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训练改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肢体功能的效果观察
2018-11-13余小锋吴赞扬吴晓敏卢爱兰
余小锋 吴赞扬 吴晓敏 卢爱兰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改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肢体功能的效果。方法:收治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科护理干预服务,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早期康复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护理组术后Ham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改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肢体功能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康复训练;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多种髋关节疾病中广泛应用[1]。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还应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功能康复干预,对确保手术疗效及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有重要意义[2]。如何选择科学、有效的康复指导干预服务已成为广大骨科医护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本研究收治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50例,术后采用早期康复训练干预,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擬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31例,女19例;平均年龄(64.52±4.62)岁。护理组中,男33例,女17例;平均年龄(64.79±5.26)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抗感染处理,内容包括:①术前医护人员及时深入病房,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具体操作和麻醉注意事项,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从而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②术毕后护士应协助搬运患者,以担架将患者抬到病床之上;整体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合理的疼痛干预,以减轻患者的疼痛,酌情给予镇痛药物。同时给予患者常规康复指导干预。
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早期康复训练干预服务,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①术毕即日:术毕即日待患者的麻醉效果逐渐消失后,鼓励及指导患者行局部肌肉、关节运动,保持患者患肢外展呈中立位15°~ 30°,且指导患者开展双上肢肌力训练、深呼吸训练与扩胸训练。②术后次日:指导并协助患者开展患肢肌肉等张或等长收缩锻炼,指导患者开展踝关节屈伸训练,各个动作均确保持续收缩5s后再放松5s,反复进行练习,训练15~ 20min/次,2~3次/d。③术后第2天:继续指导患者开展患肢关节活动与肌肉收缩锻炼,按照患者的耐受状况,酌情增加患肢髋部屈曲训练,注意控制屈曲角度适宜,不可过大,以防止导致髋部疼痛,确保髋部屈曲5s,再转为原位,反复进行训练,训练15~ 20 min/次,2~3次/d。④术后第3天:继续指导患者开展以上锻炼,同时辅以CPM开展髋关节被动训练,活动0.5~ 1.0 hf,2次/d。初次训练时伸屈0°~45°,然后每天将伸屈范围逐步增加5°~10°。注意锻炼时严格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屈髋需<90。。⑤术后第4天:协助患者床旁保持站立3.0~ 5.0 min,2次/d,若未见不适,应指导患者于室内扶助步器进行训练,不给予患肢负重,外展30°。⑥术毕后1周:开展步行训练,初次于平行杠中开展,分解步行周期内的摆动期与支撑期,一次性前后交替迈步锻炼,然后缓慢过渡为步行训练。⑦术毕后2周:出院前指导患者行髋关节保护技术,叮嘱患者出院后持续坚持进行锻炼,依次行站立训练、持拐步行、步行、髋关节负重训练。
观察指标:通过Hams髋关节评分评估2组术前、术后的髋关节功能变化,主要包含关节功能、疼痛、畸形及关节活动度等4个维度。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护理组Hams评分,术前(33.91±10.98)分,术后(93.68±12.72)分;对照组术前(34.05±10.61)分,术后(83.71±12.96)分。护理组术后Harri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逐渐加快,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等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公认的治疗髋部严重进展性病变的首选方案,其应用目的为清除患者的髋关节疼痛,对其髋关节畸形进行矫正,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可使少数无法下地活动患者自行行走,进而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而如何针对患者术后开展早期有效的康复训练干预,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改善其肢体功能,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是广大医护人员与患者重点关心的问题。
老年髋部疾病患者因机体循环系统功能降低,体质状况也较差,再加上受到自身疾病、手术及卧床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肢体功能恢复较缓,故临床认为加强对人工全髋关节术后患者的康复训练干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采用早期有效的康复训练干预,对于确保患者的手术疗效,加快静脉回流,缓解患肢肿胀,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出现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情况下,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时间为术后1~3 d,而相关学者认为,术后次日为康复训练的最佳时间。早期康复训练的意义包括以下两点:①避免制动对患者机体造成的不良反应与相关并发症的出现;②给患者身体的康复创造良好的条件,加快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本研究可见,护理组术后Harri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更高(P<0.05),提示该护理干预服务可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与相关报道基本一致[3]。
综上,针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用早期康复训练干预可有效促进去肢体功能的康复,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林国联.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6,44(3):98-99.
[2]潘丽英,洪哲,章泾萍,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家庭康复训练依从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5):12-15.
[3] 陈志,李金龙,于浩达,等.快速康复理念运用于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有效性评价[J]实用骨科杂志,2016,22(7):586-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