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心于“因材施教” 让个性化阅读真发生

2018-11-13曹云颖

新课程·小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价值观

曹云颖

摘 要:在以往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会依据自己的经验从而倾向于达成某一种价值观,并习惯于用自己的价值观对学生施加影响。在当今的价值观中,当各种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不冲突时,也可以视作是合理的。此时,作为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价值观和其个性化的选择,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关键词:价值观;个性化选择;因材施教

苏教国标版第五册中有一篇课文是《三袋麦子》,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讲的是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三袋麦子,然后小猪、小牛和小猴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处理了这袋麦子。处理的方式不同,带来的结果也不同。

小猪拿到麦子后,马上就把麦子磨成了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小牛则是等家里的草料和杂糧都吃掉了,才开始慢慢吃麦子。为了防止发霉和虫蛀,它还经常把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小猴觉得麦子是上等的麦种,就把麦子全种下了地。

一年后,小猪把麦子吃光了,小牛还剩下半袋麦子,而小猴则是收获了更多的麦子,都把麦囤堆满了。土地爷爷故地重访,对于小猪、小牛和小猴的不同举措作出了三种不同的评价。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会引导学生要向小猴学习,要像小猴一样聪明能干。即使有孩子提出赞同小猪和小牛的做法,最后还是会有大多数的孩子认同教师的想法。教师注重教学目标的达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只重结果,却忽略了过程。我们为何不去多关注孩子的思维过程?孩子们会心的笑容和兴奋的表情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一个会心的微笑

一个文静的女孩子说:“我赞同小牛的做法,小牛会过日子,它先把草料和杂粮吃完,把上好的麦子留在最后吃。它很珍惜粮食,常常把麦子搬到外面透透风,晒太阳呢!”我不失时机地说:“我们周围有不少像小牛这样的人,我们常用一个词语来赞扬他们——勤俭节约。我相信你也会是个勤俭持家的人。”女孩子点点头,给了我一个会心的微笑,就坐了下去。

一个兴奋的表情

当问及还有何不同的想法时,只有一个男孩子举起了手。那是个憨厚的男孩子,他站起来,笑眯眯地说:“我觉得小猪也不错,因为他亲自动手做出了美味的食物,也很能干。”我随即评价:“老师很高兴看到你能坚持自己的看法。你的看法虽然和其他同学不同,可是老师相信你将来也会和小猪一样能干。”周围的同学听了回过头来看着那个男孩子。而那个男孩子虽然涨红了脸,但是脸上却洋溢着兴奋和欢喜。

如果给你一袋麦子

当教学即将结束时,我抛出了一个问题:“如果给你们每人一袋麦子,你会如何处理这袋麦子?”正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早已按耐不住性子,高高举起了自己的小手,一吐为快。有的说:“我会把这袋麦子和我的朋友分享。”有的说:“我自己留半袋麦子,把剩下的半袋麦子捐送给更需要的人。”有的说:“我留一半,另一半拿去换自己需要的东西。”有的说:“我要把麦子全种下地,来年丰收了,把麦子全卖了,买自己需要的东西。”还有的说:“我要把麦子分成三份,一份留着吃,一份捐赠给灾区的小朋友,一份种下地。等来年丰收的时候,还是分成三份,一直这么分下去。”孩子们质朴的话语一字字、一句句地敲打着我的心,让我陷入了深思。如果不让孩子们做出自己的选择,我从何得知孩子们竟能拥有这么纯真的心灵,又怎能拥有如此多的收获!

选择属于自己的“麦子”

人通常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看待周围的事物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生命个体,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即使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也有可能是不同的。教师也同样是独立的个体,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具备了一定的人生阅历,自然而然会依据自己的标准对事物做出评判。在对教材进行研读之后,教师会倾向于达成某一种价值观,理所当然地选择了小猴的做法。

而孩子们之所以会选择小猪或是小牛的做法,那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选择的。孩子们的想法简单明了,情感直露。在他们眼里,小猪虽然贪吃,却也亲手做出了美味的食物。小猪通过自己的劳动享受到了美食,获得了满足,这是不是我们常说的“知足者常乐”呢?小牛比较节俭,选择先把草料和杂粮吃完,把麦子留在最后吃,这难道不是“先苦后甜”吗?

三袋麦子的启示

面对憨厚可爱的小猪,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看到勤劳节俭的小牛,土地爷爷点头夸赞;尤其是小猴,土地爷爷显得异常兴奋。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但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又是多元的。因此,教学中不仅应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更加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自我体验。教材的编者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于是透过土地爷爷向我们传递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讯息,希望我们教师学会用多元的价值观的视野来看待孩子们自己的选择。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

其实,“因材施教”中的“教”不仅仅是指“教学”,孔子提倡的“因材施教”中的“教”还包含“育人”的思想。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我们都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个性化发展又是基于个性化的价值观和个性化的选择。当学生的价值观与核心的价值观不冲突时,学生的价值观是可以视作合理的。文中的三种小动物身上就同时体现出了多元的价值观,可见,不同的价值观是可以并存的。而不是只会用统一的、单一的文化价值观念去衡量不同个体的思想和行为。

这不仅仅是一袋麦子,里面装载着社会给予孩子的希望,也装载着老师和家长的殷切期望。可是在孩子们的眼中,或许这是一袋可爱憨厚的麦子,或许这是一袋能干聪明的麦子,或许这袋麦子里有可爱、有节俭,也有聪明。这袋麦子就蕴涵着孩子们的选择、孩子们的智慧、孩子们的思想,每个孩子都有权利选择属于自己的那一袋麦子。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1.

[2]朱永新.叶圣陶教育名篇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07.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巧抓课文及学生特征因材施教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