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引领高校图书馆智慧变革
2018-11-13孔娟
孔娟
摘 要:新技术极大提升了高校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水平。文章从RFID技术的使用、高校智慧服务平台的建立、多元空间的管理三个方面阐述了新技术引领高校图书馆智慧变革,并展望未来高校图书馆的发展。
关键词:新技术;RFID技术;智慧服务平台;多元空间管理
目前全球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向网络化、服务化方向发展,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迅猛发展,高校图书馆智能化管理与服务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目前许多新技术已经在高校图书馆得以应用,新技术让高校图书馆迈入了智能化管理的时代。智能化管理系统不仅展现了现代高校图书馆的风貌,也促进了图书馆服务理念的转变。智慧图书馆建设将是未来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首选和趋势。
一、基于RFID的图书管理系统智慧化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区无需人工干预,操作快捷方便。
过去高校图书馆对图书的管理大多采用由二维条码识别技术、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计算机管理软件等组成的数字化管理系统,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已经升级为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智慧化管理系统,该系统包含图书自助借还系统、图书的快速盘点系统、图书的智能查找系统、安全检测系统和标签转换系统。
RFID技术解决了图书管理工作中的借还、盘点、查找、整架、防盗、读者统计等各个环节的问题,大大提升读者的借阅效率和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二、基于现代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构建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平台
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构建必须具有异构性、开放性、移动性、协同性、融合性等特点。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关注用户的实际信息需求,通过构建、整合各种信息资源、网络平台,提供让用户放心且安全的使用环境,使用户能够跨越时空、无障碍使用图书馆的资源,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各种信息需求。现代通信技术应用于图书馆后,图书馆需要将资源借助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建立起文献感知服务系统和整合集群管理系统,这里讲的资源包括印刷型、数字型、网络型各类载体的资源,这些资源集成就是在各个文献信息机构、各类文献之间建立起跨系统应用集成、跨部门信息共享、跨库网转换互通、跨媒体深度融合、跨馆际物流速递的服务与管理模式。其次,各种形式的信息如声音、文字、图像等都可以利用现代通信技术进行准确、高速的传送。图书馆通过集群化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了知识的共建性整合、集约式显示、便捷性获取、无障碍转换、跨时空传递等。
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化、数字化、智慧化是智慧型高校图书馆的基础,在今后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图书馆纸质文献资源相应的会变得越来越少,电子文献资源将会变成最主要的知识信息载体,图书馆也将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通过互联网、手机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为读者提供其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彻底改变传统服务模式,让服务无所不在,让读者更方便快捷。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一些高校图书馆已经把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到系统资源的个性化推荐服务中,利用数据分析本校读者的阅读倾向,努力逐步实现针对性資源推送服务。关注用户行为数据和资源利用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与服务针对性。
三、高校图书馆多元空间智慧化管理
现代图书馆空间管理的关键技术包括:一卡通技术、网络隔离与协同、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和数据安全和Web Services技术等等。基于这些技术,“自助”、“预约”等空间管理理念得以实现。现代图书馆提出“自助服务”的理念。读者的自主性、自由性和选择性、便捷性大大增强,图书馆空间最大限度地自由开放,各楼层之间彼此联通;管理者的角色正在改变,设置总服务台和咨询引导馆员,简单且重复性的管理和服务通过“自助”完成。预约是对读者提供座位预约及管理,还能完成研讨间的预约管理,会议室预约。
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覆盖全馆,有便捷高效的自助文印系统、自助缴费系统和自助借还机及24小时还书分拣系统。还有随处可见的多媒体信息公告系统、摘机即通的咨询求助电话、每日更新的触摸屏读报机。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现代图书馆空间的管理手段日臻丰富。尤其是近几年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赋予了图书馆空间全新的内涵。现代图书馆空间在内容上增加了许多新的功能,除了传统的借阅业务,学术交流讨论、上网查阅和学习、视听欣赏、展览、休闲等功能也被引入图书馆。图书馆的服务的内容和范围扩大,以便吸引读者进馆学习和交流。图书馆正在创造人性化的新空间形象,以满足用户对信息获取和知识探索的需要,将图书馆所承载的文化氛围与人文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四、展望
智慧图书馆为高校图书馆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新的愿景和新的希望,也为读者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满足。随着RFID等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前景一定十分远大,一是建立了用户与馆员多维的交互模式,图书馆服务也更加人性化、个性化、智能化和智慧化。二是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用户信息的自组织和自主知识空间的构建,通过网络技术、语义技术对原始数据进行语义抽取,构建行业或学科的宏观知识空间和用户特定的微观知识空间。
在未来的发展中,高校图书馆将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把图书馆拓展成为海量的数字文化综合体,使图书馆从静态向动态转变、从单向向互动转变、从平面向立体转变,营造一个学习、信息共享、跨界合作的复合型新空间。
参考文献:
[1].何志俊.基于物联网RFID技术的智慧图书馆研究.图书情报导刊,2016(6):34-35.
[2].乌恩.智慧图书馆及其服务模式的构建.情报资料工作,2012(9):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