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战略下应用技术大学自动化专业“厂校一体”培养模式研究

2018-11-13李珍珍

新一代 2018年13期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自动化专业一带一路

李珍珍

摘 要:应用技术大学应走“产学研一体、教学做合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可打造“厂校一体”环境让自动化专业学生能更好的在实践中学习,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南宁学院走应用技术大学道路采用“厂校一体”模式培养自动化专业人才可在“一带一路”发展中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厂校一体”;自动化专业

一、“一带一路”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对广西的定位,是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影响下,应用技术大学对外开放校企合作是必然的结果。

二、应用技术大学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发挥作用,实现作为

南宁学院地处广西首府南宁市,是南宁市政府的高等院校。而广西处在西南经济圈、华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连接着中国与东盟两个广阔市场,既是我国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也是东盟国家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海陆通道。南宁市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区位优势、联通优势、平台优势、人文优势日益凸显,成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的前沿窗口。

应用技术大学是指把高校建设成以应用科技为特色和优势,而非以科学研究或其他特长的大学。走“产学研一体、教学做合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它侧重的是社会上的应用方面,技能的掌握。满足市场建设中广大企事业单位对第一线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现代高级管理人才的需要。

南宁学院在建设全国一流应用技术大学目标中有能力也有责任在广西“一带一路”发展中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应用技术大学重点培养的不是普通高校的学术型、研究型、学科型人才,而是在这些基础上培养能够适应企业生产与建设、管理与服务的工作一线创新型技术应用人才。应用技术型大学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应用技术实践能力为主线来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与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重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以往厂校合作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

学校“前校后厂”的办学模式,虽然走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之路,学校现有的师资队伍理论水平与研究水平很高,但缺乏企业一线老师傅的专业实践与管控能力。培养模式基本是先在学校进行理论教学,利用寒暑假或者最后一学期,整体迁移到合作的企业进行集中实训,但这种前期教学都是在教室进行理论学习,以及在有限的实训室里进行实践操作,相比直接到企业现场进行教学的模式,培养质量差很多,多见于学生理论课学得不错,但动手能力差,专业实践能力不足。

四、应用技术大学建设

南宁学院在走应用技术大学道路时践行“应用型、开放式、新体验”的办学理念,围绕建设全国一流应用技术大学的目标,学校确立了“创造卓越教育品质,促进城市繁荣与发展”的办学使命,以“应用型、开放式、新体验”为办学理念,“自觉自强、厚德厚学”的校训、“自强、责任、卓越、有用”的核心价值观是学校价值指引。学校坚持探索“产教融合、开放合作”的办学模式,面向以南宁市为核心的北部湾城市群,培养具备“做人有品格、就业有本领、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努力建设成为卓越的应用技术大学。

学校将秉承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坚持质量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坚持开放式合作办学的发展模式,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创建特色鲜明的全国一流应用技术大学。调动企业资源,把一线人员请进课堂,给学生授课,实现理实结合,人才共育。

五、应用技术大学自动化专业“厂校一体”培养模式

(一)自动化专业定位。自动化专业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结合、机械与电子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制造与运行相结合,是集控制与科学、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机械工程等控制类、机电类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专业。它具有"控(制)管(理)结合,强(电)弱(电)并重,软(件)硬(件)兼施"鲜明的特点,是理、工、文、管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工科专业。

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并能在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过程控制、运动控制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与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宽口径高级工程型人才。

(二)“厂校一体”培养模式。“厂校一体”模式是校企合作中的新应用,不再是某个学期或者短暂的寒暑假让一个老师组织学生去到校外的企业单位进行集中实践,而是以校内实训基地为平台,建立“校中厂”,把企业生产直接引进学校,将教学和企业生产紧密结合,以项目或者实际制造来培养学生的实专业践技能,并可提高就业竞争力。

建成“校中厂”形式的校企合作与工学学科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可让学校和企业深度融合,共享生产设备、技术人员、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等资源,实现校企互利双赢和共同发展。

依托“校中厂”的校企合作建设平台,由学院牵头联合多方力量定期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研讨,探讨社会需求同人才培养的关系,培养目标与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联系。推进校企对接,共同完成生产和教学任务,共同承担不同产品的设计与制造项目任务,构建真正意义的“校中厂”,将课堂教室和生产车间融为一体,教室就是车间,车间也是课堂,搭建“理实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让学生直接参加企业委托的工业项目或科研项目,把教室课堂教学移到生产一线,不仅可让学生更直观了解学习内容,也可让学生感受工作氛围,用眼睛看到、用手真正触摸到实实在在的设备等。而进行教学的老师不仅仅是学校的理论课教师,还有具备丰富实践经验与能力的企业老师共同进行指导,弥补了理论课的空洞与实践课的理论根基薄弱。在校师生与企業师傅一起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参与到生产的各个环节。构建“厂校一体化”模式对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方案进行可行性调整,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改革创新。引入工厂进校来实施教学,可为师资队伍、课程建设、教材、课程实践、课程设计等提供直观的、可视的、现实的良好条件。校内教学可形成“五合一”特色:即“师生即企业员工,课堂教学即生产现场,教学内容即生产任务,职业能力及岗位要求,教学评价即生产任务质量”。

(三)毕业设计实做化。依托“厂校一体”模式的培养策略,可实施真题真做形式的毕业设计,真做产品来实施真题真做的毕业设计,可让企业、学校、学生三方都得到实惠与共赢,不仅提高了毕业设计的真实性、含金量、可操作性等,也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实践能力,更真实的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更直观的反应教学效果。

(四)“教学赛”一体培育现代工程师及管理者。积极发挥“厂校一体化”教学平台优势,可举办校企合作交流会和自动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交流与研讨会议,引导应用技术大学教育的正确方向发展;进行专本衔接教育融合,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自动化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此外,自动化专业还可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厂校一体”模式,充分发挥现有师资力量、培训学习基地、实训基地场所和职业技能鉴定站的作用,可面向广西及周边地区、企业,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技术服务等,将应用技术大学办学优势与建设地方经济紧密相结,立足广西,促进“一带一路”服务,辐射东盟国家,推动自动化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连奎.“厂校一体”培养模式的创立[J].机械职业教育,2012(5).

[2]何静.“校企合一”工学结合模式探析——福建船政学堂“厂校一体”办学体制的启示[J].成人教育,2008(2).

[3]姜萍,田华,张欣.地方大学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1).

[4]杨可夫.浅谈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J].财会学习,2017(1).

[5]张世昂,朱立学,黄键裕.应用型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方法改革[J].农业工程,2018(3).

[6]史艳霞,汤晓华.应用型本科技术技能人才国际化培养定位及途径研究——以自动化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18(3).

注释:

[1]小康,刘建华.广西壮族自治区:鼓励优势产业“走出去”[J].2017.

[2]歌海,邱玉红.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广西特色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研究歌海[J].2015.

猜你喜欢

应用技术大学自动化专业一带一路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期环境工程专业办学模式探索
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课程开发初探
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自动化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中国开启“应用技术大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