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课业负担 提高教学质量
2018-11-13孟丽君
孟丽君
摘 要: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在学习中要想取得成绩,必须付出努力和艰辛。因此说学习是有负担的。所谓学习负担是指对待学习应当承担的责任。然而,从目前的状况看,是负担过重了。这负担压得儿童失去了童年的欢乐,在学海中艰难地挣扎,严重阻碍了儿童的个性发展,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课业负担;精神负担;隐形负担;三尊重
那么过重的负担究竟来自哪些方面?两年来,我们对此进行了跟踪调查。经过大量调查后,我们觉得负担来自于一下几个方面:
一、课业负担
过重的学习负担首先是指过重的课业负担,也就是说每节课后,每一节教学之后,老师随意的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和习题。有的是机械的抄写,有的是反反复复的默写, 更有更是采取滚雪球战术;数学上则是大量的习题,大量的练习卷,“题山卷海”。学生每天在校内完不成作业,回家后还要到九、十点钟。
二、精神负担
精神负担也称心里负担,学生学习,应该是轻松愉快,通过教者的潜心钻研与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接受知识,掌握知识,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大多数课堂还是一言堂,学生学得无味,可是为了促使成绩提高,教师则通过排名榜来刺激学生、刺激家长,家长会上还会念分数,分数高的家长欣喜,名次落后的学生与家长忧心。有的教师把分数和名次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也有的家长感觉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如同事朋友的孩子,对孩子动辄打骂挖苦。这些无不严重损伤儿童的自尊心,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心里负担。
三、智力负担
智力负担,即在智力开发的过程中给学生造成的负担。我们教师教学的着眼点应是: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通过我们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然而由于教师的基本功、水平的局限或者备课功夫不到,有些知识,明明三句话可以讲明白,却废话连篇,绕来绕去五句话也没有讲明白,白白耗费了学生的智力,增加了学生的智力负担,再者,由于课堂上教师的随意性,该讲的不讲,不该讲的大讲,从而白白浪费学生的智力。
四、隐形负担
隐形负担是说不针对学生实际,不依纲照本,无端提出要求,本应二年级掌握的知识老师则要在一年级就让学生过关,要求学生超前发展,不承认学生中存在着智力差别,要求学生齐步走,一刀切。不能因材施教反而拔苗助长,这些无疑给学生带来过重的学习负担。
找到了负担所在,要把过重的负担减下来也就有了方向。
首先,我们认为必须解决质量观的问题,也就是说要正确解决教学评价的问题。多少年来,由于受着传统教育的束缚,我们对一个学校,一个学生的评价,始终是一张试卷看优劣,一纸分数定高低,无论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校的领导教师,直到家长,都把分数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而今,要想减轻负担,这个观念必须转变和更新,按照教育方针的要求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
学校也要大胆改革制度和方法,首先把老师“解放”出来。老师们解放了,学生才可能被松绑。在这方面,我们的做法是:改革命题方法。当然这些要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加强教学常规的管理。
其次,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要想减轻课业负担,教学中必须做到“三尊重,一根据”。“三尊重”即尊重课标、尊重教材、尊重教参;“一根据”是根据学生的实际。
尊重课标就要认真学习、领会课标,把握好课标对各个年龄段学生的要求。
课程标准对我们的教学规定了明确的目的任务,然而多年来,由于现行的考试制度带来的弊端,使得好多老师的教学背離了课程标准,为了应付考试,为了获得“理想”的高分,对学生要求超前、超高。
尊重教材,教材的编写服从于课程标准,从语文学科来讲,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给学生进行阅读实践的凭借。为了循序渐进地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材不仅把课文分组编写了单元,而且在每单元中安排了训练重点,为了落实训练重点,于每篇课文后又精心设计了问题。那么作为教师就必须要钻研教材,理解编者意图,尊重教材,驾驭教材,把握每单元的重点,抓住每课的重点。教学中紧扣训练重点,对文章中的其它内容要有取舍,坚持一课一得。要求老师功在课前,效在课中。课前必须认真备课,深入钻研,既备教法,又备学法;课堂练习要精要实,个别辅导要细,训练要求要严,该让学生得到的一定得到,不拖不欠,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尊重教参。教参是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的书,它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的、要求编写的。由于它是一些教学理论专家、研究人员以及教学一线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参加编写的,因而它对广大教师,尤其是《教材分析》《教学建议》等部分,对教师钻研教材,选定教法都会有所启迪和借鉴。当然由于编写人员认识的局限性和一时疏忽产生的纰漏在所难免,因此,我们对参考书的使用应该是:既要参考又不可照搬,要结合实际创造性的运用。另外,教参中有些内容是提示给老师的,我们不能灌输给学生,更不能让学生去“背”教参。
根据学生实际,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心里实际与生理实际。低年级的教学应该在趣味上下功夫,因为儿童年龄下,注意力不持久,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里特征,教学设计要有趣味性,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力,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高年级学生则要遵循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度的原则。根据学生实际,还应该承认学生个人存在的差别,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