有着紧张冲突的故事吸引儿童观众的同时,又以其中对沉重现实的映射触动着成年观众,而由于电影在对现实世界进行阐述时,所用的语言是高度隐晦的,因此成年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先在经验而对其进行不同的解读,甚至这也造成了部分观众无法领会电影对现实的图解的结果。

而要解读《小王子》表层文本下涉及现实的深层文本,就必须认识电影的异化主题。异化的理论最早源于哲学,通常情况下指人们的一种不健康的精神状态,以及导致这种精神状态的荒诞的外部世界。卢卡奇、卢梭、尼采、黑格尔,以及马克思等人都对异化有过各自的阐释。马克思认为,当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有可能不是人控制生产,而是生产控制人,而马克思将异化归咎于资本主义的劣根性,“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生产的影响和规模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在艺术领域,异化则主要表现为人在一种物质条件较为充足的情况下,因为外部压力而造成的心灵上的空虚、压抑,与他人的疏离,以及具体行为上的恶劣。在《小王子》中,小女孩和她的母亲是没有具体名字的,她们代表的就是现实商业社会中被异化的每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中,人的价值是被商人定义的,以至于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受到了商人的桎梏,甚至心甘情愿地被商人所奴役。如母亲每天按部就班地上班,一丝不苟地盘发、穿着套装,成为无数个敲打键盘、面无表情的人中的一个,母亲还为自己的女儿能够进入沃顿读书而购买了昂贵的学区房,还制定了一个具体到每个小时的“人生大计”,小女孩必须按照这个计划争分夺秒地学习。在这样的环境中,人是被彻底物化了的,无论是儿童抑或成人,都成为商人控制的庞大机器的一部分,双眼空洞,满身疲惫,思维僵化。因此小女孩才会在面试时被问到自己毫无准备的问题“你的梦想是什么”时,完全不知道怎么作答而只会机械地背另外一个答案。

电影也在视觉上直观地展现了这个异化人的社会。城市是灰暗的,高楼大厦以及穿梭其中的机动车都给人以极为冰冷的感觉,每一个人都佝偻麻木,面容苍白。包括在童话故事中出现的,实际上是清洁工的小王子,是电梯管理员的国王等人,都认可了商业社会的价值观,将自己当成了商品。而这个社会中唯一的亮色便是飞行员的家。这个古怪、另类的老头家里有青翠的花木和一架破旧的,总是需要修缮的飞机,还有各种昆虫和仰望星空的望远镜。老头丰富的想象力慰藉了小女孩孤独灰暗的生活,让她见识到了一个名叫B612的,住着一个天真单纯的小王子的小行星。

电影中小女孩的爸爸送给她的礼物是一个装在玻璃罩里的城市,与之形成对照的则是小王子将玫瑰放在玻璃罩中精心呵护。在电影的后半段叙事中,小女孩开动了老飞行员的飞机前去寻找小王子,并成功唤醒了小王子关于老飞行员、玫瑰、狐狸和绵羊的回忆,实际上是小女孩为老飞行员续写的故事。她从自己作为儿童的经验出发,幻想了许多冰冷恐怖的场景,如儿童被送入催熟的机器,人们的梦想变为无数个一模一样的回形针,天上所有的星星都被商人占有,而清洁工小王子也成为商人的帮凶。而万幸的是,被小王子驯化了的狐狸解救了大家,回到自己星球的小王子又变回了原来的男孩模样。第二天早晨,小女孩在母亲的陪同下,将自己完成的绘本送去医院给了老飞行员,向他道歉,而老飞行员又将绘本递给了母亲。至此,尽管现实世界依然是充斥着物质欲望、纷繁复杂的,但至少老飞行员、小女孩和母亲三个人不必继续生存在畸形的精神状态中,被异化带来的焦虑所困扰。

三、情感主题

小王子家族传人,圣埃克苏佩里的甥孙奥利弗·阿加耶曾经表示:“这个电影要讲一个新的故事,但又要保留小王子最核心的价值观,关于爱,关于友谊,关于失去,关于希望。”由此可见,人与人,人与社会、自然等外部环境,人与自身等情感,在《小王子》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主题。《小王子》要给观众提供一种理想的生存关系和精神生态,和谐、健康的情感便是极为重要的。在电影中,最为明显的两条感情线索便是小女孩和老飞行员,以及她和自己母亲之间的情感。

原著中狐狸曾经对小王子表示:“如果你驯服了我,我们就互相不可缺少了。”“一旦你驯服了什么,就要对他负责,永远负责。”在电影中,这种关系则表现为小女孩和老飞行员之间的忘年交。小女孩长期被母亲按照成人的希望来打造,而老飞行员则用自己的一个个有着图文并茂故事的纸飞机让她有了一个新的充满童趣的精神世界,让小女孩一度想逃离自己的家和老飞行员一起去寻找小王子,结果遭到了老飞行员的拒绝。小女孩愤而在自己的内心对小王子进行了“流放”,即拒绝相信这个童话。而当老飞行员病危时,她决定去找回小王子,实际上也就是帮老飞行员将童话继续写下去。当她在医院见到老飞行员时,她表示她意识到了人与人之间产生了羁绊,这种羁绊便是原著中的“驯服”。因此小女孩决定要对老飞行员负责,对他们之间真诚的友谊负责。人与人之间的爱正是在这种羁绊和负责中实现了交流,小女孩也因为这种爱而找到了实现自我的另一种可能。

在电影中,小女孩和母亲之间的情感也是一条十分重要的情感线索。这也是电影《小王子》被诟病为“迪士尼化”的原因之一。而实际上,电影并非单纯在叙事中加入美国动画长片中常见的亲子感情和代际冲突,以填充文本,并依靠这种具有普适意味的情感来打动观众。如果说,《小王子》中设计的小女孩和飞行员之间的感情代表了原著中小王子和狐狸之间的感情,那么这一段母女关系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原著中小王子与玫瑰之间情感的再现。在原著中,小王子和玫瑰之间的感情,近似于两个孤独者的相爱,然而在他们的相爱中,他们又彼此折磨,二者的关系从一开始的甜蜜依恋,到后来混杂了嫉妒、厌倦和失去,以至于小王子最终离开了玫瑰。这种感情是极为微妙和复杂的,它能够在现实中找到投射,但又是儿童观众难以理解的。圣埃克苏佩里有意识地将人类之间的情感进行了“陌生化”,而电影所要做的则是反其道而行之,变陌生为熟悉。电影中单身母亲和女儿之间也是彼此深爱对方的,但是由于现实中的生活压力,母亲不得不将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工作,而小女孩则独自在家按照母亲列好的“人生大计”自己照顾自己,母女分隔的状态下,两个人都是孤独无助的,她们也因对彼此的不理解而一度厌憎对方,小女孩就曾直言:“这是你给我设计的人生,不是我想要的。”但最终正如小王子又从漫天云霞中得到了他的玫瑰,小女孩和母亲之间也实现了和解,电影的最后母亲和小女孩一起通过望远镜看星星正是她们关系改善的体现。亲子之间不是通过营救、冒险,而是通过彼此的顿悟,在一种平静和缓的状态下实现彼此理解,这其实正是迪士尼动画电影中极为罕见的。

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在过去的70年中成为译本最多、销量最高、最受世人钟爱的法语文学作品的同时,人们又困惑于原著高度抽象的主旨、意义以及神秘的隐喻。一贯以讲述充满温情而又委婉幽深故事的宫崎骏也曾表示,《小王子》是一颗太过纯净、完美的钻石,自己无法触碰。而马克·奥斯本却成功地接手了这一故事,赋予了电影成长、异化和情感多重主题,使电影叙事完美地立足于现实和虚幻之间,在得到小王子家族传人褒奖的同时,也得到了多数观众的肯定。

猜你喜欢

佩里埃克小王子
美核管会接收佩里核电厂延寿申请
小王子
小王子的圣诞节
玛格丽特·佩里
3KI深圳市埃克思科技有限公司
一键开启智能影音室 埃克思WMS-C3
呆萌小王子
《小王子》:唤醒内心深处的柔软
忠实的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