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特的网》的儿童视角
2018-11-14胡卿卿
胡卿卿
(宣化科技职业学院,河北 宣化 075100)
盖瑞·温尼克的奇幻电影《夏洛特的网》改编自美国作家艾尔文·怀特被誉为“美国最伟大十部儿童文学名著之一”的同名作品。无论是原著抑或电影,儿童都是最重要的受众,活泼、童真,充满儿童式的真诚温情,也是作品的重要魅力。对于这部电影,我们有必要从儿童视角来观照。
一、《夏洛特的网》与儿童视角
所谓视角(point of view)在电影等叙事艺术中指的便是在叙事中观察、言说或切入具体事件的角度,它关系着情节本身,以及情节将造成怎样的兴趣、冲突和悬念。如热奈特等叙事理论家都对视角进行过论述。
儿童视角在叙事中指的是一种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来叙述故事,并且在情节的组织和设计上,体现了一种儿童的思维方式、意识形态的视角。正如热奈特在《叙事话语 新叙事话语》中所概括的,“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和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特征,小说的叙事调子、姿态、结构及心理意识因素都受制于作者所选定的儿童的叙事角度”。而儿童的概念“远不只是一个生理或心理学概念,它是处在一定社会的文化、经济脉络当中的,具体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社会阶层,这个概念的外延、内涵还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儿童被认为是比“少年”更为年幼的未成年人,并且在身心上都处于一种幼稚、单纯和缺乏知识、经验的阶段,跟成年人的成熟稳重、世故势利等气质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夏洛特的网》中,电影保留了原著的“儿童本位”叙事视角与立场。小女孩费恩是最先表露出童真之情的人。在韦伯出世后,由于母猪只有10个奶头,而小猪却有11只,抢不到奶头的韦伯要被大人送去杀死,费恩则不顾家人反对养起了韦伯,给它起名,给它喂奶,甚至带它上学,还惹出了一场小小的骚动。在韦伯因为长大而被送到叔叔家的谷仓之后,费恩还经常去探望韦伯,要求每天晚上去给韦伯讲故事,道晚安。韦伯也对费恩十分依恋,在费恩去上学的时候还曾经头撞栅栏。然而随着韦伯和费恩各自长大,他们开始收获了其他人给予的友情。费恩逐渐为成人同化,认可了韦伯将来也是要被杀来吃的命运,尽管费恩也热切地盼望韦伯能赢得选美大赛的冠军,真诚地为比赛冠军内定而难过,但是费恩已经不再是那个能始终保护韦伯、关注韦伯的人,在韦伯获得比赛冠军时,费恩却和自己新结交的小男孩在远处玩起了摩天轮。正如医生感慨的:“很可惜,她的童年就要结束了。”费恩童真的失去是以她对动物失去兴趣为标志的。因此,电影的儿童视角实际上是韦伯的视角。
小猪韦伯在春天出生,整部电影都围绕着蜘蛛夏洛特如何使尽浑身解数延续韦伯的生命,以让韦伯看到生命中的第一场雪展开。当韦伯进入谷仓后,其他动物就告诉了他一个残酷的事实:按照常规,韦伯这样的“春天猪”的使命要么是在感恩节和圣诞节被做成一只口含苹果,趴在人们餐桌上的烤全猪,要么就是被送去那个神秘的小房子里做成火腿。韦伯一开始认为费恩对它的宠爱使它不会被杀,但是在日复一日的成长中,韦伯看到了绵羊被剃毛,奶牛被挤奶,大鹅夫妇则下了许多的蛋,而自己是唯一一只只需要坐等泔水吃的动物,终于意识到了自己对于人类也是必须“有用”的,而它的用处就是在冬天来临的时候贡献出自己的肉。而韦伯最终活到了第二年的春天,成为唯一一只如此“长寿”的春天猪,电影也就到此结束了。因此,韦伯的年龄最终也只有一岁,它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童心的主人公。在谷仓生活的这一年,就是韦伯不断成长、不断接触各类知识的一年。而相比起其他被圈养的家禽家畜来说,蜘蛛夏洛特和老鼠邓普顿则是动物界中的成人,他们对韦伯的关爱带着母亲或哥哥式的特征,但是他们又和其他的成年动物有一定的区别,他们的特立独行,代表了作者一种对自然天性的推崇,对一种自由自在状态的向往。
二、《夏洛特的网》的三重儿童视角
《夏洛特的网》的故事本身并不复杂,电影的精妙之处在于以儿童视角来展现儿童内心世界的三重认识或感悟。
(一)美丑
在韦伯被送入谷仓后,它认识了两头奶牛、六只绵羊、一匹马以及一对白鹅夫妇。这些动物在成人观众看来,都是可爱的、“有益”的。而随后出现的钻来钻去的老鼠邓普顿和长着八条腿的蜘蛛夏洛特则是人们眼中丑陋的、“有害”的动物,尤其是邓普顿更是表现出了肮脏、自私、油嘴滑舌的一面。奶牛等动物也都对非人类饲养的邓普顿和夏洛特表现出了嫌弃、讨厌的感情,尤其是马,它拒绝和夏洛特说话。长期以来,住在角落里的夏洛特也已经习惯了这种排斥,尽管吃苍蝇的它完全没有损害牛羊马等动物的权益。但是在处于童年的韦伯看来,大家都是美好的,他认为夏洛特很美,没有任何对夏洛特的成见,还认为夏洛特织网捕捉苍蝇吃的技能非常有趣,虽然邓普顿总是抢韦伯的泔水,但是韦伯也没有斤斤计较。
在后来的相处中,夏洛特和邓普顿越来越显示出了可爱可敬的一面。夏洛特前后四次为韦伯辛辛苦苦地编网,在网上写出“特别的猪”“谦卑有礼”等字样,让人类惊呼为奇迹,自己则退居幕后。而每一次这样的织网,都会耗费夏洛特极大的精力。而邓普顿尽管总是做出一副不愿意帮助人的样子,但是它也曾冒着生命危险,在两只乌鸦的追捕下出去为动物们找词语,最终找到一个人人赞许的“光芒四射”。儿童判断美丑的标准是与成人不尽一样的,在某些时刻,儿童反而更能抛弃利害关系,看清他人善良、乐于助人的心灵美的一面。
(二)友谊与承诺
在对成人世界的欺骗还缺乏体验的儿童的眼中,一诺千金,相信朋友是理所当然之事。如前所述,夏洛特为了让人们认识到韦伯的神奇之处,使韦伯远离屠刀,总是用它唯一的技能,即织网,一次又一次地创造“神迹”。每一次织网都是彻夜不眠的劳动,这对于已经怀孕的夏洛特来说是极为辛苦的。然而人类是健忘的,当一次神迹的热度退去,韦伯又有被拿去做火腿的危险,夏洛特总是安慰韦伯,表示“我答应过你,一定会让你看见雪”。夏洛特这种对友谊的维护、对承诺的遵守是可贵的,尽管韦伯只是一个小孩子,夏洛特随时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夏洛特却愿意为了这位小朋友付出一切。而单纯的韦伯也对夏洛特的承诺深信不疑,尽管绵羊等动物都在等着夏洛特计划失败,韦伯和夏洛特之间忠诚的纽带却始终没有断。在电影的最后,韦伯赢得了镇上比美的冠军,夏洛特却在猪栏里将卵放在卵袋后默默等待死亡。而得以幸存的韦伯也没有沉浸在自己的快乐中,它虽然能力弱小,但是也要报答夏洛特,于是韦伯以“以后我的泔水都分你一半”的承诺,让邓普顿拿走夏洛特的卵袋,要让夏洛特的五百多只小蜘蛛宝宝都诞生在韦伯认为最安全的谷仓中。
(三)生命奇迹
儿童对于生命,往往也有与成人不同的认识,爱常常被儿童认为是可以对抗残缺与伤痛的武器,而如蜘蛛会织网,小鹅会啄破蛋壳出生,雨水会带来小猪喜爱的烂泥等成人容易忽视的自然现象,也能被儿童看成是闪光的万物生长的奇迹。电影中,韦伯和夏洛特彼此成就了一段伟大的友情,也成就了生命奇迹。韦伯因为夏洛特的持续帮助而没有被农场主霍伯杀死,而韦伯也对夏洛特进行了真心实意的回报。对于蜘蛛来说,生在镇上或乡下费恩的家中其实区别并不大,但是在缺乏生物知识的韦伯眼中,它一直生长的谷仓就是一片快乐的小天地,那里有它和其它动物守护的小蜘蛛,并且它将来一定将夏洛特的故事讲给小蜘蛛,因此它坚持带走卵袋。不料小蜘蛛在出生后还没来得及听自己母亲的事迹,就纷纷离去,最终只留下三只小蜘蛛,它们悬挂在母亲留下的,已经残破了的网附近,也将和韦伯继续结下友谊。
三、《夏洛特的网》儿童视角意义
当叙事者采用儿童视角之后,实际上相当于让孩子成为讲故事的人,儿童的声音隐藏起了作家、导演的叙事意图,而这一叙事意图往往与社会学、心理学等有关,如部分创作者采用儿童视角,与自己对童稚时期的美好生活的回忆有关。而观众则有必要找到这一意图,从而顺利建构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之间的联系,叙事文本的接受者和创作者之间才能完成最后的心理沟通。
在《夏洛特的网》中,儿童视角的社会意义在于,怀特和温尼克用这样的叙事方式来为观众展现现实社会残酷、冷峻之外温馨的一面。成人世界有着利益至上的一面,如当霍伯等人发现了有字的蜘蛛网能够吸引源源不断的观光客时,他们第一时间在农场附近卖起了农产品做的纪念品,在用韦伯赚取了金钱后,人们也没有想着将这笔钱用在韦伯身上。又如大鹅生下一堆鹅宝宝后,这些小鹅也很快被出售了。虽然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必须承认的是,对金钱等的追逐容易让人与人之间难以结成像夏洛特和韦伯那样无私关爱的关系。尤其是夏洛特这一形象,作为一个“成人”,它对于观众有着更明显的教育意义。夏洛特之所以会主动帮助韦伯,除了有夏洛特感激韦伯给它的友情以外,还在于夏洛特认为:“一只蜘蛛,一生只忙着捕捉和吃苍蝇是毫无意义的,通过帮助你,也许可以提升一点我生命的价值。谁都知道人活着该做一点有意义的事。”夏洛特将自己对韦伯的帮助与自己个人价值的实现联系了起来,这一有着理性思考的动机是令观众信服的。这也是主创一种具有警醒意义的创作立场。
此外,《夏洛特的网》中,儿童视角还具有审美意义。儿童视角在叙事艺术上是一种突破与创新,它能够给予一种成人视角无法提供的陌生化效果。陌生化的理念最早来自俄国形式主义,即使人们熟悉的事物奇特化或模糊化,增加接受者感觉和理解的时间,从而制造一种新的情趣或意味。在《夏洛特的网》中,对于成人观众早已默认的、司空见惯的事物进行了颠覆。如动物对于成人来说是不会说话的,但是电影中的动物却能够用语言彼此沟通,只是人类无法听懂动物的语言。从动物的语言中,观众可以感受到它们也拥有和人类近似的感情,如马是所有动物中最害怕和抵制蜘蛛的,但是在目睹了夏洛特为韦伯做的一切之后,马和其它动物一起守护了夏洛特的卵,等到五百多只小蜘蛛出生后,整个谷仓都是蜘蛛丝,马仍然无法战胜内心的恐惧,只好连续不断地喃喃自语“我不害怕蜘蛛,蜘蛛是我的好朋友”,用这种方式给自己心理暗示。这对于观众来说,既是一种熟悉的心理体验,又被移植到了动物的身上。陌生化并不意味着完全将动物拟人化。例如,在大家都在帮夏洛特想着为韦伯写个什么字时,马说它唯一听过人类说的两个字就是“吁”和“驾”。这也是具有合理性,符合人们对于马这种动物的认知的。
《夏洛特的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有意味的儿童视角,儿童观众在此能看到一个充满趣味的世界,而成人观众也能重新从儿童的角度来观察自然、生活以及人物。在小猪韦伯、蜘蛛夏洛特和老鼠邓普顿等角色的身上,人性的善本能、生活质朴的原生态被展现出来。电影主创不忘对人自私、无情的一面进行剖析,同时也表现出了对生命的深层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