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路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2018-11-13刘丹霞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31期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发生率

刘丹霞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临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方法,其具有显著性治疗效果,但因为治疗周期和过程比较漫长,会严重损伤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临床护理工作的难度[1]。临床护理路径是临床新推广使用的护理模式,对减轻患者病痛,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选择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中的患者为60例。对照组:男患者36例,女患者24例,患者最小年龄35岁,最大年龄67岁,平均(47.6±5.2)岁。其中糖尿病肾病12例,乙肝相关性肾炎4例,狼疮性肾炎2例,慢性肾炎24例,高血压肾病18例;研究组:男患者37例,女患者23例,患者最小年龄36岁,最大年龄68岁,平均(48.2±5.1)岁。其中糖尿病肾病14例,乙肝相关性肾炎2例,狼疮性肾炎3例,慢性肾炎25例,高血压肾病16例。在一般资料对比上,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首先由主管医师、责任护士以及护士长一起查找和患者病情相关的临床资料和文献,甄别和筛选恰当的文献资料后,以患者病情需要和具体情况对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制定,护理内容具体如下:

1.2.1 入院时护理要点 在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需要及时对医院环境、规章制度等进行详细介绍,将健康教育路径表发放给患者及其家属,并全面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

1.2.2 检查前护理要点 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各项相关检查操作之前,需要对检查的具体目的、意义所在及重要性、必要性等进行详尽介绍,同时告知相关注意事项。

1.2.3 透析前护理要点 护理人员在透析之前需要对透析治疗的根本目的、操作原理以及方法等进行简单告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带领患者对已穿刺患者的现状进行观看,以使其恐惧慌张、紧张压抑等不良情绪和负性心理得到缓解和改善。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期间是否出现皮肤感染、透析失衡综合征、动脉瘤、出血等并发症[3]。

1.4 统计学分析

得到的所有数据均录入至SPSS22.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并发症发生率采用百分率(%)进行描述,比较予以χ2检验,如果P<0.05,则证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组间给予比较,出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3 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临床针对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提出的主要治疗手段,所谓终末期肾衰竭主要指的是各种类型的慢性肾脏疾病进入到终末阶段的病症,其类似于尿毒症的含义,复发率较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3]。鉴于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病症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加上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并发症,所以在做好基本的治疗工作的同时,还需要给予优质、完善的护理指导,以帮助患者进一步改善病情,减轻症状和提高治疗效果[4-6]。

临床护理路径在临床中又被称之为临床护理程序,其属于新兴护理模式之一,主要以某种疾病的需求为依据,分别以实践和护理方案为横轴、纵轴,并对符合患者的治疗日常表进行制定,以达到为患者提供具有个性化、动态性和系统性的护理服务[7-10]。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通过统计处理,发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到如下护理体会: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增强患者认知能力,缩短康复时间[11-13]。

表 1 比较两组透析并发症发生率[n(%)]

猜你喜欢

维持性血液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多彩血液大揭秘
透邪止痒汤治疗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皮肤瘙痒疗效观察
无缝隙管理模式对ICU多重耐药菌发生率的影响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与炎症的联系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与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效果观察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