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楚女献瑞下的虔诚之心

2018-11-12印悦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4期
关键词:祭祀

摘 要:无论荒芜,无论贫贱,内心永远保持虔诚,这就是楚人对待祭祀的态度,这也正是易至群老师的《楚女献瑞图》想要传达的。如今春秋已逝,但巫楚文化中的祭祀未曾完全被时代的漩涡冲走,虽形式已不似以往,但却仍被无数虔诚之心照亮前行。

关键词:楚女献瑞;祭祀;虔诚

作者简介:印悦(1997.8-),女,汉族,山东东营人,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2015级本科在读,专业方向:广告学、网络传播。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4--01

在楚文化的研究中,一直将巫文化视为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学者也称之为“巫楚文化”。其形式简而言之就是我们所说的“祭祀”。在古代社会,由于对神明的信奉,祭祀倍受人们的追捧,上至君王皇室,下至平民百姓,无不祭拜天地。易至群老师便根据巫楚时期人们的祭祀活动,运用中国画的笔法,创作了《楚女献瑞图》,再现了在古代科技不行,人们对于天地信仰的虔诚与安宁。

一、走近《楚女献瑞图》

第一眼看到这幅画,就一个字——美!

整幅画呈现的是身着素衣的楚女,双膝跪地,手捧祥瑞,向神灵虔诚地进行祈福仪式,四周亮着明黄的灯彩和荧荧烛火,一种类似于凤凰的神鸟图腾展翅,似在热烈地燃烧。

个人认为,此画有三妙。

(一)一妙,妙在色彩。

细看画,背景的“黑”让人联想到此时的供奉仪式发生于一个比较暗的庙宇或者荒野之上,这与楚国夜晚祭祀的独特传统相契合,充满了神秘与玄妙。“红”代表着荧荧烛火,一方面说明“献瑞”为楚人所重视,象征着香火旺盛;另一方面象征了神明显灵,福瑞呈祥。这一点于画中类似于凤凰的图腾也可以得到体现。黄色的灯彩中和了红与黑的浓烈,也提升了整幅画的明度。女子一襲白衣,干净如斯,纯澈于心,没有夹杂一丝杂念,满心虔诚,她一定满怀对于上苍的感恩之情,上苍也会因此赐福于她以及家人。绯红的面颊与红润的唇代表着一种健康,相由心生,更是内心的一种平静与适意的反映。

《楚女献瑞图》中大面积红黑两色的搭配使用构成了画面中的“重”,楚女的素净与明明灯彩共同成就了画面中的“轻”。在色彩的冲突之中,达到了一种协调的稳定。

(二)二妙,妙在笔法。

整幅画的线条粗细错落有致,用笔浓淡相宜。

女子的形构十分细腻。柔和的脸部轮廓,一弯柳叶细眉,纤长的睫毛似乎根根可见,手指纤细好似柔软无骨,微翘的兰花指的细节刻画也十分逼真地还原了楚时女子的形态。这一部分的笔法,轻而准。

再看女子身上的衣带,大块儿墨色的点染使其自然地形成晕染的色差,从而看上去更加轻薄剔透,增添了随风而舞的灵动之感,仿佛飘于空中。臂袖上的褶皱用较粗的线条不深不浅的一笔扫过,显示出衣袖宽大却布料顺滑。笔法力度的考究真实地再现了楚时女子“长袍大袖,袖有垂胡”的服饰特点,作者的心细可见一斑。

神鸟的图腾深而粗的线条可以算得上是画面中最深刻的部分,十分逼真而真切,寓意着福灵显现,凸显其重要的地位。画面中红色的部分,以向上点画的形式呈现,似燃烧的火苗,旺盛而跳动,让整个画面处于神圣而热烈的氛围之中。

(三)三妙,妙在构图。

此画名为《楚女献瑞图》,可以看到,画面正中间便是楚女的形象。这种居中式的构图一下子切中主题,明了直白。

楚女与神鸟图腾通过局部的遮挡,在构图上表现出前后的错落,极大地延伸了整幅画面的空间感。明黄的灯彩通过大小的差别形成远近之分。这种排列组合不仅没有使画面出现多余的“满”,而是使画面内容得到了充盈与丰富,十分巧妙。

《楚女献瑞图》中,不论是服饰的形貌,还是夜晚祭祀这个设定,这些细节统统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楚时文化的了解程度之深刻。红,黑,白,黄,四色的色彩搭配可谓“瑰其彩”,楚女的形态刻画可谓“魅其韵”,粗细浓淡的线条笔法可谓兼顾了“浑其厚”、“强其骨”。只有内心在文化层面拥有足够的积淀才可以在创作时如此游刃有余。

二、祭祀文化的今夕呈现

这幅画是楚时人们进行祈福活动的真实写照,放眼今夕,祈福成为了 祭祀的主要目的。不禁令人联想到北方地区每每过年时大年初一的早上,家里的女人也会在自家庭院摆上水果珍馐,托袅袅香烟带去对于上苍的感恩之情,并祈求来年的庇佑。如果在古代人们信鬼神是因为愚昧无知,现今科技发展的现代社会鬼神之论不攻自破,人们的这种祈福行为便不能简单地被认为是一种落后的糟粕现象。就如同现今散布在全国各地的寺庙,来往之人络绎不绝,青烟袅袅,香火旺盛。由此可见,祭祀在现今社会更多是人们一种信仰与祝愿的寄托,无关对于玄幻的灵术的盲目追求,只是内心一份虔诚的寄托,在处于这纷繁复杂世间的心多一处安宁之所栖居。现代社会赋予祈福活动更多以朴素的情怀,变化成为一种美好寄托的象征性行为。祈福仪式从古至今代代流传,在时代的浪潮中涤荡地愈发理性,这种理性也是在引领人们的行为回归祈福朴素的本质上,这也正是体现了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当然,对于祭祀活动本身,我们万万不可将其神化,也万万不可沉溺,只当是心灵栖居之所,寄托一份美好的祝愿,如此方可。

如同易至群老师所讲的“楚辞天授”,这副《楚女献瑞图》的的确确传达出了与天意通,福瑞呈祥的吉祥之气,中国画写实与写意具备的画风向我们清晰地再现了楚时人们祭祀的样貌,让我们在领略楚人虔诚纯澈的内心之余,不禁赞叹中国画的伟大。

猜你喜欢

祭祀
土家族梯玛神歌的特征和社会功能
试论《蛙》中的民间文化
高古玉首佩饰演变简析
浅析《九歌》祭祀与戏曲之关系
简论瑶族祭祀文化的特点
红山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明起源之路
辰河高腔传承谱系与科仪
撒尔嗬与梯玛文化的关系探究
清入关前后谒陵礼仪的演变
牛神之食:侗族黑色糯米饭的象征文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