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寓教于乐
2018-11-13曾艺佳
曾艺佳
摘 要: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实现“以生为本、寓教于乐”的发展目标,是推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发展的重要措施。文章先对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予以构想,之后对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方法予以探讨,希望能够为实现中学音乐高效教育目标带来帮助。
关键词:中学音乐;以生为本;寓教于乐
音乐是我国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其对于学生的音乐素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教学环境的影响,使得当前的初中音乐教学遇到了困境,具体表现在教学地位偏低、学生兴趣不足、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等方面,这使得初中音乐教育目标很难实现。作为初中音乐教师的我们,必须要发挥出自己的作用,通过落实“以生为本,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来实现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探讨。
一、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构想
从目前来看,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主要可以概括为两方面。
(一)以生为本
从素质教育角度来看,想要实现对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就必须要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为该理念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动力。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已经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音乐作为中学教育最为基础的学科,其想要发挥自己的教学价值和作用,就必须要遵守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并能够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以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基础,开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育工作,为学生的音乐素养构建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是我国教育事业一直所追求的教育目标。对于中学音乐教学事业来说,实现寓教于乐目标是值得音乐教师终其一生所努力和奋斗的事业。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发挥出自己的引导作用,通过语言、行为以及教学环境的科学设计,带给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让他们能够在愉悦的心情、状态下去进行音乐学习,以此来实现中学音乐教育目标,并可以为学生的音乐素养构建打下基础。
二、中學音乐课堂教学策略实施方法
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方法有很多,文章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几方面予以简要分析。
(一)做好音乐教学情境构建
做好音乐教学情境的构建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虽然初中生已经有了自主判断力,但他们仍旧喜欢在情境下进行学习,因为良好的情境能够带给他们感官上的优质体验和享受,这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进行《唱脸谱》的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导入阶段,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播放一些关于脸谱的图片、视频素材,并通过对歌曲当中各个脸谱的展示,让学生猜测对应的人物,然后教师借助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来对脸谱的颜色、线条等予以讲解,让学生对脸谱有一个主观上的认识,然后将他们引入到课堂当中去学习音乐,提高他们对于歌曲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
(二)进行科学音乐教学指导
进行科学的音乐教学指导是以学生学习需求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有所差别,因此他们必然会出现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教师必须要发挥出自己的指导者作用,通过给学生足够的帮助和指导,来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让他们能够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进行《欢乐颂》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音乐素养有限,加上他们的音乐理解力有限,因此他们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学习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详细的讲解歌曲的历史背景、曲调节奏、运用乐器等方面,来强化学生对于歌曲的认知水平,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对于歌曲的理解效果,为他们的学习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增强学生音乐学习体验
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是提高他们学习效果的重要措施。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认知能力和判断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要增强他们的音乐学习体验,才能够让学生认可音乐学习,并主动的参与到音乐学习当中来,所以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意义重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唱歌,还要让他们能够体验欣赏、演唱歌曲的乐趣,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为他们的全面素质发展带来帮助。为此,教师在一些欣赏课上,可以开展一些趣味活动,例如唱歌比赛、音乐知识竞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乐趣,并能够帮助他们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水平,使他们能够在音乐素养方面有所提升,为他们的音乐学习能力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总结
综上所述,做好对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与探讨,是推动中学音乐教育事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措施。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要深刻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地位的落实,然后围绕他们的学习需求进行教学设计,以确保学生能够在音乐课堂上收获快乐,并真正的喜欢上音乐学习,激发出他们的音乐学习兴趣,为他们的音乐素养构建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萍.构建初中音乐互动课堂的教学策略探究[J].大众文艺,2016(22):205.
[2]张妍芳.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9):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