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咪呀2》:情感音符与观众接受
2018-11-14吴越姜萌
吴 越 姜 萌
(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石家庄 050228)
电影《妈妈咪呀》(2008)根据百老汇同名音乐剧——英国剧作家凯瑟琳·约翰逊作品改编而成,十年后,这一IP被改编为了续集《妈妈咪呀2》(2018)。在这部电影中,角色更多,叙事线更为复杂,歌舞的设计也更为丰富,但并未改变的,是电影依然以观众为中心,照顾着观众的情感与审美需求。
一、作为“参照系”的《妈妈咪呀》
正如接受美学所主张的,作品等于文本与接受之和,电影和舞台剧亦是如此。电影与观众之间构成对象性关系,电影并非脱离了审美主体经验、情感乃至艺术趣味的孤立的存在。《妈妈咪呀》的诞生,正是其活跃于舞台的音乐剧被广为接受的产物,而《妈妈咪呀2》在没有音乐剧可依循的情况下依然面世,也正是《妈妈咪呀》上映后观众积极介入,给予高度评价的结果。
姚斯等人从文学的角度谈论接受时指出:“接受是读者的审美经验创造作品的过程,它发掘出作品的种种意蕴。……作者通过作品与读者建立起对话关系。当一部作品出现时,就产生了期待水平,即期待从作品中读到什么。读者的期待建立起一个参照系,读者的经验依此与作者的经验相交融。”如果说,观众对于《妈妈咪呀》的接受,其“参照系”是音乐剧版本,那么对于《妈妈咪呀2》,观众的“参照系”就是《妈妈咪呀》。可以说,在这部前作中,一个由瑞典著名组合ABBA传唱了数十年的经典歌曲串联而成,满溢着温暖的亲情友情和浪漫爱情的审美对象已经建立起来,它决定了观众作为《妈妈咪呀2》接受者的审美先在结构。
二、情感主题的延续
如果说《妈妈咪呀》讲述的是一个“找爸爸”的故事,那么《妈妈咪呀2》则呈现给观众一个“找妈妈”的叙事文本。电影依然延续了前作的亲情主题和女性主义情怀。在《妈妈咪呀2》中,电影采取了双线叙事的模式,以一条叙事线来交代唐娜年轻时和比尔等三人相遇、相爱以及最终分手的故事;另一条叙事线则是成年后的苏菲对母亲经历与心境的追寻和理解。苏菲与母亲相依为命,然而母亲唐娜却在一年前不幸去世,苏菲决定留在岛上修缮和扩大唐娜经营已久的客栈,同时邀请唐娜曾经的亲朋好友,一起来参加客栈的开业仪式兼送别唐娜。
亲情、友情和爱情依然贯穿于电影的始末。在亲情上,除了山姆已经在岛上承担起了父亲这一职责,关怀、爱护着苏菲以外,远在地球另一边的比尔和哈利也都放下手头的工作,千里迢迢地赶到,以向苏菲传递自己的父爱。包括从未谋面的外婆露比,也从拉斯韦加斯赶来,为外孙女送上祝福。而已经去世了的唐娜,则在电影的结尾出现,与给孩子洗礼的苏菲深情对望,之后缓缓离去;在友情上,曾经在青年时代给予唐娜安慰的闺密——“唐娜炮弹乐队”的成员罗西和谭雅也来到岛上,和苏菲重组乐队,用这样的方式来缅怀唐娜;在爱情上,不仅老一辈人收获了各自的幸福,在年轻人中,斯盖伊也放弃了自己在纽约的工作前来岛上与苏菲共度余生。人与人的关系永远是和谐而美满的,这些都给予了观众以深刻性与召唤性。
电影渲染最多的便是唐娜年轻时悲喜交集的三段恋情,这三次露水情缘可以说改变了唐娜的一生,她之后的未婚生女正是由此而来。但也可以说,唐娜的人生始终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无论她是否邂逅三位青年,她都会遵从内心的意愿在美丽的希腊小岛上落户生根。歌舞电影的类型片性质导致音乐与舞蹈代替了大量的日常对白与动作,人物在音符的跳跃中就迅速地完成了情感的生发和交流,观众也在欢快的、极具生命力的歌舞中感受到了希腊小岛的美景良辰,唐娜、苏菲等人生活的轻松热闹,情感的奔放旷达。对于并不了解前作的观众来说,他们或许会缺乏填充电影大量省略文本的审美信息,但对于已经给予《妈妈咪呀》高度认可的观众来说,整部续作都可谓是为审美主体对前作的感知经验量身打造的文本。
三、审美期待的超越
而在对电影的接受中,如若电影与观众的期待视野完全印合,那么电影无疑将沦为平庸之作。《妈妈咪呀2》在继续深化情感主题,尤其是在亲情主题上大书特书之外,还对观众的审美期待进行了超越,给予了观众惊喜。
首先,如前所述,电影打破了一般歌舞电影的单线叙事模式,让年轻的唐娜和苏菲的生命进行叠加重合。在电影中,画面往往切换于苏菲带领谭雅等人参观已经井井有条的客栈,以及初来乍到的唐娜面对破败凋零的房屋却满心欢喜的场景之间,在同一座海风吹拂的小岛、同一家客栈中,空间是固定的,但是时间却呈流动状态,过去和现实不断切换,让观众常常产生恍惚与嗟叹。而唐娜的死带来的伤感也因为年轻线上自由洒脱、甜美快乐的叙事而被极大地淡化了。此外,由科林·费斯等人饰演的苏菲三位父亲在电影中也分别由三位年轻演员出演其风华正茂的版本,这些都让唐娜年轻时所经历的种种波折与考验、诱惑和欢笑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代表了苏菲对于母亲的走近和理解,同时电影结尾时的母女相见也带出了深刻的意蕴:尽管母亲并不后悔自己的人生,但是她依然祝福女儿不必经历她所遭遇过的挫折,希望女儿拥有完满的婚姻和幸福的一生。
其次,在歌舞这一歌舞片的灵魂上,双线推进的叙事也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以原班人马满足观众对明星阵容的预期,及其与斯特里普等演员年纪普遍偏大,难以承担大量舞蹈戏份的矛盾。另外,前作的全部音乐来自ABBA的多首成名曲目,如,Super
Trouper
、Dancing
Queen
、S
.O
.S
.等。在歌舞片中,歌曲与剧情的展开有着密切关系,在剧情已经发生变动且重复性的曲目有可能导致观众审美疲劳的情况下,《妈妈咪呀2》选择了保留前作最经典的三首歌Dancing
Queen
,Mamma
Mia
!和I
Have
A
Dream
,其他如When
I
Kissed
The
Teacher
等都是为了新剧情而重新创作的。《妈妈咪呀2》在前作已经讲好了一个故事的基础上,又给观众带来了一次全新的感动,成功地做到了既充分迎合观众的审美期待,又让观众耳目一新,再一次地证明歌舞电影的恒久魅力。可以说,电影奏响了饱含情感的音符,拨动了观众的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