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才将相说王猛
——概述王猛的历史地位

2018-11-13宋长聚

海外文摘·艺术 2018年7期
关键词:王猛慕容

宋长聚

(青岛启元学校,山东青岛 266042)

1 王猛生平简述

王猛(325年—375年),字景略,北海郡剧县人。十六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谋略家、军事家。

王猛出身贫寒,以贩畚箕为业。身居异才,“瑰姿隽伟,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尽管以贩卖畚箕谋生,却“怀佐世之志,希龙颜之主,敛翼待时,侯风云而后动”。后赵侍中欲召请王猛为功曹,王猛遁而不应,东晋大将桓温欲拜其为高官督护,邀王猛一起南下,王猛权衡再三最后也还是婉言谢绝。后来通过三秦人士吕婆楼的关系,王猛结识了苻坚。苻坚的出现让王猛找到了大展宏图的平台,两人相逢恨晚,谈论当下时局也是甚为投契。苻坚将二人的相遇比作刘备遇见诸葛亮,苻坚即位后,王猛也成为苻坚重要的辅弼之臣,接连获得擢升,最终官至丞相。

王猛在前秦任职十八年,史称其“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庶绩咸熙,面揆时叙,于是兵强国富,垂及升平。”375年6月,王猛积劳成疾,因病去世,终年51岁,后人称王猛为“功盖诸葛第一人”。

2 不输萧何的政治能力

王猛执政后,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这是他儒法道三家治国思想的结合运用。经过改革,使前秦社会面目一新,综合国力大幅增强。其重要举措有以下五点:

2.1 严肃法纪,整顿治安

在乱世欲要站稳脚跟,首先要肃清自己内部的不法力量。只有政通人和,方能不怕外患。苻坚当政初时,始平县“多枋头西归之人,豪右纵横,劫盗充斥”。王猛初任始平令,就“明法峻刑,澄察善恶,禁勒强豪,鞭杀一吏”并因此遭到弹劾,被押送至廷尉立案追究。面对苻坚的质询,王猛义正言辞,阐述了自己“治乱邦以法,宰宁国以礼”的治国思想,致使苻坚以春秋政治家管仲、子产来称誉他。

王猛刚正不阿、严明峻法的举动使得苻坚对他更加信任,于是加大了镇压豪强、整顿朝政的力度。他任京兆尹时,没等苻坚下诏便冒着触犯皇权的危险,包括皇太后亲弟强德在内的违法权贵二十余人被处以极刑,始平县治安立即变得安定有序。一时间“百僚震肃,豪右屏气,路不拾遗”,连苻坚也由衷感慨:“吾今始知天下之有法也。”为了巩固他的改革成果,王猛又建议苻坚挑选得力官员巡视地方,对各地官员的行为加以监督,如有刑罚失当和虐害百姓等劣行,则旋即上报,绝不姑息。

2.2 裁撤冗劣,举荐贤能

王猛不仅有罪必罚,也有才必用。他曾经举荐苻融、任群和处士朱彤等人,使他们均被重用。前秦灭燕后,有不少前燕的名士都来归附,王猛挑选其中德才兼备的人举荐给苻坚,其中有房默、房旷、韩胤、崔逞、田勰等人,这些人都为朝廷尽心竭力。王猛知道吏治只有从制度上去改革才能有出路,于是帮苻坚建立了举荐赏罚制度和官吏考核的新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地方长官分科举荐名为孝悌、廉直、文学、政事的人才,上报朝廷;朝廷对被推荐的人选进行考核,合格者授予相应官职;凡所荐人才名副其实的,则荐举人也会受赏,否则受罚;凡年禄百石谷米以上的官员,必须“学通一经,才成一艺”,否则统统罢官为民。这一举措不仅有力打击了早已成为士族垄断政权工具的九品中正制,否定了十六国以来许多胡族军阀统治者重武轻文的落后观念;也极大地提高了各级官员的素质,“才尽其用、官称其职”的局面逐步形成;社会风气也焕然一新,贿赂请托、恣意妄为的现象逐渐被消灭,而养廉知耻、劝业竞学的风气日益盛行。

2.3 兴办教育,培养人才

王猛充分认识到教育对于巩固封建统治的作用,敦促前秦重建太学和地方各级学校,在各地广修学宫,并派遣有才学的人讲授儒学,命朝廷大臣子孙一律入国学读经。苻坚本人对儒学极为精通,他不仅十分支持王猛的这些举措,还每月亲临太学一次,考察学生经义,参与品评,并与授课教官讲论学问,以督察学校教育,扩大号召力和影响力。前秦灭燕后,苻坚亲率太子和王侯公卿大夫之长子祭祀孔子,宣扬儒教。这样,氐族的贵族子弟接受了汉族文化的教育,先进的汉族文化在北方得到弘扬,官员后备队伍的培养工作也走上了正轨,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储备了大量人才。“于是人思劝励,号称多士,盗贼止息,请托路绝,田畴修辟,帑藏充盈,典章法物靡不悉备。”

2.4 兴修水利,奖励农桑

前秦经历了连年兵乱,生产环境受到极大的破坏。王猛除了修法纪,建学校外,还不忘发展生产力。王猛主政期间,提出“课农桑,恤国穷”的主张。前秦地处关中,干旱缺水,王猛征调劳工三万在泾河上游凿开山石,修筑堤坝,疏通沟渠,灌溉田地,并改良盐碱土壤,使“百姓赖其利”。为了弥补连年战乱导致的劳力短缺,王猛又通过召还流民、徙民入关等途径增加劳动力,并注意节省支出、降低官员俸禄、减免部分赋税以减轻百姓的负担。朝廷还经常派遣官员前往地方巡察,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奖励努力耕种的农民。加上自苻坚即位到370年发动灭燕之战前十余年,前秦基本没有发动大规模战争,人民得以休养生息。于是,荒芜已久的农田长出稻谷,废弛经年的粮仓又堆满了粮食,遭到战乱破坏的社会生产逐渐恢复,极大地增强了前秦立国的物质基础。

2.5 团结各族,促进融合

前秦的统治者是氐族,氐族又是在少数民族中规模较小的一个。前秦国内既存在氐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也存在与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作为汉人,王猛能为前秦政权竭尽所能,与苻坚名为君臣实如兄弟,为氐族与汉族的团结树立起很好的榜样。同时王猛敦促苻坚废除了胡汉分治,确立了“黎元应抚,夷狄应和”的基本国策,诸族杂居,互相融合。有人建议苻坚把西北的氐族各部尽数迁进都城,将关中各族驱逐到边境,王猛劝苻坚将其处死。边将贾雍所部攻掠匈奴,立刻被削职为民。于是各族纷纷归附,“四夷宾服,凑集关中,四方种人,皆奇貌异色”,这种开放的民族政策在如今看来仍然很进步。

王猛的治国方略为前秦带来了全新气象。史载,秦境安定清平,家给人足,“自长安至于诸州,夹树杨槐,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驿,旅行者取给于途,工商贾贩于道”。百姓歌唱道:“长安大街,夹树杨槐;下走朱轮,上有鸾栖;英彦云集,诲我萌黎。”“兵强国富,垂及升平,猛之力也。”此等成就,在十六国中是绝无仅有的。苻坚也曾对王猛感激道:“卿夙夜匪懈,忧勤万机,若文王得太公,吾将优游以卒岁。”

3 不亚张良的谋划能力

苻坚除掉苻生登上皇位,自然少不了王猛的出谋划策。苻坚登基之后,王猛高瞻远瞩,知势识人,料事如神,未雨绸缪的谋划能力就逐渐显露出来。

当初北方群雄割据的动荡形势堪比秦汉末期。长安四面环敌,其形势险恶远超当初汉中的刘邦和蜀川的刘备。当时前秦四境,东有定都邺城的前燕政权;西有盘踞今甘肃地区的前凉政权、仇池政权以及分布于今甘肃、青海间的吐谷浑军事集团;南有以建康为都的东晋政权;北有建都平城的代政权以及其他部族的军事集团,其余尚有若干时生时灭的割据势力。可以说敌国环绕,险象环生。王猛辅佐苻坚荡平四境,稳固关中;继而逐鹿中原,平绥北地,依序践行,基本完成对北方的统一。并逐步筹划争锋东南,徐图统一全国。史料上虽然没有具体记载过王猛与苻坚有过类似隆中对策的讨论,但正由于王猛的宏图远略,遂使天下“十分天下,秦居其七”。从政治军事斗争的实践来看,王猛的方针策略,在实际执行及效果上,丝毫不亚于统一北方的曹操,而远胜著名的“隆中对策”。

另外,苻坚一生有三次不听王猛意见,结果都招来祸患。第一次,纵容符柳,王猛建议除之,苻坚不听,最后爆发了历史上堪比西汉“七国之乱”的“五公之乱”,又是王猛等人率带兵经过历时一年多的艰苦大战才将叛乱平息下去。第二次,王猛知道慕容垂父子非寄人篱下之人,“譬如龙虎,非可驯之物,若借以风云,将不可复制”,于是劝谏苻坚除掉慕容垂以绝后患,但苻坚却无动于衷,从而引出王猛的金刀计。然而出乎王猛意料的是,苻坚却并没有怪罪慕容垂,最后慕容垂狼子野心尽显无疑。第三次,王猛在病重将殁前,还坚持告诫苻坚,“晋虽僻处江南,然正朔相承,上下安和。臣没之后,愿勿以晋为图。鲜卑羌虏,我之仇雠,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在王猛看来,虽然北方暂时统一,但各民族间的融合过程依然漫长。和前秦怀仇深似海的鲜卑、羌族首领被苻坚重用,将成为前秦最大内患。在内患未除的情况下就盲目兴兵攻晋,这一本末倒置的行为是极度危险而不智的。然而苻坚始终未采纳王猛的遗言,亲率大军进攻东晋,以致酿成淝水惨败。随即慕容垂、慕容冲、姚苌等人纷纷叛乱,并与苻坚展开长期激烈的战争。同样证实了这些少数民族首领并不忠于苻坚,归附前秦也是万不得已的权宜之计,一旦时机成熟就会反秦自立。最终,苻坚被姚苌擒获缢杀,后更“掘苻坚尸,鞭挞无数,裸剥衣裳,荐之以棘,坎土而埋之”。以王猛的宏谋远略,高瞻远瞩,知势识人,明察秋毫,料事如神,未雨绸缪,确实堪称历史上一流的谋略家。

4 堪比韩信的统帅能力

王猛不仅有很高的智慧谋略,还具有非凡的统帅能力。他曾多次东征西讨,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表现出超卓的领兵能力和大将风范。

笔者查阅史料发现,王猛一生经历过五次战争均无败绩,旌麾所指,如帚扫叶,统帅能力堪比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366年10月,南乡之战,苻坚使王猛、杨安等率众二万寇荆州北鄙诸郡,掠汉阳万余户而还。

367年4月,秦凉两军主力在枹罕东发生交战,这场战役是唯一一场史料上记载不一致的。据《废帝纪》记载“张天锡距之,猛师败绩”;《苻坚载记》则是“王猛与杨安及天锡将杨遹战于枹罕东,猛不利”,但是《张天锡传》却是“坚使其将王猛救之。天锡败绩,死者十二三,天锡乃还”。而《资治通鉴》也支持了《张天锡传》的说法,上面说“猛遣邵羌追敛岐,王抚守侯和,姜衡守白石,猛与杨安救枹罕。天锡遣杨遹逆战于枹罕东,猛大破之,俘斩万七千级,与天锡相持于城下。”由此可以推断,王猛枹罕东和杨遹的战役在一开始没占优的情况下,之后稳住阵脚,收拢分散的几只部队组织反击,最终大破凉军主力。张天锡三万人马被王猛俘虏五千,歼灭过万,战果堪称辉煌。

367年,王猛和邓羌攻打蒲坂的苻柳,王猛以骄兵之计诱敌深入,苻柳果然上当,“留其世子良守蒲坂,率众二万,将攻长安”。王猛等的就是这一刻,果断出兵,让邓羌率七千精骑追击苻柳,邓羌入夜之时发起袭击,大破苻柳。苻柳急忙退兵,王猛又从蒲坂杀回,与邓羌前后夹击,苻柳军几乎全军覆没,只剩几百人逃回。不久王猛攻陷蒲坂,苻柳被其枭首。其余三公也或被俘或被杀。四公叛乱被平定之后,前秦扫除了通往中原的障碍,积极准备讨伐强敌前燕。

369年11月,由于前燕反悔先前割让虎牢以西之地的承诺,苻坚派王猛与梁成、邓羌率领三万大军进攻洛阳。洛州刺史慕容筑得知秦军再次造访的消息后,放弃洛阳,集中兵力把守西北角的金墉城。前燕帝慕容暐派慕容臧率精兵十万驰援,进至荥阳,王猛派梁成等率精锐万人,轻装兼程奔袭,大败之于石门,歼万余人。慕容筑因援军不至,在王猛政治争取下投降。王猛受降后留下邓羌镇守金墉,自己班师凯旋。

370年,苻坚派王猛率十将、步骑六万伐燕。王猛兵分两路:杨安率领一路人马攻打晋阳,他亲自率领一路兵马攻打壶关。他率领的这一路进兵神速,不久就攻克壶关,并俘获前燕上党太守慕容越,附近的郡县见此也都一齐归附。杨安指挥的那一路在晋阳受阻,王猛急忙引兵增援。他下令挖掘通往晋阳城内的地道,挑选数百精壮从地道潜入城中打开城门,秦军随即涌进城去,俘虏了前燕并州刺史慕容庄。前燕大震,燕主慕容暐急派太傅慕容评率四十万大军以拒秦,然而慕容评虽然兵力数量大占优势,却贪生怕死,只是驻军潞川而不敢继续北上。10月,王猛率主力进驻潞川与慕容评隔河对峙。慕容评以王猛孤军深入,想要以静制动,等王猛粮草不继时不战而退。岂料尚未开战,王猛就派出五千精骑放火烧毁燕军辎重。远在邺城的慕容暐大惧,派人严斥慕容评,并迫其将钱帛散与军士,催之速战。无奈之下,慕容评只好向王猛下了战书。王猛知燕兵斗志全无,于10月23日举行誓师大会,破釜弃粮,大呼竞进,战至正午,前燕军溃败,五万余人或被杀或被俘,乘胜追击,所杀及降者又超过十万。前燕全军皆溃,慕容评单骑走还邺城。潞川一战,决定了前燕灭亡的命运,在日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前燕便在前秦的猛烈攻击下而寿终正寝。

史料虽未详细记载王猛读过何种兵书,然而从他的战术来看,他对《孙子兵法》上的“兵贵胜,不贵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兵者,诡道也”的军事思想显然有所运用。潞川之战中王猛派遣骑兵火烧慕容评辎重,最终击溃燕军。这种战术或许就是他对“无辎重,无粮食,无委积,亡之道也”的深刻理解。

5 与其他出将入相的历史人物对比

王猛精明强干,不仅合汉初三杰才能功业于一身,在他的身上,甚至可以看到马援的择主能力,郅都的嫉恶如仇,杜如晦的决断能力等等。王猛出仕后,曾任中书侍郎、始平令、咸阳内史、尚书左丞、京兆尹、侍中、中书令、吏部尚书、太子詹事、辅国将军、尚书左仆射、司隶校尉、居中宿卫、使持节、都督关东六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冀州牧、丞相、中书监、尚书令、太子太傅、特进、散骑常侍、都督中外诸军事。可以说,苻坚把他能封的官职都给了王猛,对他的宠信无以复加,前秦的军国内外一切事务,无论大小均由王猛掌管,可见王猛能力的全面。

历史上诸葛亮、曹操、吴起、李靖都曾出将入相,地位与王猛相当。诸葛亮是“汉代二千石之后”,虽非累世公侯,却也是名士阶层,比王猛“以鬻畚为业”的起点高出甚多,但王猛出仕后仅仅用了十八年便使前秦统一北方,甚至夺下了东晋的益州和梁州,史称“东极沧海,西并龟兹,南包襄阳,北尽沙漠”。而诸葛亮用了长达二十七年的时间,却始终只能偏居西蜀一隅,直到病逝亦无任何寸进。作为蜀汉的军政总策划者,军事方面,前不免荆州之失,后不谏夷陵之败;内不能平羌、蛮之叛,外不能攘曹、孙之患。以十万之众劳师远征,六出岐山却无明显战果。用人方面更是远远不足,以至于“刘封惨死,魏延压郁,李严惶恐,廖立怏怏,而诸人均无大过”。反而姜维好功,杨仪狷狭,子瞻无才而并皆贵重,令世人不得不思索一番。治国方面,诸葛亮也略显不及,北伐期间有过数次民变,可见治下的西蜀并不特别安定。综上,诸葛亮的功业以及在用兵、识人,治国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及王猛。

曹操作为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最终能够统一北方,功业方面与王猛相当。然而一生中败绩太多,讨董卓败于荥阳,战吕布败于濮阳,征张绣败于宛城,讨孙刘败于赤壁,在濡须败于甘宁夜袭,在战役指挥上失误过多。在用人方面,用夏侯渊镇守汉中,派于禁援助襄樊,都是失策之举。仅其战役的胜率而言,与王猛的百战百胜,所向披靡,也无法相比。

吴起善于用兵,军事才能和理论水平不亚于孙武,后人并称两人为孙吴,同时,吴起又是著名的政治改革家,与商鞅并驾齐驱,然他杀妻求将为自己博取功名的做法,一直为后人所不耻。也正因吴起的名声有缺陷,所以遭到很多毁谤排挤,一生没遇到像苻坚那样的明主,辗转于鲁国、魏国、楚国,最终却未得善终。虽然起到了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但在开疆拓土方面与王猛同样不能相比。

李靖是军事大家,灭萧铣、灭辅公,平突厥,平吐谷浑,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后来入朝为相,但处世谨慎,治国上未有建树。

因此以治国能力、功业或统帅能力而论,这些出将入相的历史人物与王猛相比,均各有缺陷,不如王猛全面。

总之,王猛的全面性可以说无与伦比,然而也正因为他太全面,所以在各个方面都只能达到历史一流水平而无法达到顶尖水平,他的统军能力比不上大唐军神李靖、比不上“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的吴起,也比不上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而他对经济的改革措施也仅是继往并未开来,没有像北魏时期李安世制定的“均田制”那样继往开来的成果。但历史上的专才固然可贵,全才却更加凤毛麟角。以本人拙见,王猛在中国古代将相群中,属于超一流的将相,全面性堪比王猛的可以说极其稀少。只因他为氐族政权效劳,且前秦国祚较短,处在十六国乱局,故世人毁谤者众多,赞誉者寥寥,小说家也很少有人为之演绎。以至其玉埋昆山,珠湮蚌海,未曾享受他应享有的历史地位。倘王猛得寿不死,苻坚也不会有九十万大军的淝水惨败,前秦帝国甚至能够统一天下。现在,我们应该本着公正客观的态度,来恢复他应有的历史地位。

猜你喜欢

王猛慕容
什么是《清明上河图》,现在就带你研究
明天又是崭新的一天
Holism in Education
不!这不可能
对抗肿瘤,营养“给力”
美是不断生长的
勇于试错是进步的开始
王猛仁作品
世界若只如初见
胸怀宽广才能走好官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