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谜一样的双眼》对人生的拷问与阐释

2018-11-14刘丽娟

电影文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莫高莫拉莱艾琳

刘丽娟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基础部,河南 郑州 450009)

《谜一样的双眼》故事本身很简单:退休检察官埃斯波西托希望将他25年前经手并因此而改变了他的人生的一起入室奸杀案写成小说并付梓出版,为此他回到了布宜诺斯艾利斯,首先找到了当年的女上司兼恋人艾琳,最后他造访了当年受害者莉莉安娜的丈夫莫拉莱斯。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他居然意外发现了当年被抓又遭法院高层非法释放的罪犯最后的下落。整部影片以埃斯波西托、莫拉莱斯、艾琳这三位主人公的追溯为线索,使往事再现:平行回放了25年前案子的侦破经过以及埃斯波西托与艾琳没有说出口的爱(TEAMO),当然还有25年后男主人公埃斯波西托对当年未了情的试探迂回,还有莫拉莱斯对自己人生道路的抉择。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间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这是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之口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终极思考,在人生的岔路口,需要哈姆雷特做出抉择。在电影中当案件发生,面对重重阻挠,挺身而出还是退缩?遗忘还是坚守?这是摆在埃斯波西托和莫拉莱斯面前的一个选择题。

一、正义的力量

25年前的一个早晨,一位美丽的姑娘在家中被残忍地杀害,伤痕累累且遭到了严重的性侵。25年来,埃斯波西托一直对当年自己经办的这件旧案耿耿于怀,在他和自己的搭档山德瓦执着地调查和追踪下,他从受害者家中的众多照片中,找出一双对被害者充满迷离和渴望的眼睛,并依此最终锁定了嫌犯高莫兹。但是从接案到查案到结案的整个过程都几经波折,一直遭高层破坏和威胁,即便如此埃斯波西托和他的搭档也从没有放弃,他和同伴山德瓦历尽千辛终于抓获了嫌犯。当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仍在火车站苦苦等待罪犯的莫拉莱斯时,莫拉莱斯掩面哭泣。这时的镜头是个远镜头,拍摄的是他们的侧面,画面充满了苍凉感,也凸显了当事人的心境,这时距离案发已然过去一年多了。

本以为这就是故事的结局,因为就抓捕和定罪的过程而言,影片已然不失为一部精彩的悬疑片,不过这部影片的精彩才刚刚拉开序幕,这部分只是整部影片的开端。事件的发生永远不能脱离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会直接影响,甚至左右事件的走向,在这部影片中尤甚。这一案件发生在1974—1999年的阿根廷,那时的阿根廷正处在其历史较黑暗的一段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权频繁交替,上层社会忙着争权夺利,法律的公正不能完全得到保证。嫌犯莫高兹入狱后因为其特殊的本领,很快被无罪释放,并摇身一变,成为手握武器之人。在影片的第83分钟,在法院逼仄的电梯间:莫高兹居前给手枪上膛,面部表情冷漠而狠辣,艾琳和埃斯波西托则居后紧靠电梯墙壁,情绪行将崩溃,整个过程没有一句台词,只有手枪上膛的咔嗒咔嗒声和电梯下滑的摩擦声,气氛紧张而诡异,时间几乎凝滞,仿佛下一瞬莫高兹就会转头枪杀他们。但是莫高兹就像玩弄爪间的老鼠一样,时刻用利爪拨动埃斯波西托紧张的神经。当观众以为莫高兹会放过埃斯波西托的时候,莫高兹的疯狂报复却如暴风般席卷而来,莫高兹的爪牙横冲直撞闯进埃斯波西托的家,没有碰见外出的埃斯波西托,恰逢山德瓦在其家中。为了保护埃斯波西托,山德瓦放倒了照片,莫高兹的爪牙误将山德瓦当作埃斯波西托,山德瓦因此丧命。山德瓦的被杀使得埃斯波西托不得不带着噩梦远离爱人、远遁他乡,在不安中度过了自己最好的年华。正因如此,影片的开头,埃斯波西托在半梦半醒之间写下了“我害怕(TEMO)”。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和信仰,25年后,他重回旧地,寻找最后的结局。在农场,他不顾莫拉莱斯“这是我的人生,不是你的”“把一切都忘了”的呐喊,最后偷偷返回莫拉莱斯的家,找到了使他的前半生变得暗淡的答案。

是什么让一个势单力孤的人变得强大,敢于对抗整个高层,即便是面对死的威胁也要苦苦寻觅答案?那一定是超越了个人得失的信仰——正义。它不仅意味着法律的公正,还包含了人类共通的道德和良知,它是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以及还历史以真相的责任感。思想家柏拉图曾经说过:“各尽其职就是正义。”有了正义的信仰,哪怕身处“什么都不能做”的惨境,也能让个人在吞噬一切的黑暗中看到丁点亮光。在理想和信仰的支撑下,纵然形单影只,也能坚守最初的衷心,以天下为己任,始终向前。正义是人类社会普遍认为的崇高的价值,它是公正的、合理的,它促进个人和社会的进步,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满足社会中绝大多数人最大利益的需求,它拥有着绝大多数人的支持。从这个角度出发,让埃斯波西托从害怕(TEMO)走向了爱(TEAMO),走向了无所畏惧的明天。

二、虚空的生活

一桩意外的谋杀案改变了几个人的生活,时光几度更迭,但是他们的爱和恨都被困在原地:惨死的姑娘、枉死的朋友、没有被伸张的正义、来不及开始的感情,都是过去的事了。银幕上“过去”是主角,“当下”是陪衬。他们仍然活在“过去”,“当下”只是为了证明和陪衬他们的“过去”。埃斯波西托一直有个疑问:人要怎样生活,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一个人能不能过虚空(empty)的生活?25年后,他通过莫拉莱斯找到了答案。

男主角之一莫拉莱斯是银行的一个小职员,有着美丽的妻子,生活原本平凡而幸福,原本生活可以这样一直延续下去。但是不幸突然降临,美丽的妻子在家中被奸杀,伤痕累累,死状极惨。他无法接受现实,他不能忘却妻子,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每周都去凶手可能露面的火车站等待。他最害怕的就是遗忘,遗忘在他看来就是罪恶,就是对妻子的不负责任。他对偶遇他的埃斯波西托说:“最糟的是我开始遗忘了,我必须不停地提醒自己,每天如此。被杀那天她给我沏了一杯柠檬茶,我整晚都在咳嗽,她说喝茶会好些,我净记得这点蠢事,明白吗?之后我开始怀疑,我不记得茶里究竟是柠檬,还是蜂蜜。我也不知道这究竟是记忆,还是我残存的虚幻的妄想。”

在卡夫卡的寓言故事《中国长城建造时》中,在遥远的东方,中国皇帝的皇宫巨大无比,大到要走出去就要花费一个人一生的时光,于是乎皇帝发布的命令还没有传出皇宫,皇帝就已经仙逝。新的皇帝登上皇位,改朝换代,老皇帝发出的指令当然也作废了,但是送信的人不知道,他仍然活在“过去”的时光里,执行着早已经作废的使命。莫拉莱斯便是如此,他永远活在了与妻子相处的最后时光,他的生命在那一刻永远停止了,从此他只为复仇而活。妻子早已故去,他本可以有新的生活,但是他却把自己囚在了25年前,执着于过去,没有未来。似乎对他而言,忘记过去就意味着对妻子的背叛。莫拉莱斯要为妻子的惨死讨一个满意的说法,司法机关的不作为却摧毁了他原本正当而合理的希望。所以他用属于他的独特方式,执行了本该由司法机关执行的惩罚,为此,他甚至远离故土,远离人群,隐居在荒凉的农场中。25年后,面对突然来访的埃斯波西托,他隐晦地说他已经对当年逍遥法外的凶手进行了惩处,并多次劝告埃斯波西托说“忘了这件事吧!忘了它!我就是射他四枪又怎么样?这是我的人生,不是你的”。言辞间急于让埃斯波西托离开。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在回去的路上埃斯波西托突然明白,莫拉莱斯在撒谎,再次折返看到令他震惊的事实,莫拉莱斯把莫高兹私自监禁在自己的后院,并执行了终身监禁。当埃斯波西托再次看见杀死山德瓦,并使得自己远遁他乡的莫高兹,他的仇恨仿佛已淡,他的震惊来自于他看见的情景而非莫高兹本人。更令观众意外的是,四目相对,首先开口的居然是莫高兹,凶手面对埃斯波西托说的那句话令人毛骨悚然:“求求你,告诉他,让他至少跟我说说话。求求你了。”这种“无尽的无言”比那所谓的“四颗子弹”的报复更具杀伤力。这时镜头翻转由牢笼内向外拍摄,仿佛在牢笼里的还有莫拉莱斯和埃斯波西托。莫高兹被关进了有形而有限的牢笼,执行者是莫拉莱斯。莫拉莱斯和埃斯波西托被关进了无形的牢笼,执行者是他们自己。相同的是,他们的牢笼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过去”。这时,莫拉莱斯说出了一句意味颇深的台词:“我想起了你说的人生……”看来他自己也很疑惑,他的人生意义何在,他的人生是否有意义?痴情的莫拉莱斯永远活在了回忆里,没有未来,这样的生命就是虚空(empty)吧。

我们每个人之所以成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存在,是因为每个人身后的过去是与众不同的,正因有了昨天的自己,才成就今天的个人。“昨天”经历的所有都会影响“当下”的每一个选择。人应该怎样处理“当下”和“过去”的关系?当我们被“过去”羁绊,我们是应该选择遗忘,还是迈步向前,哪一个更有意义?这是由电影衍生出的一个问题。中国影片《老男孩》也涉及了与此类似的问题,“老男孩”要生活下去就要面对不堪回首的过去,他认为即便是野兽也应该有活着的权利,为了活着,他请催眠师将其催眠,让他忘记过去,把“来路”堵死,只留下“去路”,不要“过去”只要“当下”。《老男孩》妄想式的结局告诉我们:“过去”虽然永存,但是记忆可以消灭,进而便可以否定由“过去”所带来的所有道德难题。如果莫拉莱斯和埃斯波西托能忘记“过去”,放下所有的道德包袱,他们的生活定然会是另一个模样,而非数十载的“虚空”。

三、最后的圆满

很多人批评电影大团圆的结尾很老套与俗气,但是也不失为一种对人生顿悟的诠释。人的心魔消弭之时,人生的色彩也会变亮,“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人到暮年的埃斯波西托感叹“我的人生偏离了方向”,他曾这样描述莫拉莱斯对妻子的爱:“他爱得如此之深,妻子的死令他举足不前,如同被困在了时间的牢笼里。”这又何尝不是埃斯波西托对自己情感的暗喻?艾琳在与埃斯波西托共事的过程中,互生情愫,但是埃斯波西托不敢正视自己的感情。电影用了监狱长的话解释了他的怕:“你为什么和她一起来,以为这样能给你特权吗?不要去烦她,你配不上她,她学的是法律,你仅仅读完高中;她年轻,你老了;她富有,你贫穷;她是梅嫩德斯海思丁,你是埃斯波西托;她高不可攀,你什么都不是,让她回到她自己的世界去。”虽然勇敢的艾琳多次暗示,但是他依旧怕世俗的眼光和评论,他还是选择了逃避,他活在了自己的怯懦与追忆之中,直到25年后,一切尘埃落定,所有的道德问题都已解决,他才封存了这段过去,开始他已经迟到了25年的告白。

影片中用了“门”这一类似于中国古诗词中的“意象”来暗喻埃斯波西托和艾琳的关系,电影中艾琳办公室的门一共有三次被关上的可能性。影片开始埃斯波西托去见艾琳,他谈书稿的事,第一次门没有关上。第二次出现在回忆中,埃斯波西托严肃地走进艾琳的办公室,艾琳满怀期许地要去关门,却发现他只是来找她谈那件已经过了一年的案子。这次回忆中没能关上的门也许最能说明艾琳问要不要关门背后的深意:她一直等待着他表白,那是她的心门,一直为他敞开,等他来关。如果这扇门关上了便意味着两个人感情明朗了,他们之间有了除了工作关系之外的私密关系。遗憾的是门依旧没有关上,这也是艾琳仓促订婚嫁人的原因。影片的结尾,找到了生命中的A的埃斯波西托终于走进办公室,抛弃了害怕,这扇开了25年的门,终于关上了。

猜你喜欢

莫高莫拉莱艾琳
老味道
五只小猴子烤生日蛋糕(上)
致力于对华友好的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
危地马拉 曾自称“非贪官”,总统涉贪惹众怒
总统求雨
探春
探春(短篇小说)
Effect of 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4, TNF-alpha polymorphisms on osteosarcoma: evidences from a meta-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