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教学模式与煤化工教学工厂浅议

2018-11-12孙焕红李霞

科教导刊 2018年20期
关键词:煤化工实训教学

孙焕红 李霞

摘 要 本文简述了国内外实践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了“模拟公司模式”的开展、特点及应用状况。分析了煤化工教学工厂产生的必要性,功能、特点及运用情况。

关键词 煤化工 教学工厂 实训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7.051

On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and Coal Chemical Engineering Teaching Factory

SUN Huanhong, LI Xia

(Ningxia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Yinchuan, Ningxia 750021)

Abstract This article briefly describ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model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simulation company model." Analyze the necessity, fun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of coal chemical engineering teaching factories.

Keywords coal chemical; teaching factory; practice training; teaching

1 實践教学模式概况

1.1 国内研究概况

对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我国高校实践教学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实际,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形成了几种综合性较强的教学模式,如梁建军等提出的“一主多元”实践教学模式,即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始终以实践教学为主线,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同时采用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内容、形式、方法、考核、场所。如卢琴芳提出的“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即校内课堂实验、校内仿真实训、校内基地实训与校外基地实践为一体的化工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它很好地解决了实践教学循序渐进、内外结合问题。如王德才提出的项目导向模式,即通过精选真实项目、项目精心分解,让学生在学习案例的同时,掌握专业技术,进而培养项目开发能力。同时,将教学放在同一教学时间和教学地点开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实现“教、学、做”的完美统一。以上实践教学模式多是针对整个实践教学体系,或是较独立的实践教学单元,并未对大工段流程及仿真工厂内的实践教学做过多阐述,且相关的文献报道也较少。

目前,煤化工企业对员工培训存在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企业专业性教育培训力量薄弱。多数依然采用师徒“传帮带”方式,虽然入手较快,但学习质量良莠不齐,眼界局限性较大,缺乏对企业、设备、工艺流程的深入了解,难以较快速地融入企业文化之中;部分企业的教师多以生产人员兼任,无专业性授课经验,讲授内容凌乱,学员学习效果较差。因此,通过资源整合,开展校企合作,是企业提高员工素质、促进生产、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010年,学者吴立威等提出并运用“模拟公司模式”用于学生的教学,是指课程开始前,将学习的内容与所需的职业能力告知全体学生,并根据学习项目的要求设定相关工作岗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性格特点进行岗位申报,然后将不同岗位的学生组合成多个分公司(车间),并选举产生一名执行经理(车间主任)负责该公司(车间)的各项目学习与协调工作。在各分公司(车间)产生后,教师将课程内容分解成多个具体的工作项目,以实际项目为载体,将学习过程融入实际项目工作过程中,要求各分公司(车间)模拟真实的情景,以项目为导向,通过目标明确任务,分解课堂。该教学模式类似企业人员、机构组成和运行制度,能使学生尽早进入企业员工的角色,在一定的企业文化氛围中,真题真做,自觉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员工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实现自主学习和同步学习的目标。相比学生,企业员工更熟悉企业的组成和运行模式,培训时更易接受“模拟公司模式”。因此,这种教学模式,无论对于学生还是企业员工,开展大工段煤化工仿真工厂的实践教学(培训)都具有借鉴意义。

1.2 国外研究概况

国外比较典型的教学模式有德国的“双元制”模式、以加拿大、美国为代表CBE模式和澳大利亚TAFE模式。虽然各有其名称,但有着一些共同的特征,彼得 J 弗兰克斯将这些概括为: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指导完成的应用型学习;通过合作教育计划,建起大学与社会更为密切的联系;学生除了课堂学习以外,还掌握了实产技术或工作本领。所以,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国际公认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

此外,目前在国内外比较有市场还有如“项目教学模式”、“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情景认知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等,这些教学模式可以给实践教学或企业培训提供很好的借鉴,但借鉴效果如何还需要不同类型的院校作以适当调整,采用适用本校的最佳教学模式。

2 煤化工教学工厂

2.1 产生的必要性

根据现代煤化工生产的特点,对即将入职及在校学生开展接近企业生产的教学,使学生未出校门便已熟练掌握企业真实生产的工艺流程控制、生产操作方法、设备管理维护、安全管控等技能,缩短学校学生与企业员工的转变距离是十分必要的。

另外,煤化工企业对员工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但企业的真实现状是: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大多数员工日常操作没有问题,但由于没有经历企业原始开、停车,很少参与事故、故障处理,对煤化工生产认识比较局限,当出现较深层次的技术问题时往往束手无措,无法快速应对,只能求助于企业为数不多的老工人及车间管理人员。但是员工此类技能的提升不可能在企业内部,通过频繁开、停车或设置故障对员工培训来实现。

因此,无论是煤化工专业的学生还是从事煤化工生产的企业工人,对相关技术、技能培训的需求很大,但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在企业很难顺利开展相关的实践教学与培训。

2.2 功能及特点

为解决凸显的此类问题,模拟企业真实生产的现代煤化工教学工厂出现。它是在前期充分进行企业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选取现代煤化工真实生产工艺和设备,将硬件设备与仿真软件相结合的大型煤化工教学工厂。它的建立克服了传统化工企业运行中的高温、高压给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带来的不能亲自动手操作的弊端,创新开发了煤制甲醇、甲醇制烯烃、烯烃聚合及煤制油生产实训教学技术和实训装置,突破了新型煤化工教学只能局限于仿真和独立单元操作的瓶颈。在煤化工仿真工厂内,学员可以在大型化工装置上动手操作,既能进行煤气化、合成气净化、甲醇合成、甲醇精制、甲醇制烯烃、烯烃分离、烯烃聚合、费托合成、尾气脱碳、废水处理、油品精制与分离等工段的冷态开车、正常停车、紧急停车、正常运行、设备维护、仪表使用、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技能操作训练,又能进行工艺指标控制操作技能训练,还可以通过安全手段设置各类企业生产中出现的故障,用来训练学员在面对各类紧急状况时能冷静分析、正确处理并排除问题的能力。因此,它的建立对学生实践教学,企业培训,社会服务产生重要影响。

现代煤化工仿真教学工厂为共享型实训基地,服务对象是化工类专业学生和企业,化工类专业学生通过具有真实工艺流程、真实生产过程、真实职场氛围、真实企业文化的仿真工厂内学习,对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缩短就业适应周期,尽快融入企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开展企业培训,能提高员工技能,拓宽并加深对煤化工生产认知,还能降低企业培训成本,促进校企合作。

2.3 运用状况简析

根据新闻报道获知,截止目前,已有多家高校和企业引入了现代煤化工教学工厂,有煤制油、煤制烯烃全流程级别的,也有煤气化、变换、净化、甲醇合成、费托合成等某个工段的。无论规模大小,为了充分发挥教学工厂的功能,各引进单位都进行了多种运行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提升了教学质量。引入了煤化工教学工厂后,教师上课的形式发生了改变,不再是书本、课堂、作业单一形式,更多的是根据需要,老师带着学生穿梭于管线、设备之间,拿来即用,现场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参与,模拟企业开停车,事故应急处理,安全演练等;更多的是教师即是师父、技术员或车间主任身份,学生就是岗位上的员工;更多的是对学生的考核可以完全能按照企业考核模式进行,不再是单独的看书、背题和答卷,学生欣然接受,老师也轻松。不仅如此,以教学工厂为依托,形成了一批理实一体化课程,质量较高的精品资源课,相关的科研课改课题,这些又都促进了教学的开展。

(2)促进了校企合作。之前,由于学校受实际条件限制,很少能对企业员工开展高质量的培训,大多开展一些理论知识讲授。引入教学工厂后,学校完全能提供真实岗位的培训环境,提升了培训水平,能吸引了更多的企業参与。校企活动的频繁开展,有利于校企合作,促进教育质量提升,促进员工技能提升。

(3)增强了本单位的社会服务功能,提升了影响力。引入教学工厂后,不但能开展本校学生的实践教学、企业员工培训,还能为周边高校学生、社会人员进行毕业实习、技能培训与提升,通过实现其共享功能,增强了引入单位的社会服务功能,提升影响力,提升创新创收能力。

但是,尽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煤化工教学工厂功能开发的深度不够,大多引进单位在理论教学或培训过程中,只注重工艺的讲解和设备认知,而开停车训练、故障处理、参数控制等训练项目只占很少的课时或没有;其次校企合作层次浅,大多学校完成企业培训后,很少开展后续合作,没有培训效果反思,没有软硬件运行状况改进,没有是否取得了校企都满意的效果调查,更没有什么校企开发课程、修改人培的合作;最后教学时间短,学生或员工在教学工厂内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给足一定的课时才能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但很多时候因为课时量太少,培训只能浅尝辄止或演变成一个走马观花的过场。

3 结语

总之,煤化工教学工厂的实践教学模式应符合煤化工企业工作规律,模拟实际的工作场景,这样培训出来的化工工作者才能更好地适应岗位,缩短入职适应期,才能被企业所认可,因此,“模拟公司制”模式无论对于学生还是企业员工,开展大工段煤化工仿真工厂的实践教学(培训)都具有借鉴意义。现代煤化工教学工厂有别于一般的实训中心,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功能,能完全以员工身份来培训学员,它提升了高校的教学质量,促进了校企合作,增强了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提升了影响力,但在运行的过程中仍存在功能开发深度不够,校企合作层次浅,学时安排不合理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度宁夏回族自治区级高职院校教学工程教学改革项目“煤化工仿真工厂实践教学运行模式搭建”(宁教职成办[2017]67号)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德才.基于项目导向的高职综合课程开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2.

[2] 李伟.关于煤化工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3(70):195.

猜你喜欢

煤化工实训教学
煤化工生产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煤化工专业建设探讨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浅析压缩机在煤化工工艺中的应用和实践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