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要做好三个“做强做优做大”文章
2018-11-12刘其先田锦川
刘其先 田锦川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国企要继续做强做优做大,那种不要国企、搞小国企的说法、论调都是错误的、片面的,任何怀疑、唱衰国企的思想和言论都是错误的。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10月9日召开,会议要求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胆务实向前走。推进国企改革,需要统筹实现国有资本、国有企业、国有人本(国有企事业体制内的经营者、管理者、劳动者的统称)三个“做强做优做大”。
到位所有权、落实收益权、担当增值权
财产权被视为人类社会存续和发展的基石,在西方经典政治理论中,财产权被视为“最根本之自由”。我们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国情对标国际标准,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
一是从制度上把所有权归结到位。既然国有资产(国有资本)为全体人民所有,而人民行使权力的机构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那么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资管理情况,是应有之策。这样在制度层面把国有资产所有权实际归位于人民的重大战略举措,党中央已经作出。通过这种制度设计,国有资产产权委托代理关系实现相对闭环和有效归位,国有资产所有权“虚置论”就失去了市场,当然下一步还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二是从路径上把收益权落实下去。除划转国有上市公司股权给全国社保基金外,我们既要全面全覆盖地落实《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从国企取得“分红”;更要“打通最后一公里”,惠及全体人民。我们建议:可将国有资产(目前所有者权益约60.6万亿元,按约14亿人计,国民人均国有权益约4.3万元)视作全民股权池,人民国有权益可在某人去世后以一定额度(4.3万元,可根据具体情况由全国人大立法确认)抚恤金的形式,交其继承人领取,由于人数较少,不会造成国有资产全部瓜分、酿成苏联之祸。按每人去世4.3万元国有权益“抚恤”,以我国每年公民死亡890万人计,每年需要国有资产净资产不足3900亿元,无论是财政还是资本收益金均能支付得起。
三是从方式上把增值权担当起来。十九大报告提出: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在新时代强调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意味着对国有资本的全面盘活,其物质形态既可以是国有独资、全资企业,也可以通过混合所有制成为国有控股或参股企业,比如中国建材、中国联通、中集集团(招商局集团和中远海运集团两大央企均衡持股但不实际控制)、绿地集团(上海国资系统两大国有股东合计持股46.37%,但公告承诺不作一致行动人,董事长张玉良合伙人团队持股28.79%作第一大股东)、万科(深圳地铁为第一大股东)等。总之,只要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形态都可以尝试。再比如,對高新、媒体、渠道企业等人力资本在企业发展中占有更重地位的企业,国资可作为创投资本占大股,而代表人力资本的经营和技术骨干入股,其持股绝对比例不必过高(但又能在个人财产中占重大比例),实现内部人力资本和外部创投股东利益真正捆绑:在这种情况下,国资即使占大股也可放权人力资本团队管理,而不必要强调控制力,以追求企业成长价值,使资本搭乘智力创造的价值便车而增值。
在一些领域通过混合所有制放大国资
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国企和国有经济必须发展壮大。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与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味着进一步推动国资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方向聚焦,而不是包罗万象、包打天下。在支撑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政权的硬约束下,当前国有经济比重退让的空间已经很有限了。一个解决方案是打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当然其中一些领域必须是国有控股或国家控制。
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企,是基于通过国企为代表的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来确保社会主义制度、服务好人民政权来讲的。从这个角度,宏观上需要一些领域通过混合所有制放大国资控制范围、控制力:通过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放大国资,提高国资的运作效率和水平,促进各种所有制资本的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建材集团混合所有制的覆盖面达85%,用400亿元国资控制吸引1000多亿元社会资本,撬动近6000亿元总资产,显著放大了国资功能。国家开发投资集团80%的项目是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其中混合所有制企业占80%,每1元钱的投资能带动3元钱的社会资本投入,国资带动、影响作用明显。微观上,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治理机制要强调国资或国家控制权。第一种情况,在同股同权规则下,若没有对企业的控制权,就无所谓有国资控制力;有了企业内部控制权,还应当考虑国资撬动力(同一企业内非国资与国资量比)。如何既保持内部控制力,又能撬动更多非国资,寻找二者均衡,这需要关注。第二种情况,双层股权结构或国有特殊管理股、黄金股等情况下,国家可用极少量国资控制混合所有制企业,以更好服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
当然,受国资控制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即广义国企,在宏观上必须明确功能定位,保值增值是基本追求,但绝对不是唯一追求,反而更多的是配合发挥宏观调控、保障基础供给等政治、社会功能,这就需要出资人机构对其进行分类考核评价,引导其摆脱与民争利的倾向;在微观上必须体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特征,探索生产资料联合劳动者共同所有,而不是让劳动者沦为“打工仔”,这就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国企的“人本”。
倚重企业家、壮大主力军、激发主人翁精神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追求和崇高理想。十九大报告强调: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由此启发我们,一定要以人为本,提升国有人本质量、做大国有人本规模。
要高度重视企业家作用。随着智能经济时代的到来,货币资本过剩、人力资本短缺,新兴企业正由财务资本导向向智力资本导向转变,比如小米、阿里巴巴等公司更加倚重企业家团队作用,采取双层股权结构、合伙人制度等新形式都是为保障企业家对企业的影响力。国企一定要集聚、激活企业家队伍,而不是只讲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不讲国有人本保值增值。国外经验,比如瑞典卓有成效的国企改革证明,不触碰所有权同样可以取得硕果。瑞典将国有资产划分为政策和公共商业资产,把公共商业资产划拨国家财富基金。基金在财务透明、目标明确(即企业价值最大化)、相对独立下实行商业化运作。瑞典政府成立的国家财富基金,其运行和其他市场化的私人机构没有任何区别,聘请最优秀的专业团队管理,极大提升了国有资产管理效率。我们要借鉴先进经验,加快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导入和试行,在中央企业集团层面可从推行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较为成功的新兴际华、中国医药等央企先行先试、探索路径。另外,在推动国企与机关等交流过程中,要切实把“企业家素养和能力”作为体制内其他精英转入企业家队伍的基本准入条件。
要大力培育主力军队伍。要着眼于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促进产业工人全面发展。这是因为,工人阶级是我国领导阶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当前国企拥有4000多万职工、近80万个党组织、1000多万名党员,这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骨干力量,把国企建设好,有利于把工人阶级作用发挥好,也必须全心愿意依靠好、服务好、发展好他们。但从比重上看,当前国企用工总量仅占全国职工总量的10%,国企党员总量比例也逐渐减少,加之这些年国企改革走的是抓大放小的路线,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特征更加明显,从而导致国企吸纳就业能力越来越低,就是人们常说的“体制内”力量已经薄弱。而通过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将更多的人才资源纳入“体制内”,从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要充分激发主人翁精神。通过股权、期权、其他效益与工资联动等同创共享机制和培训开发等赋能授权机制,坚持物质和精神手段两手抓两手硬,把广大员工特别是骨干与企业利益长期捆绑,让员工的追求与企业发展同向,使之成为企业的“主人”,极大调动员工积极性、充分激发主人翁精神,从而实现员工能力与企业竞争力的“共进双赢”。
总之,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的重要实现方式,而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人本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根本智力保证。在新时代推进国企改革,我们要着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人本,并将其协同统一于国有企业这个基本载体之中,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作者分别系新兴际华集团董事会秘书、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