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学校特色校园文化的评价研究
2018-11-13谢伟
谢伟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教育方面越来越重视。初中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阶段,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特别是作为孩子的家长们,对初中阶段的教育问题更加重视。目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孩子受教育的主要途径。以前信息不够发达,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基本是断层的,而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初中学校与家长共同对孩子身心的成长进行全方位的关怀和教育,为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本文主要对互联网+的学校特色校园文化进行评价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特色校园文化;评价研究
人们常说“术业有专攻”,在照顾孩子这方面,谁也没有家长专业;而在教育孩子这方面,专业的教师才更强大。家长在生活上对孩子的关注和用心,是学校教师永远也无法比得上的,而学校教师对学生的专业教育也是很多家长难以达到的。而且大部分家长还不能够很多好的了解懂得孩子的心理变化,对教育孩子方面缺乏专业和系统的知识,往往会出现对孩子过度宠溺或者其他的不当方式来教育孩子的现象,在很大的程度上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严重者甚至会阻碍孩子未来的成长。因此,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将初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能够有效的避免家长和学校因交流过少导致的家校教育断层的现象出现,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积极影响。
一、利用互联网创建家校一体化的校讯通
大部分家长因为没有受过针对孩子方面的专业的教育和培训,在孩子教育和管理方面不能像专业的学校教师那样科学、系统,并且现代人的工作强度和压力普遍很大,所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长和孩子的交流与沟通,有些家长甚至在和孩子沟通时不知道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去了解自己的孩子,懂得孩子的真正需求。而发展“互联网+”的特色校园文化,初中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创建包括初中教师和家长的微信群或者QQ群,建立家校一体化的校讯通,初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强大的理解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录制一些有关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小视频,或者是制作一些关于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课件,通过微信群或者QQ群进行与家长进行分享,促进家长家庭教育水平走向正规化,并且不断的提高。例如,初中学校教师可以在微信群或者QQ群中分享一些亲子互动和学习的小游戏或者微视频,帮助家长选择合适的沟通和交流方法,在亲子交流过程中,加强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帮助家长提升自己家庭教育水平的同时,促进家长对孩子更全面、更细微的了解,将初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
二、利用互联网创建可应用于电脑和手机的家校互动APP
随着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各种类型和不同功能的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人手中必拿的物品。智能手机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人们的距离。在“互联网+”的特色校园文化盛行的今天,初中学校应充分利用这一点,运用互联网创建能够同时应用于电脑和手机的家校互动APP,以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方式加强学校教师与家长的互动,为家长提供孩子在学校的如时情况,让家长可以通过APP软件实时了解孩子的安全和教育情況。APP应有家长和教师两种身份的入口,教师身份进入APP,可以将学校的实时动态以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上传到软件,让家长随时随地就可以知道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和学校的教育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将学校举行的大型活动时的视频上传其中,或者是学校的比赛成绩等的图片进行上传。家长身份入口,可以在输入孩子姓名等信息的情况下,直接查看到孩子的班级信息以及成长档案等情况。这种利用互联网创建APP应用软件的方式,可以更好的加强学校与家长的交流,对孩子未来的成长能够起到巨大的积极影响。
三、利用互联网创建学生档案和网络评价体系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学校教育来说,就是带来了更好的管好的教育管理方法。“互联网+”的特色校园文化背景下,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创建更为系统和详细的学生档案,其中包括学生的入学信息,在校信息以及结班信息等,每一位学生都会拥有独立的专门的成长数据电子档案。在这些详尽的信息中,可以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不同情况,以此作为依据为学生制定相应的教育和管理方案,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需求。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创建更为科学的网络评价体系。通过网络评价体系,可以将家长的声音和反馈更好的反映出来,再逐一进行科学的分析,不断的完善学校的教育和管理水平,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更好的培养学生健康成长。
“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利用互联网,初中学校可以创建家校一体化的校讯通,利用微信群或者QQ群等形式为家庭教育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帮助。利用互联网能够创建可应用于电脑和手机的家校互动APP,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利用互联网还可以创建学生档案和网络评价体系,促进学校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完善,进而更好地为学生教育提供坚实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刘鑫,谢绍群,王向富,阳梦怡.“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构建校园文化新媒体宣传平台[J].中国培训,2016(17):54-56.
[2]王涛.“互联网+”时代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与思考[J].中小学校长,2016(03):56-57.
[3]管宇卿.“互联网+”背景下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J].新闻研究导刊,2016,7(02):225.
[4]魏应彬,罗孝友.初尝“互联网+”的甜头[J].教育家,2016(0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