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数学建模”分析
2018-11-13陈雅蓉
陈雅蓉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提出,小学数学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填鸭式”和满堂灌的课堂模式,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探索能力作为教学重点。而“数学建模”就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开发小学生的智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于现实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现状,然后分析“数学建模”思想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以期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贡献发挥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建模;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数学建模”思想成为越来越多数学教育者们热议的话题。“数学建模”思想鼓励教师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对数学知识的传授与其他学科融合在一起,培养对信息捕捉、筛选和整理的敏锐能力[1]。培养“数学建模”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建模”意在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提起对数学探索的兴趣,让数学不再以枯燥的公式呈现在小学生面前,把数学生活化、简单化。
一、“数学建模”的提出
“数学建模”思想是在美国发起的,近年来传入我国,被教育部所认可引入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数学建模刚开始是以竞赛的形式为主,在演化中逐渐成为一种数学思想,是新课改背景之下的一种新型教学策略,目前国内对于数学建模的研究还不成熟,更多的小学数学教师把数学建模看作一种教学方法,一种教学策略,但对于如何从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养成对学习的开放性还没有讨论出来。实际上,从全国上下对数学建模的认识来看,准确的数学建模定义理解为,数学教师为学生创设课本知识的有关生活情境,学生在此情境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建立数学模型、解释数学模型和应用数学模型,在此背景下展开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主要目的是把数学建模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发挥数学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这是让学生学以致用的快捷方式,也对培养小学生的新知识接受能力和培养数学综合素养具有积极作用。学生在数学建模思想中拥有很强的學习自主性和独立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数学教学任务,发挥出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符合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
二、“数学建模”的必要性
数学建模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由教师的“会教”为重点转变成学生的“会学”为立足点,把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目的得以实现,教会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数学体验,并在体验的过程中形成分析数学、理解数学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从数学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和乐趣,进而热爱数学,把数学的学习当成一件不可或缺、自然而然的事情,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和自觉性。
数学建模是连接理论数学与生活数学的一架桥梁,体现出创新性和自主探索能力的要求。现阶段小学命题越来越活跃,探索题和自主开放题型比重越来越大,如果还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小学教学,那么无法培养出有创新性和创造性的学生,也无法应对越来越开放的数学题目。小学生阶段,学生正如一张白纸,教师想要绘画出什么样的图案,就会培养出怎样的学生,如果一味只 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会造就出呆板、麻木的学生,所以数学建模思想是推动新课程改革的不竭动力。
三、“数学建模”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一)创设情境,感知数学建模思想
数学是一门和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许多数学原理、规律直接来源于生活,因此对“数学建模”的分析要及时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需要,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感受到熟悉感、趣味感,从而产生对数学建模探索的兴趣,通过生活经验易于掌握隐含的数学规律,让学生善于在脑海中建构数学模型,并且在实际数学问题中运用数学模型,从而逐渐培养起学生的建模思维,具有建模思想意识[2]。例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加减法内容时,在此之前多数小学生对数字已经有所感知,但是容易在数字运算中出现错误。这种情况下数学教师将生活中形象具体的事物作为模型,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兴趣,有效解决问题。
(二)加强建模体验
在数学建模实践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学工作者应该主动促进学生对生活中有关数学规律性的知识和数学规律问题及时得到转化,将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化处理,从而构建需要的数学模型。例如,在实际问题解决方法上,数学建模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加重视养成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通过在教学中数学建模的体经历和感知积累丰富的数学建模经验,以此形成正确的建模思想和良好的建模习惯。
参考文献:
[1]谢丽华.小学数学的“数学建模”教学方法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9):137-138.
[2]徐娜.小学数学的“数学建模”教学策略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