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斑节对虾“南海2号”

2018-11-13

海洋与渔业 2018年9期
关键词:斑节亲虾幼体

斑节对虾是养殖对虾类中经济价值较高的一种对虾,也是我国传统养殖对虾种类,且适合大规格虾养殖。近十多年来,由于缺乏良种,苗种良莠不齐,斑节对虾养殖未能获得大的发展。

斑节对虾“南海2号”(品种登记号:GS-02-002-2017)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完成选育。培育单位经过多年实验得到生长速度快、耐高氨氮的父本非洲品系选育群体,又通过实验比对,最终选择“南海1号”为母本和非洲品系选育群体为父本,进行杂交制出新品种。

│基本性状│

比“南海一号”生长速度更快

斑节对虾“南海2号”在相同养殖条件下,4月龄虾成活率比母本“南海1 号”平均提高12.4%(相对值),生长速度比父本非洲品系平均提高10.24%;与斑节对虾非洲野生群体繁殖的1代苗相比,4月龄虾生长速度平均提高26.45%,成活率平均提高24.6%(相对值)。

│养殖试验│

亩产率大大提高

培育单位分别在广东、海南等省进行了“南海2号”中试养殖,累计面积13400亩。

2014-2016年,广东省水产养殖技术推广总站斗门分站进行了“南海2号” 中试养殖,以低密度大水面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为主,养殖面积1.25万亩,平均亩产量95公斤,成活率25%~30%。

2015-2016年,在台山顺发水产有限公司和广东汕尾梅陇农场对虾养殖个体户,进行了“南海2号” 中试养殖,以中低密度土塘健康养殖模式为主,养殖面积700亩,平均亩产量203公斤,存活率51%~62%。

2015-2016年,在乐东大角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了“南海2号” 中试养殖,以高位池精养模式为主,养殖面积120万亩,平均亩产量504.8公斤,存活率64%~67%。

│苗种培育│

适合人工繁殖

在亲本选择上,首先应做健康情况检查,确认无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等特定对虾病毒性病原。虾体健康,表观身体饱满、具有鲜亮的色彩,体色正常、附肢完整,没有任何损伤。鳃部和身体表面清洁。雌虾体重达75 克以上,雄虾体重达50克以上。

选择亲虾应尽量减少操作处理及搬用次数,移动对虾使用小抄网等工具,避免人手直接接触对虾,必需用手检查时,应戴棉线手套,缩短握虾时间。盛虾桶或袋内的海水保持高溶解氧。24小时以内的运输过程中不必喂食。只有当亲虾或种虾的甲壳处于坚硬状态,才允许运输,并且要在额剑上套上乳胶管。

亲虾培育池也同时是亲虾自然交配池。每平方米养殖10尾虾。为提高雌虾授精率,亲虾雌、雄比例按照1∶1.2~1.5搭配,增加交配几率。

斑节对虾没有明显交尾季节,只要雌虾进入成虾期,即可和雄虾自然交尾。交尾时间是雌虾蜕皮后,不久发生。已经交尾的雌虾,纳精囊具有精子,精子可在纳精囊内保持较长时间。但是如果雌虾性腺未发育,进入纳精囊的精荚,也会随着雌虾蜕皮发育而丢失。只有雌虾性腺发育进入繁殖期,交尾后,没有太大的刺激,雌虾不再蜕皮,纳精囊的精子不易丢失。待产卵后,再次蜕皮后再交配。

人工催熟时,进入亲虾池后,经过3~5 天的恢复,即可进行单侧眼柄切除手术,促进性腺成熟,建议烫捏法。手术过程为:左手拿亲虾,右手拿长柄镊子,镊子头部宽2~3毫米,将镊子头部在酒精灯上烧成微红后,挑起对虾一侧眼柄,在靠近眼球的眼柄部位相挤捏烧,使眼柄组织死亡。成熟的亲虾应及时捞出安排产卵。

每天下午五点半左右,进行全面检查亲虾,把性腺成熟的亲虾放到产卵池产卵,每平方米放入亲虾1~2尾,并投喂少量消毒过的鲜活饵料(每尾亲虾 4~6尾活沙蚕)。调节产卵池保持微波状的气量,注意充气量不能太大,否则会产生“溶卵”现象。亲虾产卵后第二天清晨,把亲虾捞出放回亲虾池中继续培育,同时把产卵池中的残饵、粪便等脏物清除。然后用木档推动搅拌产卵池池水,使受精卵翻动,漂浮在水中,尽量均匀分布在池中。每隔20~30 分钟推卵一次。水温在30℃时受精卵约经12~18小时孵出无节幼体。通常将孵化后的无节幼体再移入育苗池。

收集到的无节幼体用洁净的消毒海水冲洗1~2 分钟,按着用(200~300)ppm的福尔马林溶液冲洗或浸泡30 秒,又以 0.1ppm之碘溶液浸泡1分钟,然后再用洁净的消毒海水冲洗3~5 分钟,最后按10万尾 /立方 的密度把无节幼体移入育苗池中培育。

待长成仔虾时,外表与成虾相似,腹足渐渐发挥功能。仔虾期应着重满足其动物性饵料的需要。主要以卤虫的无节幼体为主食,每天投喂4~6次,在投喂卤虫无节幼体的间隔期辅以人工饲料(虾片、BP、粉料等)每天也是 4~6次,人工饲料以60~100目过滤。

仔虾全长达到1.2厘米时方可出池。出苗前一、两天,逐渐把水温降到室温,以便虾苗出池后能较好地适应养成池的水温,有助于提高成活率。

│养殖方法│

池塘精养可采用微生态调控

健康的虾苗是养好虾的关键,优质斑节对虾应以体表清洁有光泽、大小均匀、腹部肌肉肥硕、逆水性强、触须并拢、尾扇分开、附肢无黏附杂物、不携带 WSSV、IHHV等病毒为指标。

应该严格控制放苗数量。体长1.2厘米规格的虾苗,集约化养殖池塘建议投放30000~40000尾 /亩,普通土池建议投放15000~25000尾 /亩,鱼虾蟹混养建议投放5000~15000尾 /亩。

养殖中可采用微生态调控。第一,养殖过程中定期施用芽孢杆菌,既有利于快速降解养殖代谢产物,促进养殖池塘中的物质循环,又有利于促进优良浮游微藻的繁殖与生长,维持良好藻相,还有利于在形成有益菌的生态优势,抑制有害菌的滋生。

精养水体一般较肥,芽孢杆菌的施用量以池塘水深1米计,有效菌含量为10亿 /克的芽孢杆菌菌剂,在养殖前期“养水”时用量为1~2公斤 /亩,养殖过程每隔7~10天施用1次,直到养殖收获,每次施用量为0.5~1公斤 /亩。

使用时,可将芽孢杆菌菌剂与 0.3~1倍的花生麸或米糠混合搅匀,添加10~20倍的池水浸泡 4~5小时,再全池均匀泼洒。养殖中后期水体较肥时适当减少花生麸和米糠的用量。

第二,养殖过程中施用光合细菌,能有效吸收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减缓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平衡浮游微藻藻相,调节水体pH值。

养殖全程均可使用光合细菌。一般来说,以池塘水深1米计,有效菌含量5亿/毫升的液体菌剂,每次施用量为1.5~3公斤/亩,大约每10~15天使用1次。若水质恶化,变黑发臭时,可连续使用3天,待水色有所好转后再每隔7~8天使用1次。通常使用光合细菌选择在天气晴好的上午进行,净水效果比较明显,但阴雨、弱光天气使用也能发挥很好的净水作用。

第三,养殖过程施用乳酸杆菌,能分解小分子有机物,平衡浮游微藻藻相,保持水体清爽、水色鲜活,又能吸收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

第四, 使用水质、底质改良剂就是利用物理、化学的调控原理促使污染物絮凝、沉淀、氧化还原、络合等,去除水中的污染物,从而改善水环境。

│推荐苗种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地址和邮编: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西路231号,510300

联系人:周发林

电话:13570246821

猜你喜欢

斑节亲虾幼体
不同盐度条件下亚硝酸盐氮对斑节对虾仔虾的毒性研究
黄海近岸潮汐锋海域蟹类幼体日间垂直迁移特征❋
斑节对虾营养需求与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研究进展
探究“胚是新植物的幼体”实验创新
奇异海蟑螂Ligia exotica幼体的生长特征研究
小龙虾健康养殖问答(6)
虾:蹦蹦跳跳的美味(三)
南美白对虾亲虾的培育与管理
纷繁复杂的亲虾市场,谁能成为无冕之王?
中国对虾亲虾培育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