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妈妈咪呀2》:美国亲情片的审美心理

2018-11-14张玮莹

电影文学 2018年24期
关键词:唐娜娱乐性苏菲

张玮莹

(华东交通大学 艺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亲情片是美国电影中长期受到广泛欢迎,并且在世界上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亚类型片之一,如巴瑞·莱文森的《雨人》(1988)、菲利达·劳埃德的《妈妈咪呀》(2008)都是具有研究价值的经典之作。在这些亲情片中,电影人与受众共有的审美心理也得以体现出来。欧·帕克执导的《妈妈咪呀2》(2018)在剧情上完成了对劳埃德前作的扩充,也深化了前作的亲情主题,是一部我们管窥美国亲情片的,较具代表性的作品。

一、非理性

亲情是人类情感世界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所诞生之处,即家庭生活通常也是由感性而非理性主导。这也就导致美国亲情片的叙事重点在于对“情”的表达,而为了让这种表达深入人心,亲情片大多隐含着一种感性的审美心理,在悬疑片、科幻片等类型片中大行其道的理性思维往往难以满足大众对亲情片的审美需求。

在《妈妈咪呀2》中,人物的大量选择是非理性的,但是却能够给予自己的亲人以温暖。唐娜是未婚先孕后,既没能得到自己原生家庭的支持,也没能确定一个孩子的父亲,但是出于母爱,唐娜还是决定生下孩子,并且从后来苏菲长大成人后的表现来看,无依无靠的唐娜无疑还是凭借自己的努力给了苏菲一个快乐富足的童年。在苏菲长大以后,她出于对亲情的需要而找到了自己的三个爸爸,山姆、比尔和哈利三人对这位从未谋面的女儿也充满亲情。其中山姆安安稳稳地留在了小岛上,承担起了父亲这一职责,为了苏菲女承母业扩大民宿的梦想,山姆更是辛辛苦苦地为她设计民宿的种种装修细节。哈利远在日本收到了苏菲的请柬,尽管此时他们正在开一个重要会议,这决定着哈利所在的公司能不能取得欧洲第一的位置,但哈利依然毫不犹豫地抛下一切前往小岛。利益从来不能成为人们亲情的羁绊,这在现实生活中是难以想象的。母亲对女儿的爱,父亲对女儿的爱,成为《妈妈咪呀2》中的主题,而苏菲作为女儿也回馈了他们爱意。

与之类似的则有如蒂姆·波顿充满童话色彩的《大鱼》(2003)、《查理与巧克力工厂》(2005),《大鱼》中父亲经历了离奇荒诞的一生,临终时儿子抱着父亲的身体走到河里,让父亲化为了一条大鱼,而《查理与巧克力工厂》中更是有一个奇幻的糖果世界,这个世界成为对一个来自温馨家庭的儿童的馈赠。观众显然能意识到,电影中的种种非理性存在是虚幻的,但它们背后的亲情却是真实可感的。《妈妈咪呀2》正是如此,它给观众提供了一个充满激情,不完全符合现实,却让人百般向往的亲情世界。

二、娱乐性

所谓娱乐性,即当代观众作为审美主体,在进行审美活动之时,有着一种以追求快乐、愉悦为主要目的的心理。这一渴慕娱乐的心理是来源于人类本能的,正如弗洛伊德所指出的,人类心理结构中存在本我、自我与超我三种状态,而本我就是人类人格中最与生俱来的,遵循快乐原则的心理结构。这也就导致了电影人不得不将电影这一审美客体打造为观众娱乐身心的对象。“类型电影的本质是追求大众娱乐性,以娱乐为先导,激发观众对电影的兴趣,最终获得电影的文化生产力。”在早年的美国亲情片《音乐之声》(1965)中就不难发现,尽管是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严肃沉重的题材,电影依然举重若轻,充满欢声笑语,如修道院的嬷嬷们捉弄纳粹军官一幕,更是让不少观众忍俊不禁。而在当代社会中,观众更是在充满压力的生活中日益希望通过欣赏电影得到宣泄和快乐。

因此,在《妈妈咪呀2》中,不仅贯穿全片的欢歌悦舞,热情洋溢的夏季小岛本身就是具有娱乐性的视听符号,且电影在叙事上,也充满了让观众心理愉悦的情节。在叙事主线上,前作对亲情和自由的歌颂得到保留,苏菲和母亲一样,都拥有一个自由而勇敢的灵魂,年轻的唐娜在定居破败不堪的小屋后,很快就能调整心态白手起家,苏菲同样能够克服种种困难,如暴风雨侵袭等,还加入了母亲年轻时的发动机乐队,和两位阿姨一起在舞台上大声歌唱。她的热情也感染了原本打算留在纽约的丈夫斯盖伊,这也使得苏菲将不会再重复母亲独自抚育下一代的命运,结局是皆大欢喜的。这些都冲淡了唐娜去世带来的悲剧感。在细节上,电影中有意加入了不少喜剧桥段,如哈利在前往小岛的时候被误会而被绑在了椅子上,渔夫亚力克西认出了比尔,两人带着一船人兴冲冲地走开,都忘记了给哈利松绑等,哈利在三个父亲之中,是最衣冠楚楚,喜欢穿紧绷西装的,然而他却被小小地捉弄了一番;又如在船即将靠岸,苏菲冲出去时,看到的是比尔和哈利两个人站在船头,拉着桅杆摆出了《泰坦尼克号》中露丝和杰克的“我心永恒”造型,这些都是具有娱乐性的,让观众捧腹大笑的细节。与之类似的美国亲情片还有如南希·迈耶斯的《天生一对》(1998)、乔纳森·戴顿的《阳光小美女》(2006)等,在此不赘。

三、日常性

在美国亲情片中,还存在一种日常性倾向,即电影以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为主要表现对象,以人们在世俗日常生活中的情绪来打动观众,尽可能地实现和观众之间的贴近。如加布里埃莱·穆奇诺的《当幸福来敲门》(2006),柯克·琼斯的《天伦之旅》(2009),无不是从平民视角展开叙事,以同样有可能发生在观众生活中的情节,唤起观众的共鸣。如《当幸福来敲门》中,克里斯·加纳不断因为付不起房租而遭到房东驱逐,和儿子栖身在地铁厕所中,还要安慰幼子这是在玩游戏等。

《妈妈咪呀2》亦然。电影开始于苏菲给一个个客人写信,包括从未谋面的外婆,随后苏菲下楼让人将信寄出,民宿经理自告奋勇,但是苏菲表示店里要开派对还有很多琐碎的事情需要经理在这里主持。在信被拿走的最后一刻,苏菲拿掉了那封给外婆的,因为她对外婆能来根本不抱希望;又如罗西和谭雅跟随苏菲参观整个民宿时,厨师在厨房整理面粉口袋,女服务员在露台上摆放餐具,整理桌布,两位阿姨称赞苏菲把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而暴风雨倏忽来袭,让所有人都乱成一团等,又如山姆在思念唐娜时看唐娜的照片,唐娜在自以为遇到了真爱,十分高兴的时候去爬树摘果等。这些细节都极具烟火气息,无论是人物情感抑或行动,都与观众的生活并不遥远,它们以亲切感而非猎奇感来俘获观众,满足了观众在世俗审美方面的需求。

应该说,亲情是永恒的,亲情片也自然是美国电影中一个长期存在的种类,而大众的审美心理却是多元的、动态的。新作《妈妈咪呀2》得到人们的交口赞誉,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它符合了观众追求非理性、娱乐性和日常性的审美心理。而可以预见到的是,在不远的未来与观众见面的美国亲情片,绝大多数也将呈现出贴合这种审美心理的面貌。

猜你喜欢

唐娜娱乐性苏菲
开悟
诺奖得主唐娜·斯特里克兰:做自己喜欢的事
爱拼才会赢
唐娜的婚礼
乖乖兔的菜园子
受众新闻娱乐性的不同心理类型探析
论《苏菲的选择》中极权主义对于女性的影响——以女主人公苏菲为例
苏菲寻龙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