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园诗的山水情结

2018-11-14

心潮诗词评论 2018年10期
关键词:山水诗田园诗田园

一、田园诗中的山水表现

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自然风光的诗。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居住的田园和农事活动等为题材。二者虽然都有自然风光的描写,但山水诗主要写游玩和观赏山水,表现自然山水的原始风貌和对山水的审美感受。这种观山赏水如果和诗人的行旅联系在一起,则不仅是对山水的审美,往往还寄托作者的种种羁旅之思。田园诗则侧重反映农村田园生活,描写经过农人努力后所呈现的田园风光,表现居住于此的人们生活状态。

虽然山水诗与田园诗有明显的区别,但田园诗中,仍然有大量的山水诗内容。有时候甚至很难分清楚,到底是山水诗还是田园诗,从古到今莫不如此。如明确以“田园诗”冠名的诗词赛事“孟浩然田园诗词大赛”,从两届的参赛作品看,仍然存在这种情况。有的明显是山水诗,如:

我欲浮槎到碧天,溯河而上白云间。白云缭绕银河浦,不见抛梭织锦仙。牵牛郎兮归何处,惟牛羊兮自来去。千里青青草正肥,悠悠觅食无愁虑。忽然飘向山之阿,山上凤来闻唱歌。隔河遥羡神仙眷,噫吁戏!惟有空对斜阳下碧波。

(吕克俭《河源曲》)

有的虽然不是山水诗,却带有明显的山水诗痕迹。如:

桐花一路高冈上,谁植苍松接远人。

偃盖亭亭春气暖,疏阴落落谷风匀。

隐于石罅涵丘壑,餍尽冰霜遍甲鳞。

逆旅何当如野雀,一枝乐此寄嶙峋。

(王小燕《小漆园古松》)

有的介于田园诗与山水诗之间,如:

亲来月宝觅桃缘,惹露胭脂涂岭前。

粉面披纱留半影,丹唇吻蕊数三千。

娇姿透雾霓裳舞,艳骨摇风秀色添。

武陵情怀今顿起,幸临此地欲耕田。

(罗金华《桃花岭》)

还有些田园诗词,在题材选择方面,仿佛有一种对山水(或自然风光)的偏好。即使涉及农事,也往往是渔樵夜织:“柳线穿梭日月长,村姑织网坐机旁。一镜烟波移远棹,谁家星夜正归郎?”(王琼《渔村夜织》)或采茶采莲:“荷塘一望宽无际,红妆绿伞天然趣。一片笑声频,采莲湖上人。”(洪雪莲《菩萨蛮·曲岸风荷》)都将表现的对象投向优美的自然景色中。

田园诗为什么出现如此浓郁的自然山水风味,乃至出现纯粹的山水诗呢?

二、田园诗山水诗系出同源

田园诗中出现大量山水诗,或山水诗的倾向,有其天生的理由。

古今不少论者将田园诗和山水诗并称,或组为一个合成词:“山水田园诗”。如:“山水田园派的主要作家是孟浩然和王维”“孟浩然的代表作品是山水田园诗”(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也说“田园诗和山水诗往往并称”(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不管是田园诗山水诗并称,还是组成为合成词“山水田园诗”,理由很充分:人类的田园本来源自于自然山水,依附于自然山水,“逐水草而居”是也。人类文明的起源就是河流,严重依赖于山水。随着文明进程的脚步,田园才逐渐从山水中独立出来,与山水渐行渐远,但仍然离不开山水。可见,后天的田园与先天的山水本就难解难分,山水诗和田园诗既可以各自独立门户,合并为一个诗词同类项也有其天然的合理性。

当然,如果细分,田园诗和山水诗毕竟是两类不同的题材。田园诗的表现对象是农村的风景、农人和农事,是“三农”;山水诗则主要是表现自然山水。自然山水固然同田园生活息息相关,但要精确分析,却宜于分开对待。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就将“山水诗”“田园诗”作为两种类型分别论述:“孟浩然是唐代大量写作山水诗的第一个诗人,继谢灵运之后,开王维的山水诗的先声”“孟浩然的田园诗……”(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由于山水田园诗往往同行旅游踪紧密相连,学者龚鹏程更将这类诗看作是山水游赏诗,同时指出,“模山范水,游观赏心,成了后世诗家的常蹊。”“唐宋以后,陶渊明的评价似乎要(比谢灵运)更高,但诗人游山玩水者多,归田者少”(龚鹏程《中国文学史》)。

笔者以为,人们将山水诗与田园诗合称为“山水田园诗”,恐怕主要还因为在农耕社会,田园作为人为的结果,对自然的山水改变不大,田园风光差不多就是自然景色,至少非常接近自然景观。小桥茅屋、人种牛耕、渔樵桑织、春种秋收,基本依附于大自然的山水草木,仰赖于大自然的风雨阳光。在这种人事与自然较为和谐的状态下,人对自然的改造仅仅触及皮毛的情况下,山水田园诗混为一词是可以理解的,也还合适。有学者还认为“田园诗在某种意义上是山水诗的分支”(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综上所述,田园诗中出现山水诗不足为奇。

三、田园诗的边界

正因为田园诗中出现山水诗不足为奇,所以我们发现,田园诗的代表人物孟浩然留下的二百多首诗中,居然大部分是山水诗,真正反映田园生活的田园诗只占少数。然而,今天我们“孟浩然田园诗大赛”主办者偏偏取田园而弃山水,也未用“山水田园诗”的复合名称,自然有其考虑,有其创作导向。在“孟赛”《试行办法》中,大赛主办方开宗明义指出:是“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中华诗词的传承,推动田园诗词的发展”,落脚点是“推动田园诗词的发展”。而关照现实,反映当下,虽然没有写进试行办法,却是组委会主办者一贯的价值追求。推动田园诗词的发展,毫无疑问是要反映“三农”,表现当下的农村、农业和农民,反映今天田园的各种样态,反映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今日田园。

今天的田园,已经不是过去的田园。今天的“三农”,内涵非常丰富,从景物呈现到人事活动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砖木小桥换代为钢架水泥桥,茅屋农舍更新为楼房新居。星散的村庄很多变成了集镇,建起了厂房。手工耕作虽然存在,但多数已经转型为机械化播种收割。春种秋收冬藏的季节农事,也增加了温室栽培、大棚种植等打乱了季节的补充。纯粹从事农业的农民已经很少,他们大多已进城务工,或在农村当地从事工商业活动……农业的种植模式、农村的生产方式、农产品的市场流通、农民的身份转变等,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总之,今天的田园离自然山水已越来越远,短短几十年的人为活动对自然的改造影响,超过以往数千年。那么,表现今天这种变化后的田园——新农村、市场化、工业化、新城镇——的诗词,还算不算田园诗?

有人认为,工厂城镇,已经不是农村,在那里活动的人,已经不是农民,进城务工者也离开了农村,田园诗不应该包括这些内容。这种观点确实有一定道理。然而,这里似乎有一个矛盾:我们承认田园诗可以写男耕女织,为什么就不能写男耕女织的“升级版”呢?传统的男耕女织,不仅仅是田园风光,也是小农经济条件下最典型的自然经济形态,它把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在一起,男耕女织,是在市场发育极不充分的经济条件下的产物,为满足个体家庭维持生存的最基本的需要。那时的田园诗,已经包容了这种工农互助方式,以织促耕就是今天的以工补农。今天农业的土地产出已经通过合作社等农业组织使之与市场的联系大大提升,公司+农户、工厂化+物流,实质是男耕女织的升级版。如果男耕女织是田园诗,农村的工业化、市场化进程中的产物,也应该理所当然地成为田园诗的写作对象。“如果皇宫不是自然成就,那么农舍也不是什么自然成就:最精致的政治思想及道德思想,从性质上来讲,同最早运用的理性及情绪一样,都是人为之物。”(福格森《进步的常识》)田园诗的边界,往右,可以放宽到不足为奇的山水诗;往左,也可以同步三农的发展,延伸到城镇、企业、市场等新的领域。

所以,我认为,田园诗的表现对象,既可以有自然的景色,也应该有人们对大自然的人工雕刻。这种人工雕刻,既有初级的雕刻,即传统的春种秋收,男耕女织;也有高级的雕刻,即新鲜的机械科技、集镇市场,以致可以放宽到人工对大自然的巨大改造。

四、诗人的山水情怀

田园诗中出现山水诗,既由于二者系出同源,也是诗人审美追求、情怀寄托的表现。

首先是诗词要追求审美效果,当然要寻找尽量多的审美要素。大自然的山水秀美、绮丽风光,必然引起人们的审美兴趣,山水诗如此,山水画亦然。都是人们对自然美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山水是天然的美,田园却是人工的,比较而言,越是接近自然,美学效果越好。人工的东西即使美到极致,也不过是“巧夺天工”罢了。山水是几乎每一个都会接触到的,田园则不一定。所以诗人对山水的描写往往是不自觉的写作,田园诗则不一定进入诗人的笔端。正如龚鹏程所指出的:“诗人游山玩水者多,归田者少。”

同样是传统的农事活动,春种秋收多与汗水辛劳搭配,侧重于反映农民的辛苦;而采茶采莲,则因为有了茶园和莲塘这种天然景色做背景,则显出一种诗意与画境,作品具有一种天然的审美价值。我们看看下面四首出自“孟赛”的获奖作品:

湖畔人家日子馨,新荷头顶立蜻蜓。

鱼竿点水莲花动,红鲤穿梭舞性灵。

潋滟风光别样妍,魂牵梦绕碧田田。

红鳞似赶群英会,蛙鼓欢腾奏管弦。

(程菊仙《荷村即景》二首)

白鹭翩翩舞,红荷艳艳姿。鹧鸪躲着唱相思。芷岸苇丛深处,谁把钓竿持?千网银鳞闪,一篙画舫移。 莲蓬菱角鳜鱼肥。眷恋湖乡,眷恋柳阴堤。眷恋渔歌清响,夜夜梦魂迷。

(吕克俭《喝火令·龙感湖即景》)

正温棚百座绿秧生,新翠美无边。喜轰鸣机器,配肥筛土,描画春天。自动喷头喷水,叶叶露珠圆。琼阁新村外,耕整机欢。 上溯明清秦汉,问育秧千载,哪代离田?又催芽浸种,岁岁怕风寒。看而今、寻常科技,更潮来、共上小康船。凝眸处、碧桃如火,杨柳如烟。

(王崇庆《八声甘州·参观监利县育秧工厂》)

前三首写荷村、写湖景,自然景色浓郁,呈现一幅如画的风景。第四首写工厂育秧,只是以明显的时代特色、表现新的耕作方式取胜,其画面审美效果则逊于前者。所以,在孟赛作品中,这类借助具有先天审美优势的作品远远多于描写枯燥的弯腰收割。如果沿着这个思路走远了,就渐渐疏离了农事劳作,离开了田野庄稼,走向了纯粹的山水之间,成了纯粹的山水诗。

其次,是诗人情怀的寄托。如上所言,山水诗往往有诗人的情怀寄托。再看两个例子:

家住小桥头,清溪日夜流。

映门波荡漾,绕屋鸟清幽。

燕逐耕烟犊,农听唤雨鸠。

捣衣声碎月,能不记乡愁。

(吴华山《故乡行》)

紫云山上云烟里,一泓池水涟漪起。殿宇出重重,四围山色浓。 曲阑僧静坐,闲看游人过。钟磬远尘嚣,俗心容易抛。

(吕克俭《菩萨蛮·紫云山老祖寺》)

这样的农家小院,遍布大江南北;这样的故乡情怀,几乎铭刻在数以亿计的国人心中;这样的入寺听钟的超然心境,进入过无数诗人的心灵。所以,这类小桥流水、蜂飞蝶舞之类常见的田园景观,乡愁、秋思、登临凭吊、访古参禅、修身洗心、向往山野、回归自然之类普遍的情怀,几乎是历代诗人创作的永恒主题,自然也不会离开诗人田园写作的笔端,当然也就会大量出现于两次“孟赛”作品中。

五、山水在新时代田园诗中的新定位

如上所述,随着农村的工业化进程,田园所依赖的自然山水发生了很大变化,男耕女织实现了巨大的升级与飞跃。遗憾的是,这种升级中出现了不容忽视的副产品:圈地造厂倒在其次,大量湖泊被改造成了农田也还可以通过退田环湖加以改正。问题是,过度耕作、过度放牧,以及修路、开矿等活动引发严重的土壤流失,山体崩塌、滑坡时有发生。还有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土地在农药和化肥的摧残下板结退化;土地被重金属污染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无数水库将千百条有生命的河流截断成一段一段的死水;仅仅因土壤污染防治不足、环境监管乏力,导致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就频频发生……一句话,目前所取得的经济增长,已经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甚至付出了代价还没有取得经济的增长。农业部专家估算:由于农药、化肥和工业导致的土壤污染,我国粮食每年因此减产100亿公斤。中国土壤学专家认为现在我国土壤污染严重,在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土壤污染导致的疾病将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最终危害中华民族的子孙未来”。

自然山水在非理性的经济索取中节节败退,严重危及人们栖居的田园和田园主人。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哪里还谈得上田园牧歌?所以,十九大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习近平总书记更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那么,我们的田园诗描写绿水青山,表现为实现绿水青山而奋斗的人们,表现建设生态文明的伟大奋斗,就是新时代向田园诗词写作者发出的伟大召唤。遗憾的是,这些环境问题,还很少进入我们的田园诗词。我们新田园诗词中的山水,还是呈现一片山清水秀的面貌,对今天山水的深入观察还不够细致,对山水中存在的问题缺乏深刻的反映,这是需要引起诗人重视的地方。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的田园诗,不仅不能排斥山水诗,还要大力写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绿水青山、金山银山,这应该成为新时代田园诗创作的应有之义。

猜你喜欢

山水诗田园诗田园
田园诗
瞻谢公亭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中人与自然的对话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
一首凄婉的田园牧歌
浅析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境界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田园美景
田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