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己衣大裂谷
——令人震撼的地质景观

2018-11-14杨振昆

金沙江文艺 2018年5期
关键词:裂谷金沙江

杨振昆

过去,我对己衣大裂谷一无所知,作为云南人似乎有些孤陋寡闻。当我应邀去考察的时候,并不抱多高的期望值。从昆明经过近200公里的车程来到己衣镇时,有些惊讶的是这么一个不到万人的小镇竟有8个酒店。一问酒店一年接待20余万人。酒店人满为患时,收费高达每天300元。我不禁感到景观的魅力。期待着第二天的实地游览。

第二天的游览,仅用 “震撼”两个字难以概括。我是一个走南闯北,到过五六十个国家的人,见过的峡谷景观也不少。但当我面对己衣大裂谷的时候,我感到瞠目结舌,想描写很难找到恰当的形容词。入夜,梦中那些悬崖峭壁扑面而来,奇彩的颜色在脑海里晃动,水声在耳边彻夜流响。

告别大裂谷,但大裂谷的景象仍然在我的脑海中盘绕。我整理那些印象,写下几个篇章。

地名发想

“己衣”,望文生义好像是指 “自己的衣衫”。其实是彝族的话:其含义是“水边的寨子”。这倒也贴切,山上、寨边多有流水和水塘。

日常灌满耳朵的是 “大峡谷”。大裂谷却很少听到。翻阅资料,才知:峡谷大多是由河流冲刷而成。如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就是由科罗拉多河经过亿万年的冲击而成的。而裂谷则是因为地壳运动,塌陷或者撕裂而成,因之裂谷常呈U字形,两岸距离不远。最有名的是东非大裂谷。国内亦有武陵山大裂谷、泰山地下大裂谷等。

己衣大裂谷两边层层叠起的火成崖如果推挤拼接,几乎可以无缝对接。可以想见那是一种怎样神奇的力量把大山撕开,造成如此壮美的景观。

己衣大裂谷尚缺乏地质考察,但其他的大裂谷却可以为我们提供成因的参照和想象。

我们以东非大裂谷为例。关于它的产生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一是以英国地理学家约翰·乔治为代表,他在1893年对裂谷进行5周的考察后,认为:东非大裂谷是因为地壳下沉形成的两边峭壁相夹的沟谷凹地,在地貌上称 “地堑”。

而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说的学者认为两侧断层和火山岩证明了大裂谷是由于火山喷发形成的突然破裂,东非大裂谷就是这种撕裂开的结果。

不管是塌陷还是撕裂,总是有一番天崩地裂的惊人奇观。己衣大裂谷两边的岩壁,刀削斧劈、相互对应、层叠分明应是地层撕裂的结果。红色的岩壁虽然可以想象是火山喷发留下的色彩,但事实上应该是岩石本身的质地。

大裂谷出奇的静,甚至听不到鸟语声,真不敢想象形成的那一瞬间是怎样的惊心动魄:震耳欲聋的轰响,遮天盖地的灰雾,天地变色的光影,排山倒海的云霓……

裂谷掠影

仅有两天的时间,如何领略己衣的美。稍微留心一下,就会发现要尽享己衣的美,不住下一个月是不可能实现的。

景点可数的至少有这样一些:绵延22公里的大裂谷, “山头飘白雪、山腰开桃花、山脚稻花香”的立体风光,定向爆破筑成的灌溉着千亩农田的中型水库,奔流湍急的金沙江沿岸风光,数量多达千百眼的天然温泉,一块巨石搭在两个深谷间的天生桥,亿万年前的恐龙遗迹,数千年前古人类活动的遗址,唐宋至民国修建的五尺道,红军长征过金沙江的皎平渡口。此外还有彝族、傈僳族、傣族、苗族、哈尼等少数民族风情,令人神往。你可以步行穿越,可以深谷探险,可以观悬崖飞瀑、五泉并涌,可以峡江漂流,可以温泉康体沐浴,也可以热区农业观光,吃江鱼,品尝热区水果。

两天的时间无法作更多选择,只能一天看大裂谷,一天看金沙江。

从镇上乘半小时的车到裂谷附近,便开始了艰难的历程。裂谷景区都依景而建小道石阶,蜿蜒曲折,绵延数里。不时设有观景台,供游人休息、观赏、拍照。裂谷的险境使你不得不时时注意脚下,一不留神,下去便是万丈深渊。据说有人下谷底探险,便一去不回。

大裂谷长约22公里。两边悬崖对峙,最宽处约200米,最窄处仅6米。谷边探望,很难见底。悬崖或红、或青、或蓝、或绿、或白、或紫、或黑。常为七彩杂陈,令人炫目。水声时隐时喧,却难看到水流。最奇的是谷中时有雾气升腾,据说是因雨水下过,天气转热时雾气自然蒸腾所至。少的时候如轻烟缭缭,瞬间即失;多的时候如雾岚缠绕,久久不散。观察裂谷有几个好的景点。

一个是红军纪念碑所在地。据说当年红军渡过金沙江时,有两位伤员落伍被当地地主武装抓住,从悬崖上推下去牺牲了。故而在这里建立了墓地,供人凭吊。墓后有一棵高大的松树,树冠硕大,仿佛独立地支撑着天空。象征着烈士不屈的精神。这里是由岸边伸到谷心的悬崖。站在谷边可以看到箐底。而裂谷的神奇险峻也展露无遗。箐底水不大,时隐时现闪亮其中。谷中有灌木和花草点缀,吐露出勃勃生机。

另一个看景的绝好地方是天生桥。一块倒在两崖间的巨石使天堑变通途。上面修有石桥和两边石梯连接。岩壁上写有 “天生桥”三个红色大字。桥边有石椅石凳。供路人休息。也许是石桥非人力所及,人们把这里附会成牛郎、织女相会的鹊桥。农历七月七日 “鹊桥会”,各族人民都赶往这里游览凭吊。三弦声响起,跳乐对歌,十分热闹。想象俩崖壁间石梯直到桥上,满是身着各色服装的各族青年男女,犹如天上的彩虹落照裂谷。那是一种何等壮观的景象!

天生桥两边的崖壁都是火层岩,层层叠叠垒及而上,刀削斧劈般地整齐划一,如两扇打开的朱红大门。太阳偏西,照在东边崖顶上筛下的一条瀑布,透明如沙,似乎是专门为织女准备的纱线丝绸。过天生桥还有蜿蜒的小道,似乎无穷无尽。时近下午,只好原路返回。

登上崖顶,蓦然发现拥有大裂谷奇景的土地如此壮美:远处的乌蒙山磅礴逶迤如青灰色的围帐,四川的大凉山与之交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阳光云影把山变得有生命似的,彩绸舞动,难以看清他的真面貌。近处可见己衣人耕种的梯田由坡底一直延伸到山顶。时值秋熟季节,处处一片金黄。山顶上竟然有村子。阳光照射下,有玻璃闪着光。

我突然感到己衣大裂谷不是身处在荒原沙漠,而是处在山簇坝拥、美丽富饶、稻谷遍地、瓜果飘香、林木繁茂、华草铺排、水塘清泉如天堂般美好的环境中。而裂谷只是她奇美俊秀的锦绣胸怀的展示。

金沙骋目

第二天中午,汽车送我们到裂谷的尽头。然后徒步前行。裂谷渐显宽阔,流水奔涌而出,下面就是宽阔的金沙江。由于下雨的缘故,江水泛黄。两岸山坡舒缓,上边多是良田。骋目只见阳光耀金,波光粼粼,如万千条银鱼争相涌动。沿岸树木苍青,草地碧丽。被水冲到岸边的岩石自然堆积。水满遮盖的沙滩,时有显露。人工筑成的码头边停着几只铁制的渡船。

登船游江,才感到水的湍急。秀丽的江岸在蓝天白云映衬下缓缓退后。黄色的水流拍打着船只,发出哐哐的响声。

船抵对岸,一颗大青树结满树瘤,形态奇丽。树下地边种有一行行玫瑰茄。紫色的枝桠结着圆形色如玫瑰的果实。据说味有点酸,但能治病。前面穿过一片玉米地。棒子已经养老了,还没有人收。稻田也已熟了不见收割的人。径直走进村子,几只恶狗扑了出来,也无人招呼。敲了几家门,也无人应声。后来才听镇长说,这里因为地理条件的关系,地广人稀。散落着107个自然村,人口也还不到16000人。青壮年多出去打工了,留下老人、妇女儿童。白天各人忙各人的事,村里见不到人,也是正常的事。孩子上学要走五公里左右的山路。进出镇上也要几个小时。去武定县城120多公里。好在有交通车来往。我们也看到一些人家门口停着拖拉机、运货车和小轿车。看到到处都有了新房。看得出己衣也正在努力奔小康。

金沙江以产金沙得名,现在很少有人淘金沙了。但在金沙江里拣彩石的却大有人在。驾驶员把我们带到一个采石人的家里。只见院里院外都堆放着形色各异的石头。院内还有一台打磨机。金沙江水的冲刷流经山谷带来的石头,就像一座天然的地质博物馆。我拣选了两块不大的石头。一块黑色线条交叉盘结,象征着大裂谷;一块隐约的黄色山形下有白色的条纹,象征着金沙江。我心满意足地带上两块石头,就像把己衣带回家,作为永远不忘的记忆。

天渐渐暗下来了。车转出山口。突然天边的落霞使我们同时欢呼起来。从未看到过那么美丽的晚霞。桔红色的彩云间镶嵌着蓝色、灰色、黑色的纱幔,随着日近山头,金光更加耀眼。飘着云朵的蓝天变成了金沙的海洋。凭着你的想象,那海洋里有灰色的小岛、有红色的帆船、飞天的仙女、有行进的马帮、有游动的巨鱼……漫天彩霞辉映着江水、山峦、森林,你仿佛走进一个神奇的童话中。在这里你会感到想象力是如此贫乏。

我突然想到,这不就是意味着己衣未来的美景吗?己衣人的梦,一定是这样灿烂!己衣人的明天一定是这样辉煌!

猜你喜欢

裂谷金沙江
“东菲大裂谷”亮相《羽毛球》4 月刊,彼此温暖、并肩踏上新旅程
我是金沙江
裂谷 地球上最美丽的疤痕
北渡金沙江
金沙江下游溪洛渡库区通航资源的综合利用
我国发现首例输入性裂谷热病例
裂谷热
金沙江上游首座电站
红色金沙江
金沙江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