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的景框建构
2018-11-13平灿杰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9
平灿杰 西北大学文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9
在当前众多电影一味迎合观众,过分注重票房的市场环境下,冯小刚导演的《我不是潘金莲》又一次深刻地拷问了社会现实、质疑了规则与权威,同时影片中独特的景框运用更是一度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我不是潘金莲》改编自刘震云的同名长篇小说,讲述了农村妇女李雪莲十年来四处上访告状的故事,在李雪莲不断上访的过程中,深刻地揭示了官场生态和人性的自私。
一、景框建构与电影叙事
冯小刚在《我不是潘金莲》中对景框进行了形式上的创新,交替运用独具魅力的圆形景框和正方形景框,与影片叙事的发展紧密结合。在《我不是潘金莲》中,冯小刚将传统文化中“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思想引入景框的设计中。路易斯·贾内梯认为,“电影画面可以为某些内容制造隐喻效果提供方便。”冯小刚引入“方圆”这一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理念,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方式,为观众讲述了一个完全“中国化”的故事。
在《我不是潘金莲》中,李雪莲在光明县和永安市告状时使用的是圆形景框。影片开篇透过圆形景框勾勒了烟波浩渺、水天一色的江南水乡之美,以乐景衬哀情,不仅营造了意境,而且寓意着人情。但各级官员是不讲人情的,这与李雪莲的上访之路形成强烈的对比。李雪莲通过假离婚的方式要二胎,这本身就不合乎法律规范,弄假成真之后却又求助于法律,以解决自身的问题。李雪莲在打破规矩的同时又渴望以规矩来拯救自我。圆形景框作为一个窥视的孔道,满足了观众的窥视欲,使得观众将注意力集中在被圆形景框凸显出来的主体中。
李雪莲求告无门欲进京上访,以及后来因自己被赵敬礼污了身子变成“潘金莲”而再次进京讨要说法,电影的景框由圆形变成了正方形。圆形景框与圆形景框之间的转换,体现出民间规则和官方规则之间的博弈。北京不像县城,一切都要按规矩办事。正方形景框不同于圆形景框,它棱角分明,不具圆滑,不经打磨,象征着权威与规则。在地方,各级政府官员在受理李雪莲案时犹如踢皮球,层层不管,相互推诿,官员的油滑和投机取巧与圆形景框相得益彰;在北京,首长因官员对李雪莲案不作为而勃然大怒,权威和规则在正方形景框的映衬下得以显现。李雪莲的上访因秦玉河的死而被迫终结,影片最终又回归到了常规矩形景框中,圆与方的冲突在此刻消逝,“民间”和“官方”之间的对立也获得了平衡与妥协。
二、景框建构与人物塑造
《我不是潘金莲》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景框的设置相辅相成。李雪莲一开始是圆滑的。她最初找到法院法官王公道打官司时说了这么一段话:“我姨家有一个表妹,嫁给了陈阿大他老婆的妹妹的婆家的一个叔伯侄子,论起来咱们还是亲戚咧”。这段对话凸显了李雪莲圆滑世故的一面,她想通过攀关系在自己的案子中得到王公道的关照,中国社会上托关系办事的人情规则在她这里得到了深刻表现。最后,王公道并未为李雪莲主持公道,成了“妄公道”,李雪莲在人情与法则面前碰了壁。
地方的各级政府官员是“圆”的,在他们身上影射了官场中的处世之道与生存法则。县长郑众因“李雪莲案”太难处理,对王公道说:“下台就下台吧,正好我不想当了”。王公道说:“您不想干,万一市长想干呢?再说,我还想干呢。”王公道和郑众的这段对话不仅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使得王公道这一谄上欺下的人物形象更加深刻立体,而且揭露了中国官场中存在的官官相护现象,他们阿谀奉承,不考虑百姓疾苦,不为人民办事,为了自身阶层的利益而相互袒护,为观众描绘了官场的众生相。各级官员们从层层不管到层层设障防止李雪莲进京上访,形成一个巨大的包围圈将李雪莲困于其中,这是官员的规则。在圆形景框中的李雪莲,不断挣扎,努力突破“圆”的束缚;在方形景框中的李雪莲,寄希望于规则能够惩罚那些贪赃枉法之人,从而为自己正名。
三、景框建构与构图设计
《我不是潘金莲》中构图与景框的互动同样别具匠心。布鲁斯·卡温认为:“在一个构图审慎的影像里,每个元素在景框中的位置不仅可以阐明它们相对的重要性,也可以定义或批判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在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中,圆形景框中的方形建筑与正方形景框中的圆形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调了影像之间的视觉关系。在正方形景框中,首长严肃斥责了对李雪莲案不作为的各级政府官员。事后,省长储敬琏依据首长的指示,对干部进行了严肃处理,然而问题并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这一构图形式颇似中国汉字“囚”,不仅突出了一种等级化的关系,深刻地呈现出下级官员对上级官员唯唯诺诺、卑躬屈节的一面,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储敬琏及其他官员难以突破规则的束缚,更无法设身处地为李雪莲解决问题。另外一个突出的场景是市长马文彬和县长郑众关于李雪莲案最后形成一个“没有解决而解决”的结局所进行的谈话。在正方形景框中出现了许多圆形月亮门和灯光组成的正方形轮廓,在圆与方的不断交替中呈现着情与理的冲突,暗示了官员想帮助李雪莲是假,渴望保住乌纱帽是真。
综上所述,导演对镜头语言的创新和探索使影片获得了独特的美感,但仍需指出,为了配合景框的美学风格,导演在景别的选择上也做出了妥协。为了使主体在画面中所占比例不影响构图,整部影片主要以中景镜头为主。而“人脸的特写镜头是内心电影最基本的、最终的也是最有价值的表现”,这是电影在塑造人物方面的不足之处。同时摄影机的运动也较为简单,使得影片中固定镜头较多,但也为观众呈现了一种较为客观的视角,产生一种间离的效果,得以静观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