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贝“青农2号”
2018-11-13
扇贝是扇贝属的双壳类软体动物的代称,又名海扇,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它的闭壳肌干制后即是“干贝”,被列入八珍之一,壳、肉、珍珠层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
扇贝“青农2号”(品种登记号:GS-02-003-2017)由青岛农业大学和青岛海弘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选育。培育单位以引进的海湾扇贝和紫扇贝为亲本,在胶南福海生水产育苗厂进行种间杂交培育杂交子一代,然后以杂交子一代中的壳色为黑色、个体大的扇贝与海湾扇贝回交获得回交一代(BC1)作为基础群体,再通过BC1群体内自繁获得了选育 G1群体,以壳色、壳高和体重为主要选育性状从 G1自繁群体中选择生长速度快、壳色黑色的个体为亲本,经连续3代的群体内自繁选育,最终形成生长快、壳色固定、出肉柱率高、抗逆强的新品种——扇贝“青农2号”。
│基本性状│
与普通海湾扇贝比柱重平均提高75.7%
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普通海湾扇贝相比,“青农2号”收获时与海湾扇贝相比壳高平均提高16.6%,壳长平均提高16.1%,壳宽平均提高11.3%,体重平均提高 45.4%,柱重平均提高75.7%。经实地测试,扇贝“青农2号”在2016年12月初壳高63.1±2.9毫米,湿重45.8±6.1克,柱重6.5±1.0克,放射肋17~20条。同期海湾扇贝壳高54.1±4.8毫米,湿重31.5±6.8克,柱重3.7±0.9克,放射肋17~18条。
│养殖试验│
新品种增产效果显著
为评估扇贝“青农2号”新品种的生产性状,2015-2016年在莱州国震水产有限公司位于招远辛庄海区的养殖基地进行了连续两年生产性对比养殖试验。
结果表明,虽然由于不同年份海区环境有所不同,扇贝“青农2号”新品种的壳高、总湿重、软体部重等方面有差异,但新品种在生产性状方面都显著地优于同期同法养殖的海湾扇贝商品苗种对照组。根据抽样测试,同对照组相比,成体扇贝“青农2号”的壳高、壳长、壳宽、湿重和柱重分别提高14.6%~16.6%、16.1%~17.1%、5.7%~11.3%、45.1%~45.4%和73.1%~75.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增产效果显著。
│养殖方法│
筏式生态养殖模式
扇贝“青农2号”多采取筏式养殖模式,该模式适用于大潮低平潮时水深4~10米以深近海养殖区,海区风浪、潮流适中。一般来说,浮筏由聚乙烯绳索、浮球和固定缆绳的桩组成,筏架一般长100米,筏架间宽10~20米。每隔4米挂一个浮球,每100厘米挂一个网笼,每个网笼10~12层,底盘直径30厘米,网孔2厘米,每层可放置25~30个“青农2号”苗种。一般来说,每亩水面可养10~15万苗种。
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管清除敌害生物及附着物,定期清除肉食性腹足类及甲壳类;洗刷清除附着生物等;并根据海区条件变化调节养殖水层,在高温或附着生物大量繁殖季节,适当加深吊养水层;在台风来临前,做好加固、转移等工作;另外,随着扇贝的生长,附着和固着生物的增生,水流交换不好,因此,应及时做好更换笼网的工作;并严格控制养殖密度,网笼养殖每层养殖扇贝一般不超过30粒,每亩可挂养10万粒左右。
│主要病害│
十种常见的流行病
扇贝“青农2号”的主要病害有性腺萎缩症、外套膜糜烂病、病毒性扇贝幼虫面盘解体病、衣原体寄生病、扇贝类立克次体病、扇贝幼体期流行性弧菌病、哈氏弧菌病、扇贝漂浮弧菌病、扇贝豆蟹病及扇贝幼虫离壶菌病。
其中,性腺萎缩症病原为病毒样颗粒,该病主要在春季发生在暂养亲贝中,最终导致约1/3亲贝死亡。
外套膜糜烂病病原为病毒以及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一般于3月中旬发现于室内培育亲贝(培养水温13~14℃),4月下旬 ~5月初,海区暂养亲贝中也出现,随温度升高,病症越加严重并陆续出现死亡现象,亲贝死亡率约为50%。
病毒性扇贝幼虫面盘解体病病原为疱疹样病毒,该病多见于人工育苗时,3月末4月初选育后5~7天开始发病,培育水温22~24℃时,死亡率约100%。
类衣原体可以感染海湾扇贝不同发育阶段(幼贝、稚贝、成贝)的个体,造成衣原体寄生虫病,不同阶段的贝体感染率与死亡率差异较大,幼体组感染率和死亡率分别达80%和90%以上;稚贝组分别达50%和70%左右;成贝组的感染率达50%以上,但不能导致成贝宿主的大量死亡。
扇贝类立克次体病病原为类立克次体(RLO),与温度胁迫有较大关系。扇贝主要死亡在低温期幼贝阶段,2O℃以下的温度可能是养殖扇贝幼贝严重而主要的环境胁迫因素。扇贝的死亡高峰在 6月,累积死亡率约为6O%。
多种弧菌能引起扇贝幼体期流行性弧菌病,该病多发生在第1批幼体孵出后的第7~8天,或投附着基后的2~3天。病变发生后,若继续用原来的亲贝产卵孵化,以后批次的幼体发病期会逐次提早,甚至孵化出后第2~3天就发病下沉。
哈氏弧菌引起的哈氏弧菌病多在高温季节发病,病死率近50%。
漂浮弧菌引起的漂浮弧菌感染育苗期亲贝,引发扇贝漂浮弧菌病,该病使亲贝产卵质量及出苗率降低,危害严重。
扇贝豆蟹病病原为豆蟹,感染扇贝一部都会直接致死,扇贝身体瘦弱时,豆蟹在扇贝海上养殖全过程中寄生率可高达60%以上。
扇贝幼虫离壶菌病的病原为动腐离壶菌,患病时幼体停止生长和活动,很快死亡。镜检患病幼体体内可见弯曲生长的菌丝体,有时还可见到菌丝末端膨大的含有游动孢子的孢子囊。此病在扇贝幼虫的各个时期均可发生,且往往引起幼虫的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
在育苗期及养成期做好预防措施
为减少扇贝病害的发生,必须在扇贝育苗期以及养成期做好病害防治措施。在育苗期时,生产前对育苗设施及用具严格消毒,各培育池用具不混用;对育苗用水进行过滤,臭氧或紫外线消毒;亲贝入池前要严格洗刷、挑选、消毒,暂养、促熟期间每日检查,发现病、死贝及时检出;亲贝暂养、促熟期间投喂优质饵料,满足积温要求,保证卵质优良;孵化后进行选优培育;育苗期间定时检测水质,保证水质清新;每天定时镜检幼体2次以上,发现细菌、真菌等感染迹象,及时使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控制;发生大量死亡的培育池,应先对死亡幼体及池水进行消毒处理后再弃掉,以免疾病传播;附着基投放前严格消毒。
在扇贝养成期时,病害防控需要在;养殖前对养殖海域进行全面调查和养殖容量评估,并加强日常管理,发现病、死贝及时检出并带到岸上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免疾病传播,为降低风险,可进行多品种生态养殖。
│推荐苗种场│
◆青岛海弘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和邮编:青岛市株洲路153号青岛市高创中心1号楼西翼1702室,266061
联系人:马斌
电话:1380897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