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 提升高中历史学科素养
2018-11-13陈少谊
陈少谊
(
云霄第一中学,福建 云霄 363300)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已正式颁布,其中有一个最重要的新变化,历史学科提出了五个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该变化反映了高中历史课程的新理念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提升学科能力。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为历史教学的教育目标;教学模式要求进一步提升开放性、自主性、过程性、探究性。结合实际情况,笔者开展思维导图在高中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一、发现问题,寻找策略,打造高效课堂
笔者对所任教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统计,年级301名文科生中,19.9%学生认为历史学科学习难度适中,59.8%学生认为历史非常难学,存在畏难情绪,对历史学科失去兴趣。历史成绩难以提高,最主要原因是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薄弱,尤其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历史时空观念的单薄。缺乏对历史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对历史的时间和空间只是死记硬背,造成阶段特征模糊不清,无法形成知识体系,从而基础知识不扎实;②史料实证能力的薄弱。对获取、提供的史料不能有效地阅读、辨析与运用,无法掌握运用可信的史料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③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欠缺。解题能力不稳定,对开放性题目望而生畏,未能形成自己的历史解释,不能从历史的角度解释现实问题。
针对以上情况,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和学生存在的问题,将思维导图的优势与历史学科特点相结合,使思维导图走进高中历史课堂,借以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思维导图简单概括为:“思维导图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和思维工具,能够增强思维能力,让思维能力可视化,提升注意力与记忆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启发联想力与创造力,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1]思维导图已经在各个领域有所运用,而它最突出的优点是有利于思维的培养,这也是历史学科素养最需要,学生最缺乏的能力需求。
1.思维导图的思维可视性:整合教材,建立直观的时空体系,明确时空定位
利用思维导图的可视性,在高考一轮复习中建立新的历史知识体系,尝试时空观念的培养,打破教材不足,围绕课标和《考试说明》,构建文明史的通史体系,把相对分散的三本必修知识进行有效整合,体现时序性和专题性。引导学生根据课标,结合考试说明落实知识点,建立新的历史知识逻辑体系。开拓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对考试说明知识点的深化和提升,由表及里、由点到线再到面,构筑历史学科的知识网络,使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够在时空框架下运行,体现知识点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形成时空历史的认知。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要阅读相关材料,还要自己动手完成制作时空定位图,并要进行分析说明。通过这样的实践的提高了学生的时空和史料实证的素养。
[例1]一轮复习——世界近代史(15世纪—19世纪初)的时空思维定位图制作:先请学生按照时间的顺序对重大的事件进行梳理,找出事件之间的逻辑联系,整理出时空思维导图,并分析说明。(见图1)
图1
(二)思维导图的中心性:整合历史学科中心概念和知识点体系
将零碎的知识点围绕中心概念进行整合,理清知识点的脉络,对核心历史概念进行拓展,实现重难点的突破,并解读材料,提升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
[例2]中心概念:文艺复兴
(1)夯实基础:学生自主完成:背景—概况—影响。(呈现示意图,见图2)
图2
(2)能力提升:①解读文艺复兴的背景②分析文艺复兴的实质③探究文艺复兴的影响。(课堂互动)
(3)史料解读及分析论证:从材料提取观点并说明理由。
材料: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说,文艺复兴的重要性在哪里呢?显然,对人本身和人所能取得的成就的重视比中世纪的世界观更能推动海外扩张。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三)思维导图的探究性
运用思维导图特有的逻辑性,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思考,多层次、多视角分析问题,找出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由表及里,锻炼历史思维,概括总结历史各时期的阶段特征,增强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在解读历史过程中提高历史的洞察力。
[例3]概括公元14世纪—17世纪中期世界史阶段特征。
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人”和“世界”被发现。具体表现:经济方面,欧洲资本主义兴起,经济全球化开始;政治方面,出现早期反封建斗争;思想方面,人文主义精神复兴和发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科技方面,以天文学革命为开端的近代自然科学兴起。
4.思维导图的自主性
在开展思维导图的过程中,立足于学生的主动性,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个性得到了体现,展示自主性,体会到学习的喜悦与艰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价值观,提升家国情怀的学科素养,增强学科综合能力。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应用中的反思
初步建立基于“思维导图”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历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得到了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习的自主性,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和思维能力,有助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自身对课标的研读,对学科内容相关的资源整合,探讨知识结构及内在联系,进行图文变换、架构知识体系、优化课堂教学、与学生教学相长,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当然,在思维导图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一是学生独立性不够。在开展过程中,学生的设计一定程度上依靠教师的指导,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二是呈现方式简单。在思维导图方案设计中较多停留于课本的知识,未能进一步解析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关系,说明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需要进一步提高。三是开展模式单一。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主要集中体现在高考复习教学中,对于新课、评讲课开展比较少,尤其对于课外的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的广度不够,需进一步改进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