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18-11-13陈秀
陈秀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可以运用提问策略,依据不同的课文,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分析,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主动阅读课文,一边品读一边总结出答案,进而踊跃举手回答,营造了宽松的教学氛围,提高了学生表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问题
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最为主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在运用提问技巧时,要在提问之后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思考时间,进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出答案,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不再处于被动的状态,积极阅读课文,在阅读中自主归纳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和阅读能力,构建高效课堂。
一、以往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策略存在的问题
以往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忽视从多个层次和角度提问,致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没有深入剖析课文内容,进而对课文的主旨理解得不深入,无法全面地掌握语文知识,导致学生没有探究出正确的答案,势必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逐渐对解答问题不感兴趣,降低学生的主动性,直接影响学习的自觉性。此外,提问之后没有预留充足的时间,学生没有来得A思考,教师就将答案告诉学生,无法锻炼学生思考力,渐渐地学生完全依赖教师讲解,不具有自主探究意识,不利于提高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讲解新课程时,始终灌输知识点,没有落实提问策略,使教学氛围非常沉闷,难以构建时效性课堂。对于存在的问题,以下文章提出了应用提问教学法的有效策略,便可改变这一现状。
二、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结合课文内容提问后,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據新课改提出的要求,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从而在授课时落实提问教学策略,也就是运用提问教学法,结合课文内容提问,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促使学生意识到要想解决问题,必须先详细阅读课文,明确文中的中心思想,这样才能概括出答案,进而主动品读文章,有效增强学生阅读的积极性,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阅读,在品读中归纳段落大意,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各段的含义,便可全面掌握文中抒发的情感和渗透的寓意。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在授课之前,教师先根据文中内容提问,而后,要想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探究出答案,便需调动其积极性主动阅读,一边品读一边自主探究出课文中运用的叙述方式和修辞手法,探究得出课文以描绘风景为主,详细介绍桂林优美的风景,最终快速整理出答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阅读能力。
2.由难到简地提问,激发学生求知欲
小学语文教师在应用提问策略时,要意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性,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和思考力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可以由难到简地提问,从而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增加问题的难度,深入挖掘学生潜能,促使学生主动解决问题,最终独立自主探究出语文知识,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则应适当降低问题的难度,进而提出容易解决的问题,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产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阅读,在阅读中自主总结各个段落的含义和叙述的事件,对课文内容理解得更透彻,不仅全面掌握文中的中心思想,还高效整理出答案,势必会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多个角度发问,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深入落实提问策略,从而先引导学生通读课文,而后,从多个角度发问,促使学生认真剖析课文内容,主动品读文中各个段落,在阅读中变换角度分析课文主旨和运用的写作手法以及修辞手法,逐渐学会从不同的层面思考课文。例如:在学习《颐和园》时,就可以根据文中的叙述的内容,从多个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如:课文主要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还应说出自己阅读之后的感受,调动学生积极按照要求和提出的问题,认真阅读课文,在详细品读的过程中不断变换角度分析课文内容,思考得出文章的主旨以及渗透的情感,最终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注重运用提问策略,从而结合课文内容,由简单到难提出问题,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促使全体学生都能独立自主解决问题,在学习中不再完全依赖教师讲解,逐渐学会自主总结文中的语文知识,进而高效整理出答案,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归纳能力明显提高,提升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豆英.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探讨[J].学周刊,2017(14).
[2]郭洪涛.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5).
[3]范峥光.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常见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