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妈妈咪呀2》女性主题的表达

2018-11-14杨伟超陈伟哲

电影文学 2018年24期
关键词:唐娜苏菲单亲

杨伟超 陈伟哲

(防灾科技学院,河北 三河 065201)

“Mamma Mia”直译为“我的妈妈”,在意大利语中有“我的妈呀”“我的天啊”的意思。《妈妈咪呀》改编自百老汇同名舞台剧,讲述了希腊小岛上经营旅店的单亲妈妈唐娜和女儿苏菲的故事。自幼和妈妈一起生活在希腊小岛上的苏菲在举行婚礼前偶然发现了自己身世的秘密,为了让亲生父亲能来参加自己的婚礼,她瞒着妈妈邀请三个可能是她父亲的男人来到了岛上。

《妈妈咪呀2》作为续作,将叙事时间安排在母亲唐娜去世一年后,但是剧情并没有平铺直叙,而是采用母亲唐娜年轻时的情感经历与女儿苏菲重建旅店举行典礼双线并行的叙事结构,使时空交错,相互辉映。年轻的母亲与年轻的女儿同时出现,回忆与当下混合剪辑,令影片产生了怀旧动容和现实沉醉的强烈的情感体验,提升了观众的观影效果。

影片陌生化的异域风情与歌舞形式,非常具有感染力和冲击力,迥异于东方传统观念的情感体验与生活体验,拓展了观众的视野与思维空间,而前作的女性主义主题在《妈妈咪呀2》中也得到了继承并有所发展。

一、角色设定的女性主义表达

(一)唐娜

母亲唐娜是《妈妈咪呀》系列电影的灵魂角色,在前作中,她是独自抚养苏菲长大的单亲母亲,正是她年轻时的一段浪漫而“荒唐”的经历,才造成了女儿苏菲意图寻找真正父亲参加婚礼的窘迫境遇。对于过去那段经历,唐娜用了“荒唐”二字来总结,并说那段时光已经过去了,她并不怀念。但是,在唐娜的内心深处,她依然渴望爱情,并怀念着青春岁月。

影片中关于唐娜的段落由女儿苏菲的一句“她去哪儿都会迟到”引出。镜头切换至年轻的唐娜出席大学毕业典礼时的场景。作为毕业生代表,她并没有循规蹈矩地进行毕业致辞,反而在这里掀起了一场歌舞风暴。她唱着、跳着,恣意挥洒着青春,毅然带着自己的行李箱,踏上未知的寻求梦想的道路。

但是,唐娜并非毫无目的,相反,她是一个目的明确、意志坚定的人。唐娜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在人生的几个重大选择上,她都做出了自己的决断:(1)得知一见倾心的恋人山姆已经有未婚妻,她立刻选择放手,让山姆离开;(2)爱上希腊小岛,决定留下来,即便放弃外面更广袤的世界也在所不惜,因为她清楚地知道,这里是自己想要生活的地方;(3)得知自己怀孕,无论有多大的风险、多艰难的未来,她都决定生下这个孩子,并且为此做好了一切准备。事实证明,唐娜的选择是对的,她不但自己抚养大了女儿,并将女儿教育成一个乐观开朗又勇敢坚强的女孩。

在唐娜人生中,三段重要的情感,都由她主动选择,并接受此后的一切后果。这是成熟与负责的表现。她既没有因为遇人不淑而抱怨,也没有因为成为单亲母亲而自怨自艾,相反,她一直有着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将自己的人生过得非常精彩。在每一段情感中,无论是爱情还是亲情,唐娜都拥有独立的人格与思考,因为父亲在她的情感与生活中的“缺失”,使她的生活中缺少父权话语的影响,母亲的忙碌与“不在场”,也让唐娜相对于其他女孩显得更为独立。这是她性格形成的基础,也是她勇于追求梦想的力量。

(二)苏菲

前作《妈妈咪呀》中古灵精怪的苏菲,还带着女孩天真不谙世事的任性,到《妈妈咪呀2》中,苏菲有了明显的成长。在追随母亲的脚步,替母亲完成梦想的过程中,她一点一点了解母亲的过去,更加理解母亲对于自己深厚的情感与期许。在实现母亲梦想的路上,她也完成了自我的成长,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与母亲唐娜一样,苏菲同样勇敢,面对情感绝不迁就,选定目标后就勇往直前。她继承了母亲的独立精神,母亲留给她的精神财富,远超过其他财产。在与母亲经历的相互映照中,苏菲明白自己所拥有的远比母亲要多。虽然父亲仍然“缺位”,但是有三个男人默默站在父亲的位置上关注着她的成长。母亲当年只有一栋勉强安身的破旧木屋,孤独地面对生产,她却重建了旅馆,并且拥有众多亲人朋友的陪伴。

二、叙事主题的女性主义表达

基于以上原因,《妈妈咪呀2》在前作的基础上开辟出的全新的叙事空间,以唐娜和苏菲为双女主演绎剧情,跨越时空,将25年前唐娜与三位恋人的感情经历和当下女儿苏菲的现实经历交错在一起,伴随着现实时间线中人物的对话及情节,同时呈现在观众面前,产生了跨越两段时空的情感对照与催人泪下的穿越式情感互动。母女两人之间的情感,并没有因为母亲的离世而渐渐淡忘,而是在女儿苏菲实现母亲唐娜梦想的过程中,在对唐娜情感经历的回溯中,在苏菲逐渐成熟的人生经历中,更加紧密亲切,彼此理解。

女主角与母亲命运轨迹时而重合,时而并行,两代人经历不尽相同,但有着同样感人至深的力量。影片中,唐娜的两位好朋友面对情感直言不讳,勇于追求,也是其女性主题的精彩环节。影片最后,年轻时的唐娜、年老时的唐娜与现实中的苏菲同时出现,掀起了回忆与情感聚集的高潮。温馨、催泪,女性的坚强意志与母性的伟大坚强,塑造了母女两代人独立勇敢的人格与魅力。

三、视听语言的女性主义表达

芭芭拉·弗雷德里克(Barbara Fredrickson)和托米-安·罗伯茨(Tomi-Ann Roberts)提出了客体化理论(objectification theory)。他们认为,女性观众在收视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内化男性对于女性作为性欲客体的要求来检视自身,并会采取实际行动向这些社会规范靠近以得到男性的认可,从而最终成为失去自主性的性别主义的牺牲品。

影片或热情洋溢或舒缓动人的旋律,配合着直抒胸臆的歌词以及张扬恣意的舞蹈,奠定了影片欢快幸福的情感基调。影片中随着海风而来的歌声,带来无尽自由的空气,令人觉得当下充溢着饱满的甜蜜,而未来则有无限的可能。以女性视角展开的《妈妈咪呀2》,充满诗意与浪漫主义色彩,“父亲”的缺失,意味着“父权”力量的影响在影片中微乎其微。在影片中,女性摆脱了被“凝视”的地位,勇敢地追寻爱情与梦想,对未来有着更独立自主的判断与选择。载歌载舞的形式,衬托出女性奔放的情感与勇敢的承担。“妈妈咪呀!”在歌词中反复出现,呼应影片的名称,带有咏叹调般的感叹以及对女性身份的赞颂与呼唤。

四、结 语

在国产电影与中国记忆之中,女性一直以苦难者忍辱负重的形象出现,尤其是单亲母亲的形象,在中国电影中,大多是辛劳的、隐忍的、艰难的。“在难于承受的历史记忆与现实重负面前,女性形象将以历史的殉难者、灵魂的失节者、秩序重建的祭品,背负苦难与忏悔而去。”我们很少能在电影这一传播媒介中,看到如此自由奔放、积极乐观的单亲母亲和女儿形象。无论是充满异域风情的希腊小岛,还是载歌载舞的生活场景,都为大众缔造了一种不同寻常的女性群像,传递出激励振奋的精神底蕴。这种豁达的精神值得国产电影借鉴,但是,同样需要警惕的是过犹不及,如果大量塑造此类形象,容易误导受众,造成单亲母亲抚养子女十分轻松的假象,令大众对单亲母亲的生活造成误解。

《妈妈咪呀2》的女性叙事基调,改变了影片常见的单亲母亲的刻板印象,在心理层面满足了女性观影者的精神需求,慰藉了相似经历人群的心灵,同样也带给女性独立面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影片通过赏心悦目的视听语言,打造了女性理想中的乌托邦,既有其积极的意义,也有令人担心的隐忧,不过影片总体上传达出的幸福感与乐观基调,非常值得赞赏。

猜你喜欢

唐娜苏菲单亲
开悟
诺奖得主唐娜·斯特里克兰:做自己喜欢的事
爱拼才会赢
唐娜的婚礼
乖乖兔的菜园子
单亲妈妈以爱的名义把女儿拉下水
单亲妈妈张柏芝
论《苏菲的选择》中极权主义对于女性的影响——以女主人公苏菲为例
“隐性单亲”对儿童的危害及其解决途径
苏菲寻龙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