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下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
2018-11-13谭宏波
谭宏波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当前我国生态农业不仅要吸取传统农业精华,更要在生态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基础上,以农产品安全生产为抓手,以高效的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及景观多样化为目标,通过技术创新与制度完善实现绿色与低碳发展。本文探讨了生态农业与当前我国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的关系。认为生态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简述了国际景观生态学会成立与发展过程,重点分析了中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农业;节能减排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通过外部的能量投入获取更高的农产品产量的现代常规农业在高能耗的同时,在有限的时间、空间范围内所换取的农业的增长,已成为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耗竭资源的重要源头。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并不亚于工业及城市生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加上部分农村地区已成为工业“三废”消纳地,不仅造成了水土等稀缺资源的耗竭,而且废弃物、废水、废气等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和恶化,已经成为建设“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难点。总之,美丽乡村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环节,“美丽乡村”是实现“美丽中国”的保证和基础。只有建设好美丽乡村,美丽中国才可能实现。
一、景观生态学及美丽乡村规划的概述
景观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
“美丽乡村”内涵里我们需要注意的内容有两点一是“宜居宜业”即:乡村的环境整洁,资源合理的利用,利用本村优势资源,提升资源利用率,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村居民的就业率;二是“可持续”即:乡村的景观结构得到合理规划,乡村产业布局更合理,更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建立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交通便利且转运距离较近的村庄,生活垃圾可按照“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市县处理”的方式收运处理;其他村庄的生活垃圾可通过“户集、村收、乡镇处理”等适当方式,采用符合环保要求的技术就近处理。结合“十三五”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打造“安全、卫生、清洁、便利”的用水环境,扩大农村自来水使用覆盖面等。
二、美丽乡村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环境综合治理不善。目前,我国乡村环境问题的整治还处于起步阶段,农民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后果认识不清,农村行政管理层面对环境治理积极性不高,政府的治理方案和措施针对性差,只是做表面功夫更看重经济效益,忽略生态效益才是长远发展之道。郊区工厂的生产废气、废水乱排放,产业主要为高耗能、低产能的第二产业。村庄环境“脏”、“乱”、“差”,垃圾清理不到位,缺少垃圾回收、处理设施。河道、沟渠、水塘坡面还有积存垃圾或杂物堆放,田间渠道、水塘淤积比较严重。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所布局不合理,普遍依水而建,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对农村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形成黑臭水体。
土地利用不合理、用地不集约,简单套用城市的办法规划新村居民点,导致城不像城,村不像村。村庄建设同质化严重,居民点建设千篇一律毫无本土文化特色,对山水格局重视不足,通常采取“拆除重来”的方式,导致文化与自然两大特色在农村风貌中体现不足。
(二)乡村生态制度建设不完善。由于乡村自身资源及生态意识淡薄,乡村生态法制化建设不完善,很多政策对不具备支持美丽新村建设所需的政策支持。如村庄环境“脏”、“乱”、“差”,白色污染严重,垃圾清理不及时,缺少垃圾回收设施,对乡村的生态环境构成了威肋,而为了改善这一问题,需要建立起乡村垃圾回收以及垃圾处理的制度支撑。随着大规模养殖业的较快发展,由此产生的大量畜禽粪便大量排放在水沟里,成为新的乡村固体废弃物污染源和造成了水体污染,对乡村区域生态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建立起有效的防治措施、生态循环转化机制等进行防控。
(三)乡村生态文化建设滞缓。生态环境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元素,在乡村建设中提倡的是尊重自然、认识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我们的物质生活,农村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村民带来的经济效益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看不见生态效益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关键。这反映出乡村居民没有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没有树立正确的生态理念,出现了物质追求与生态文化建设矛盾。
三、景观生态学原理在美丽新村规划中的应用
乡村建设中生态文明的建设不能只做表面功夫,而是要与景观生态系统是紧密联系的,景观生态学包含的原理不仅仅是简单的应用到乡村规划的某些方面。在美丽新村建设中我们要系统、深入的将景观生态学运用到新村建设中,美丽新村建设与景观生态学知识相辅相成,首先,美丽乡村规划促进了乡村土地利用效率的进一步提高,生态自然资源的利用高效化。讓乡村在生态建设的基础上,促进农民乡村生态保护益处的认识,提升居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改变之前只顾经济利益忽视生态发展的局面;其次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更易于和更有必要建设美丽乡村的景观生态环境,保留住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生态环境资源。使我们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实现乡村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美丽新村规划是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下进行的景观生态格局优化、农村聚落环境建设、乡村生态产业发展规划。景观生态格局是通过斑块一一廊道一一基质的模式对规划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且通过对规划区域内的斑块、廊道的合理规划提高村域内的景观生态的多样性和异质性,在宏观上达到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发展,实现美丽新村建设的目标。农村居民点作为村庄内的人工斑块,对村庄的生态环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用生态规划理念对居民点进行规划,一方面提高了居民点布局的合理性,方便了居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居民点和聚落的生态环境建设不仅有利于整个村庄的生态建设,也有利于农村发展农业旅游,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从微观层面对村庄的生态环境进行治理,利用生态循环模式,不仅美化乡村的环境,解决了农村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同时也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了环境资源、发展农业生态经济的多种形式,助力农民发展经济,提高农村就业率。
我国的美丽中国的建设离不开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时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建设美丽乡村的景观生态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景观生态学中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指导美乡村的景观生态格局优化,是乡村生物的呈多样性发展,促进乡村景观生态环境安全、稳定发展;利用生态学中的景观多样性原理和生态资源循环利用模式治理村庄环境污染问题,不仅改善了环境、美化村庄,也提高了自然资源利用率,然后利用景观生态思维对村庄布局和农村生态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傅伯杰,陈利顶,王仰麟,马克明.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肖笃宁,李秀珍,高俊,常禹,李团胜.景观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肖笃宁.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及应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