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传统教育科研的转型发展
2018-11-12左坤朱小琥席晓圆
左坤 朱小琥 席晓圆
摘要:如何向教育智库转型是目前教育研究机构面临的重大问题。在共建“南京教育智库”暨“新時代基础教育科研的使命”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主要围绕新时代基础教育科研的内涵与使命以及现代教育智库的定位与特点、研究内容与工作重点、发展与期待等议题展开讨论,对南京教育智库建设与新时代教科研品质提升有很大的助益。
关键词:南京教育智库;基础教育科研;教育科研转型
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7A-0117-03
2018年5月29日,由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与南京晓庄学院教育研究院主办的共建“南京教育智库”暨“新时代基础教育科研的使命”研讨会在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召开。来自江苏省教育评估院、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南京大学、南京晓庄学院、南京市教育局等高校、研究部门与行政机关的10多名领导、学者参加了会议。
会议主要围绕以下几个议题展开讨论。
一、新时代基础教育科研的内涵与使命
围绕新时代基础教育科研的使命与南京市教科所的职能定位,市教科所所长左坤指出:基础教育科研要树立“大教育科研观”,南京市教科所初步确立了“做朴素的教科研”的价值取向,抓牢“研究+服务”的基本职能定位,围绕“紧”字,走好三条路:一是紧扣教育发展方向,瞄准教育科研前沿,做实研究与实践;二是紧跟教育改革形势,引领主流教育价值,服务好南京教育;三是紧贴基层意愿需求,服务办学水平提升与教师专业成长。
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认为,只有对新时代基础教育科研的使命有深刻认识与把握,才能有南京教育智库品质的提升。首先,新时代基础教育科研应该有大视野、大格局、大追求。南京市要把自己放在全国教育科研大的坐标体系中,去思考自己处于什么地位。其次,要履行新时代教育科学“立德树人”的使命,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南京市基础教育科研推动教育智库建设、推动教育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为培养时代新人打下基础,因此要寻找南京市“立德树人”的基本路径与育人模式。第三,基础教育科研的使命要扎根中华大地,树立文化自信。要立足中华文明传统,彰显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国特色、教育科研的中国特色。南京教育智库要搭建一个彰显南京教育特色的平台,与全国对话,与世界对话。第四,南京教育科研要高举三面旗帜,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二是陈鹤琴活教育,三是斯霞爱的教育,形成南京市基础教育发展的核心理念、核心精神。
二、现代教育智库的定位与特点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彭钢就智库的定位问题,提出要把握现代教育智库和传统教育科研的异同。他认为,决策咨询不是智库与非智库显著的区分标准,传统的教科研部门本身也带有决策咨询的功能。以江苏省教科院来说,20世纪80年代初参与江苏省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苏南教育模式研究、创新教育研究,到近来开展创业教育研究,再到今天做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都是在做决策咨询。彭钢主任强调,现代教育智库有几个重要特点:一是以项目为中心。如江苏省教科院、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的教育现代化研究院,完全靠项目驱动。发布项目后,全省各个高校的教师都可以参与研究。二是开放办院。教育现代化研究院成立后,邀请了南京农业大学的教授参与成立了教育经济研究所,邀请南京大学相关教授参与成立了教育比较研究所,省教科院内部也成立了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所。三是强调项目主要为短期项目,研究需“短平快”。这三点是传统教科研所不具备的。
《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社长金连平强调在智库的建设与发展中要处理好“三对关系”:一是独立性与依附性的关系。教育研究部门与行政部门的关系应该是“若即若离”的关系。一方面不能靠得太近,教育科研部门不能成为行政机构的“秘书处”,要有自身的研究独立性。另一方面,又不能离行政部门太远,要为政府教育决策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二是政策阐释性研究与预警式研究的关系。目前的智库多是对行政部门出台的政策进行解读与宣传。这种研究固然需要,但是最为需要的是“预警式”的、“侦察兵式”的研究。领导还没有发现问题,智库已经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进而影响教育相关政策的制定。三是问题导向研究与基础研究的关系。问题导向研究对于智库来说是需要的,但没有基础研究累积的“短平快”问题导向研究是缺乏质量的。要重视、鼓励长期的基础研究。比如省教科院孙孔懿先生长期研究的“素质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家”等问题,虽然离教育行政决策似乎远一点,但是这种长期的基础研究非常重要,对“短平快”的项目研究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南京大学操太圣教授特别关注智库建设与高校学术管理之间的关系。他认为,高校教师所开展的研究多基于自身的兴趣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当然也越来越会关注现实问题之解决。而智库是以解决实践问题为导向,以服务教育行政部门有效决策为目标,强调时效性和情境性。两者定位的差异影响到后续一系列工作的协调,如高校评价教师更关注其研究成果在高级别期刊上的发表情况,而智库对研究人员的评价最看中其研究报告和政策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的情况。这就使得智库建设与高校学术评价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同,需要高校适时调整教师管理的方式,重新定义高校教师的工作范畴和内容,明确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否则高校教师参与智库研究的积极性就难以激发起来。
三、现代教育智库的研究内容与工作重点
成尚荣认为,智库研究要分类,从而形成智库研究内容的结构。第一类是当下热点难点的研究。比如社会培训机构问题、小学“三点半”问题、集团化办学问题等。第二类是基础性研究,是对教育基本问题的研究。基本问题解决了,对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有很大帮助,教育热点难点现象背后往往隐藏着教育基本问题。第三类是前瞻性研究。智库虽然为行政服务,但同时也有自己的使命与独立性,这样才能有研究的前瞻性,引领教育改革发展。例如,人工智能的问题就很值得研究。
江苏省教育评估院副院长周明强调教育智库的工作重点,一是要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局、重点难点开展研究,要着重研究落实国家、省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关键政策举措。二是要重视研究几个教育发展的“关键词”,如“教育现代化”“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发展政策”等。围绕“教育现代化”,南京教育智库要在南京教育现代化发展中拥有话语权。“教育高质量发展”涵盖学前教育的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的优质多样发展、职业教育的优质特色发展、特殊教育的优质全面发展等等,这些都是研究的内容。聚焦“教育发展政策”,突出政策研究的前瞻性,强调对未来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省教育评估院每年都开展教育现代化监测,坚持连续公开出版监测报告。2017年,编制了“十三五”省教育资源盈缺预警报告,并呈报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江苏省大班额现象、师资短缺等问题做了及时预警。
晓庄学院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刘大伟十分认同周明的观点,他指出: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所未有地提到了几个教育问题,如大班额问题、学生放学托管的问题以及学前教育管理的问题。他希望未来能与南京市教科所合作,逐步推进这三个问题的研究。以弹性离校为例,目前南京的做法已经得到了教育部部长的称赞,应该继续深入研究,提炼出南京弹性离校的行动模式,并向全国推广。
四、现代教育智库的发展与期待
周明认为,现代教育智库要努力做到有为、有声、有色。“有为”就是现代教育智库要在教育发展热点难点问题与教育现象方面要有深入研究,对教育决策与教育改革发展发挥应有作用。“有声”就是现代教育智库要在南京乃至江苏教育发展重大问题上要发出自己的声音,需要出版一些有较大影响力的报告。“有色”就是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发挥科研先导的积极作用,形成自己的特色。要注重研究的持续积累,无论是研究名教师成长、课题推广,还是研究科研能力提升,都要有长时间的积累。要加强研究团队建设,壮大研究力量,坚持不懈做下去,这样才能做出特色。
针对目前教育智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彭钢强调,现代教育智库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机制问题。现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办法不能适应教育智库运作的需要,不解决机制问题,教育智库的运行将得不到有力的经费支持。此外,在评价机制上,要有科学的评估标准。省委省政府编印了智库专报,每期会挑选好的文章刊登出来,被刊登出来的文章按评分机制算分数,以此来考评智库;鼓励智库在《新华日报》《光明日报》《群众》等报刊发表文章,从影响范围来考评智库。同时,在科研运行机制上,要实现规范化,课题、报告等管理评审要规范,要进行严格的学术把关。
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利明提出对南京教育智库发展的四点期望:要合理定位,努力实现双方合作效益的最大化;要凝神聚气,重点攻关一批南京教育发展亟待研究的项目;要整合资源,以重大项目的研究培植一支优秀的科研人才队伍;要科学谋划,做好双方合作的整体设计与过程管理。此外,南京市教育局金建新处长、陈尚军处长结合行政机关特点与自身工作部门的性质,也对南京教育智库提出了殷切期望。他們都认为,一方面行政机关处室“事务性”的工作比较多,较少有时间深入系统地研究教育问题,需要借力教育智库开展系列相关研究,为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南京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掌握目前国内外基础教育发展的宏观和中观数据,但是由于缺少数据库的支持,相关数据很难搜集,例如同类城市的教育发展情况、评价指标体系等等。因此,希望南京教育智库和相关部门携手开展此类研究,更好地支持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
责任编辑:杨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