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探索和尝试

2018-11-13刘莹崔淑娟

新课程·小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交流

刘莹 崔淑娟

个体的成长,离不开教育的参与和支撑,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构成了教育的“三部曲”。就整个小学阶段来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影响相对更为关键、突出。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基础和起点,学校教育则是支撑这一起点向更高、更科学方向发展的航标。两者的密切配合,是小学阶段个体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学生更好地融合社会教育的基础保障,对个体一生的成长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做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融合、延伸,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重视班主任工作——智慧爱生,让班主任做书写“爱”的人

小学生正处在可塑性、模仿力、观察力等良好品质培养的最佳阶段,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正向引领、积极关注。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作为班级的“当家人”、责任人,更是要第一时间去关注每一个学生,敏锐捕捉到他们健康心理中偶存的“阴云”现象,以便更好地促使家校交流沟通,用“爱”去化解“阴云”,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其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才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真谛。

用“爱”的化解过程中,我们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方式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如在QQ上留言,发送E-mail、微信语音等。但大多数时间,我们还是选择了书信这一传统的交流方式。这样在让学生感受到高科技便捷的同时,更深刻地体会到书信沟通的与众不同。

当下的学生物质充裕,条件优越,自我意识强烈,看似什么都不在乎的外表下有着一颗极其敏感的心,还特别爱面子。特别在电子产品遍布生活各个角落的环境下,他们变得更加情绪化。针对此种现象,我们更确信采用书信这一形式与其沟通、交流的必要性。

把“秘密”化为无声,把“关注”变为“悄悄话”,学生也越来越喜欢这一方式了。做一名智慧的班主任老师,做书写“爱”的人,有很多待我们去实践和摸索的空间。

二、重视家长会工作——精心安排,让家长做精神富足的人

家长会是家校沟通的一种特殊形式。它能够让家长和教師在面对面的情况下就孩子的学习及在校表现等问题进行坦诚直接的交流。所以家长会的召开,不仅仅是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更多地是家校两者就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及子女教育理念的碰撞。

在召开家长会之前,我们在实验班级做好了精心、充分的准备工作,以“展览会”的模式呈现在家长们面前。这样的形式一方面使家长们耳目一新,另一方面也可以消除家长们的紧张心理。同时消除了家长们对日常家长会“诉苦”“告状”“排位子”等现象的认识。我们把实验班级学生的写字、绘画、日记、作文、错题集等作品一一陈列出来。充分利用空间位置,桌子放不下的,把作品张贴在墙上,展示在黑板上。我们要的就是把学生最闪亮的一面给家长呈现出来,让家长擦亮眼睛重新审视自己的孩子,见证孩子在校的表现和成长,使家长的心里感觉到“付出与收获”的甜蜜。最重要的是把学生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自己的父母,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成就感,努力为他们营造健康和谐的成长氛围,使其心理与生理都能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为更好地开展“家校共育模式”起到推进作用。

三、重视家访工作——细心实效,让家校共育落到实处

通过总结以往家访的经验和不足,我们将家访这一重要形式的要求更加具体精细化。

首先电话联系,商量家访时间。与家长沟通时,需要注意在向家长陈述学生在校表现时,要坚持以表扬为主的原则。要将学生近期在校的各种表现告知家长,如怎样主动帮助别的同学,有哪些闪光点,各种习惯等,同时要表明自己对此表现的态度和立场。

其次要耐心听家长讲孩子在家的表现、思想状况、性格特点等问题,虚心听取家长对老师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同时也要注意观察学生在家学习的环境,留心观察家长的教育方法、思想素质是否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如果发现什么问题,要及时诚恳地向家长提出改进意见,还要根据家长和学生提出的问题和他们交换自己的看法。

家访时随带家访记录本,对于明显问题及家校教育思想的差异,家长对学校、班级工作的建议要及时记录下来,提升家访工作的实效性,便于问题的及时反馈及班主任工作的自我反省。

四、重视家校开放日——透明参与,让家长感受常规的重要

在课题研究实施中,我们采用“透明开放”的形式,通过积极开展家校开放日,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教室,通过与学生一起上课、下课、午间休息、活动等,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的一日常规流程,了解自己孩子课上的情况、与同伴交往的情况等,这对于家校齐努力解决孩子存在的心理现象及习惯问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学生在家长参与的课堂中表现得非常积极,特别是家长来访的学生,当着自己爸爸妈妈更是积极表现,积极踊跃回答问题。

家长都十分自觉地配合老师管理班级,积极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老师工作的琐碎和繁杂。每次家长离校时都会在家长记录表上用话语表达对老师的敬佩之情。

此外,在“家校共育模式”的实践探索中,我们还设立了家长心理学堂、家长论坛、“大手牵小手”活动月等活动形式,以学校为教育平台对家长进行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以此更好地达成家校共育的目的。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