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通全民健身在农村的“最后一公里”

2018-11-12丁爱波王欣芳

齐鲁周刊 2018年34期
关键词:武术队菏泽最后一公里

丁爱波 王欣芳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村稳则天下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广大农民擘画了宏伟而美好的蓝图。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乡村文化体育的繁荣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体育虽然不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但乡村振兴却离不开体育。按照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摆脱贫困的总要求,体育对此可以精准发力。

如何找到乡村振兴的体育切口?今年7月,“武术之乡”菏泽研究通过并印发了《村级全民健身全民健康“十个一”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十个一”),在齐鲁大地乃至全国,率先吹响了体育扶贫、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强音。

一块健身场地、一副篮球架、一面锣鼓、一支队伍……记者在菏泽走访时发现,“十个一”工程精准地找到了体育如何下沉乡村的具体路径。在一些地方,篮球赛、广场舞、武术队的兴办改变了当地的生活习惯,对乡风文明、村庄凝聚力、脱贫攻坚形成了明显的促进作用,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正向力量。

太祖洪拳的百年传承

台风“摩羯”刚过,天空还时不时地落下几滴雨点,但这影响不了菏泽市鄄城县彭楼镇东范庄村民的体育热情。

东范庄文体活动站的广场上,广场舞队、太祖洪拳武术队,正在这里训练,队员们穿着正式的比赛服,一招一式,随歌舞动,引来围观村民的热烈鼓掌。

范跃腾今年9岁,是鄄城县太祖洪拳武术队少年组的一员,打拳时间,不过半年,但在老拳师的教导下,每一个动作虽带有稚嫩的痕迹,但沉静而洗练的风范已经显露出来。

他已经获得了人生中的第一块金牌。前不久,在菏泽市举办的海峡两岸第六届武术大赛中,他斩获太祖洪拳少年组比赛头名,与哥哥范诗翊一起包揽了金银奖牌。

菏泽是众所周知的“武术之乡”,资料显示,包括太极拳、梅花拳、太祖洪拳在内的39个传统武术拳种在当地广为流传。东范村便是太祖洪拳在当地传承的“道场”之一。

东范庄自古尚武,据太祖洪拳武术队教练范殿东所说,太祖洪拳源于宋太祖赵匡胤,清末民初时,少林寺俗家弟子范殿荣习得此门武艺,范殿荣颇具侠义之心,一次路见不平的冲突中,他打伤恶霸,引来官府追捕。为了避祸,他又回到东范庄隐居,从此开启了太祖洪拳在这个小村庄的传承。

范殿东所学源于家传,他的父亲则受艺于范殿荣的弟子。范殿东生于1950年,今年已经68岁,打拳已有50多年历史,得益于这么多年的锻炼,至今红光满面,看起来不过50出头的年纪。

深厚的武学传统让东范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成立了村级武术队,器材室里泛黄的奖状、斑驳的奖杯记录了这个村的武术荣耀。破了蒙皮的鼓、生锈的刀剑,这些老物件摆在器材室中,向后来者展示着武术传承一路走来的艰辛。

“那时候,条件比较艰苦,但我们习武的热情都很高,就是不想让这门传统技艺在我们这儿失传。”鄄城县太祖洪拳武术队领队、太祖洪拳武术协会秘书长范贯洋告诉记者。范贯洋也是自幼习武,长大后做建筑生意,颇有积蓄。

东范庄是贫困村,练武的硬件设施相对简陋,范贯洋不愿看到武术在村里衰落下去,他自告奋勇,担任了武术队领队和协会秘书长一职,每年自掏腰包一万多元,为武术队购置各类器材,组织村民训练并到各地参赛。

范贯洋感激习武为他带来的变化。“一方面,我从小所受的武术训练让我身体受益很多,另一方面,代代相传的武德精神也让我在为人处世、事业拓展上有了更高的视野。”

让范贯洋更加欣喜的是,他看到了政府对当地传统武术的保护越来越重视、细化。今年7月,菏泽市打响农村体育攻坚战,政府主导实施村级体育“十个一”工程,东范庄的武术队便被囊括其中。

“菏泽是武术之乡,武术底蕴深厚,为进一步加大对菏泽武术的传承和保护力度,我们大力发展村级武术培训、竞赛表演和武术旅游。计划到2020年,每个行政村(社区)至少组建一支武术表演队伍。”菏泽市体育局局长李永辉告诉记者。

何为“十个一”?李永辉表示,“到2020年,我们要实现全市村级“十个一”工程100%覆盖,即成立一个村级文体活动站、固定一处文体活动办公场所、保障一笔专项文体活动经费、配备一名专兼职文体工作人员、建设一个文体广场、建有一条健身路径、培养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成立一支健身秧歌队或广场舞队、组建一支武术表演队、举办一场文体汇演或体育比赛活动。”

“‘十个一的最大特点是让体育真正下沉到了村级,让乡村体育有了真正可供操作实施的路径。”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广场舞的力量

除去武术队,广场舞队也被纳入到了“十个一”的覆盖范围。今年年初,在各种政策叠加效应下,彭楼镇东范庄新建文体广场。有了场地,村支部书记范恩士在鄄城县文体局的支持和帮助下也开始着手推进“十个一”工程,在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立了文体站,为文体干部解决了办公场所,美化了进出主路,并两旁设置健身器材;为村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同时开始组建武术表演队和广场舞队。

在组建广场舞队选择领队时,范恩士首先想到了张桃枝。

张桃枝自小成绩优秀,在北京读完幼师后北漂数年,终因大城市居不易而回到乡村。拥有十年教龄的张桃枝在邻村幼儿园做幼师,平日即负责舞蹈教學项目,前几年幼儿园所在村组建舞蹈队,也是张桃枝教授的。

但范恩士第一次找到张桃枝时,她却拒绝了。“每日早七点上班,晚七点下班,还要写教案备课、辅导孩子学功课,时间紧张,我怕耽误组队进程,因此拒绝。”另一个张桃枝没有明说的原因是,几年前她的丈夫受工伤落下病根,因不能做重活赋闲在家,全家都依靠张桃枝的工资生活。

范恩士没有勉强。他邀请邻村舞蹈队来做指导,还通过广播站吆喝大家积极参加,但一连几天,每日到场的只有三五人,还对邻村舞蹈队的“教学资质”提出质疑。

这期间,张桃枝家也连开数次家庭会议。“这是村里大事,你是教师,不应掉队。”公婆和丈夫的支持,让张桃枝决定接下这一任务。

3月底的一天,张桃枝亲自在村广播站播送了“招生信息”。当日八点,文体广场聚集了三十余名来学跳广场舞的妇女,此后,每天晚上八点到九点,张桃枝都带着村内妇女学跳广场舞。一支新舞蹈,张桃枝看两遍视频就能学会,遇到不协调的动作还能自行调整编舞。很快,舞蹈队人数不断攀升,最多时有上百人加入。

多数队员无舞蹈基础,肢体不够协调,也比较害羞扭捏,张桃枝拿出幼教的经验和耐心,着力培养骨干打造龙头效应,带动全队进步。目前,广场舞队成员保持在50人左右,学跳10支完整舞蹈,她们正在为下半年的汇报演出做准备。

据张桃枝介绍,广场舞队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得到了市县乡镇政府,以及村委的极大支持。“场地、音响和服装都是政府配备的,拉花等道具和所需U盘暂无拨款,是村支书范恩士个人出资垫付的。”而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张桃枝一家都参与到“十个一”工程中来:张桃枝是村内广场舞总领队,丈夫为演出事宜奔走,儿子则加入村内的太祖洪拳武术队。

受到“十个一”影响的不止张桃枝一家。范恩士表示,“以前村民下班就是喝酒打牌,产生许多不稳定因素。自推行‘十个一工程后,村民傍晚都集中到广场上来选择合适的活动,邻里关系也得到改善。”让范恩士以及村民感受更直观的是“十个一”对孩子的影响。“以前暑假,孩子们要么闲逛要么在家玩手机,自从加入武术队或舞蹈队后,他们都集中在广场,减少不安全和不健康的影响。据家长反映,饭量还都见长了。”

与东范庄相距不远的舜王城村同样组建了广场舞队。据该村妇女主任吕瑞红介绍,之前村內妇女也自发组织过舞蹈队,但不成规模也无规矩。自从“十个一”工程推广以来,村内的广场舞队和秧歌队相继成立,除了统一服装,还配套设备和道具。目前,村里的广场舞队有40人左右的骨干力量,她们从20岁到60岁不等,也在为下半年的汇报演出做准备,“我们的领队会编舞,独创舞蹈,与其他队伍从不重复,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舜王城村党支部书记刘秋礼告诉记者,彭楼镇舜王城村是全国18个中药材市场之一,具有完整的中药材产业基础,每年产值40亿元。这个200户人家的村子,家家有生意,因此少有人外出务工,对待体育的热情也格外高昂。

刘秋礼热爱篮球,他是个80后,2011年便担任了该村书记。为了支持球队发展,从2009-2016年,他每年都自掏腰包,为篮球队购置各类装备。他曾代理过洋河酒业,那一阶段,球队的全称是“舜王城洋河队”。

随着球队征战菏泽各级联赛,这样一支村级球队,也吸引了更多社会力量乃至资本力量参与其中。

从2017年起,球队的“赞助商”发生了变化,当地企业家——盟德教育董事长马新玉“接管”了球队,冠名商也随之变成了“盟德教育队”。

马新玉同样是个篮球爱好者,每逢训练日,舜王城村文体广场上总能见到他的身影,他还是这三支球队PK时的裁判:每逢赛季,村内先进行一场PK,才能决定派哪支队伍出征。

“鄄城文体工作不分家,‘十个一工程带动了全县文体活动的开展。”鄄城县文体局局长孙红军表示,下半年鄄城将举办农民运动会,除了各路拳法和广场舞,还将太极、健身气功、健身秧歌、柔力球等农民喜闻乐见的项目囊括进来。为了增加农运会的参与范围和持续效应,计划从9月开始进行预选赛,经过层层选拔,到12月份进行总决赛。“这将是菏泽第一次召开农民运动会,李永辉局长非常重视,建议我们在9月23日中国农民丰收节那天开幕。”据孙红军介绍,目前,农运会的相关工作都在快速推进中。

菏泽市体育局群体科科长李震告诉记者,目前“十个一”工程的推进工作取得了诸多进展。为了鼓励农民积极开展“十个一”工程,菏泽市已经下发锣鼓、演出服、音响等必需装备,同时将为每个村提供1500元/年的活动经费,由乡、县、市共同承担。

物质和资金赞助极大鼓励了村民的体育健身热情,鄄城县文体局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文剑告诉记者,目前,鄄城大多数村子已经组建了各具特色的健身队伍,武术队、秧歌队、广场舞等类型多样,不一而足。

文剑坦承“十个一”工程也面临一些困难。“鄄城县内文体资源分布不均,须进一步协调;具体到‘十个一工程,主要困难点集中在武术队组建上,有的村有拳法传承,武术队人数众多,有的村则没有习武传统,更缺少带队师傅。”下一步,鄄城县文体部门将对此作出专项研究。

打通全民健身在农村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1月24日,由山东省菏泽市体育局组织的菏泽市村级健身秧歌运动器材发放仪式暨村级体育总会(老年体协)成立大会在菏泽市会盟台举行。全市5042个行政村都领到了一套锣鼓镲健身秧歌运动器材,并成立村级体育总会和老年体协,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体育总会(老年体协)组织全覆盖,补齐了农村群众体育健身的“短板”,打通了全民健身在农村的“最后一公里”。

牡丹区马岭岗镇青丘寺西范村村委会主任范景华说,“我们领到这套器材后,村东和村西各组成一支秧歌队,村里将会更加热闹。”为使这些器材每天响起来,让村民都扭起来,市健身运动秧歌协会采取以培训班和“以赛代培”等形式,陆续为5042个行政村培训900余名健身秧歌社会体育指导员。

据了解,去年以来,菏泽农村体育环境大为改观,特别是在省体育局扶贫资金的重点倾斜下,截至2017年底,855个省定扶贫村、344个市级扶贫重点村、274个第三轮省派第一书记村的健身工程全部完工。除以上工程外,省体育局今、明两年还对菏泽2017年新增加的1148个省定扶贫村按照每村6万元的建设标准进行资助,总资助金额达6888万元。2018年先期资助菏泽新增省定扶贫村的60%,共710个新增省定扶贫村,资助金额4260万元。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乡村振兴,体育助力。李永辉告诉记者,此次政府主导实施《“十个一”工程》,是菏泽落实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落实国家、省级体育部门对农村体育工作部署,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向农村延伸,实现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农村群众基本的体育文化需求,满足农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行动、新实践。

开弓没有回头箭。李永辉说,目前他们正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拟定《“十个一”工程》实施的督导考核评价机制,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确保菏泽农村体育工作打一个漂亮的攻坚战。

“道虽迩,不行不至。”会走路,走对路,才能开辟一片新天地。菏泽,弥补农村体育短板,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实践行动值得期待。

猜你喜欢

武术队菏泽最后一公里
乡村振兴的“菏泽路径”
2019年底前山东菏泽境内三条高速可通车
菏泽牡丹,花开全新产业链——第27届菏泽牡丹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
Leadership Change: a Perspective from China
太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殊载体①
——以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武术队为例
高校高水平武术队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