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木丹心成其医道

2018-11-12王坤霞

醒狮国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本草纲目李时珍本草

王坤霞

淡泊名利恒存初心

荆楚之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蕲州(今湖北蕲春县),以药材之乡著称,亦于明朝中晚期孕育出一代名医。李时珍(1518-1593年),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他家世代从医,其父言闻为邑中名医,曾任太医院吏目。如此家学渊源,使得李时珍自幼便熟谙医理草药,也培养出一生的兴趣。

然而,李月池对儿子的人生另有规划。原来古时,业医者属“中九流”,尚不及工商阶层,李时珍的祖父就曾是“铃医”。李家不愿再受官绅之气,因此想让李时珍走仕途一路。可惜,他十四岁考中秀才后,三次落第,中举无望。于是,本就对八股文厌倦的李时珍,愈发只想与草木医书为伴。他向父亲表明坚定从医的志向:“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终于同意儿子的请求,加以悉心教导,未几年,李时珍就名声渐起。

富顺王偏宠庶室,欲废世子。恰逢世子生疾,李时珍进献附子和气汤,医病者,谏良言,王感而从之。楚王听闻此事,聘李时珍为“奉祠”,掌管良医所的事务。楚王世子曾经突然晕厥,李时珍马上就能令其苏醒过来。楚王其人实际上“贪酷已极”,父子不睦,或不纳劝谏,或因李时珍自感无为,总之结果就是“荐于朝,授太医院判”。

然而,即使供职太医院时期,情况依然没有改善。当时的明朝,朝政腐朽,吏治败坏,人人在其位不谋其政。李时珍曾数次上书,请求重修本草,皆被拒并且饱受同僚嘲弄。一年后,李时珍愤而辞职,弃官返乡,专心编著《本草纲目》。

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李时珍自幼爱好典籍,沉迷于各家理论的研究与整理。顾景星在《李时珍传》里赞他“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瞩”。“渔猎群书,搜罗百氏。“李时珍在读了八百余种上万卷医书之余,看过不少天文、地理、历史和文学等名著,凡子、史、经、传、声韵、农圃、医卜、星相、乐府诸家,如若有所心得,就记录下来。这些古人留下的篇章,不仅教授了其诸多医学知识,还使其发现并纠正了前人的不当之处。如医书中常常出现的“鹜与凫”,曾为诸医家争论不休。李时珍注意到屈原《离骚》中的“将与鸡鹜争食乎”,“将泛乎若水中之凫乎”两句,指出诗人把“鹜”与“凫”对举并称,就是它们不是同一种禽鸟的明证。他又根据诗中对它们不同生活环境的描绘,证明“鹜”是家鸭,“凫”是野鸭子,药性不同。

博学的知识,使得李时珍具备了广博的思维。在遍阅医典百书之时,他逐渐注意到这种古医书上的疏漏与谬误并非个例。如葳蕤、女葳,本来是两种,却并人一条;而如南星、虎掌,二者本是一物而分为两种。生姜、山药,属日常蔬菜,却置于草药之列;槟榔、龙眼,乃是水果,却列在木部。黑豆、赤菽,大小不一却在同一条下;硝石、芒硝,水火兩部胡乱混注。寇宗爽的《本草衍义》以兰花为兰草,卷丹为百合;陶氏《名医别录》里说黄精就是钩吻,旋花乃是山姜。五倍子,一直被当作一种植物,实际上是蚜科昆虫角倍蚜或信蛋蚜在盐肌木、青麸杨树上形成的虫瘿。这一点直到李时珍才得以纠正。“宋《开宝本草》收入草部,《嘉祜本草》移入木部。前人虽知其生于肌木上,而不知其乃虫所造也。”类似的这种错误,不胜枚举。李时珍删除错误的和重复的,加以删改,同时也注意收录新的品种。如磨刀水、潦水、桑柴火、艾火、锁阳、山柰、土茯苓、番木鳖、金柑、樟脑、蝎虎、狗蝇、白蜡、水蛇、狗宝、秋虫之类,是李时珍那时所用,而古本上没有的;三七、地罗、九仙子、蜘蛛香、猪腰子、勾金皮等等,是名不见经传的药物,也得到李时珍的重视。从《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到《证类本草》,中华草药学的经典延续上千年,但注解旧矣。从自己家中到王府、太医院数年间所阅,及数年间行医实践所闻,李时珍深感到重修一本本草经的必要,“乃敢奋编摩之志,僭纂述之权。”

不仅如此,李时珍在重修医典的过程中,发挥独立思考和大胆突破的精神,不落窠臼,敢于批判。李时珍则在《本草纲目》中首次明确提出“脑为元神之府”说,认为人的精神意识活动是脑主管的,这种论调在脏腑中心论盛行的当时可说是大无畏了。此外,李时珍还对明朝崇道、炼丹成仙的谬论进行坚决的批驳,言明水银之害。“其说盖自秦皇、汉武时方士流传而来,岂知血肉之躯,水谷为赖,岂堪金石重坠之物久在肠胃乎?求生而丧生,可谓愚矣!”

昔日炎帝辨别谷物,尝遍百草,通过药的气味分辨它的药性和毒性;轩辕向歧伯学习,又按着伯高的指导,剖析了经络的始末因由,才有《神农本草》三卷。这种观察的方法与论证的精神,与宋代思想家朱熹的格物致知有异曲同工之妙。李时珍认识到,药名混杂、记载不明的情况正是由于各医家囿于纸上传抄,实地调查不足所致。于是他不仅读遍万卷书,亦要行尽万里路。

李时珍在徒弟庞宪和儿子建元的陪伴下,先在家乡蕲州一带查访,后来多次外出,到过湖北武当山、江西庐山、江苏茅山、南京牛首山,足迹遍布安河南、河北、安徽、广东、福建等地,恰如清代赵学敏所言“远穷僻壤之产;险探仙麓之华。”李时珍每到一处,以猎户渔家、农人樵夫为师,向他们请教不同草药植物的特性与用途。他从猎户口中知虎骨强志壮神的功效;从菜农那里确认芸苔即油菜,头年下种,次年开花,其种可榨油;又从工人处学得如何防止采矿中毒。

他不仅四处求教,还躬亲实践,近身体察。在其家乡有一种名蛇,日花蛇。湖、蜀之地皆有但惟以蕲蛇擅名。不过蕲地亦不多得,商肆所售与官府所取,都来自江南兴国州山里。为探查真正的蕲蛇,李时珍不顾危险跟随捕蛇人人龙峰山,在灌木丛生、石南藤绕的狻猊洞附近终于得见蕲蛇。后来在撰写《本草纲目》中白花蛇部分时便了然于心。不仅明了蕲蛇的形态是:“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长一二分,肠形如连珠”,亦能指出蕲蛇与外地白花蛇的不同在于“出蕲地者,虽干枯而眼光不陷,他处者则否矣。”

李时珍的调查研究未曾止步于观察,甚至还亲尝药物。曼陀罗春生夏长,独茎直上,高四五尺,生不旁引,绿茎碧叶,叶如茄叶。时人传日,曼陀罗可使人手舞足蹈,甚至麻痹四肢。为验证此言真假,李时珍亲赴北地,找到了早开夜合的曼陀罗花,尝试“乃验也”。并记下了“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北宋《真武启示录》曾记:“榔梅者,乃榔木梅实,桃核杏形,味酸而甜。”《玄帝实录》又载:玄帝摘梅花插榔木上,誓之日“我若道成,汝当结实”。于是这种梅果被修道之人传为仙果,并进献皇帝,严禁采摘。但李时珍不信谣传,竞冒险采了一个,亲口品尝。经研究,他发现这种果子只是均州太和山的一种仅能生津止渴的稀有果树而已。

无论是外间林野,抑或家中药园,李时珍采集标本,搜罗单方,进行药理实验。他遵从自然之法,证科学之道,亦体现在对草药的分类整理上。

《本草纲目》新增药物四百种左右、药方八千余。全书52卷,摒弃前人上中下的分类,提出三界十六部分类法,共六十类。李时珍采用目随纲举的编纂体系,依照药物的自然属性,,以从微到巨、从贱到贵、从植物到动物、从无机到有机、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遵循自然进化的规律。正名为纲,随后是释名,次之为集解、辨疑、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以述其产地、形态、功效等。他运用观察和实验、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改善了古代科学研究的方法。

医药双圣流芳千古

李时珍晚年,自号濒湖山人,著有《所馆诗》《医案》《脉诀》《五藏图论》《三焦客难》《命门考》《诗话》。诗文集失传,唯《本草纲目》行世。他“搜辑百氏,采访四方”,从嘉靖到万历年间,经二十八年而成书。然而,出书的过程,却是一波三折。李時珍直到过世,也没有目睹《本草纲目》的出版。他死后不久,神宗皇帝为了充实国家书库,下令各地献书。李时珍的儿子李建元,遵从父亲的遗命,将《本草纲目》献给朝廷。可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得到朝廷的重视。万历二十四年十一月日进呈,十八日奉圣旨:书留览,礼部知道,钦此。

最后,在南京胡承龙的赞助下,此书才最终面世,此时李时珍已离开人世三年了。不过,此书,不仅在国内广泛传播,甚至还流传于日本、朝鲜、西欧等地。

清代赵学敏曾言:“濒湖博极群书,囊括百代,征文考献,自子史迄稗乘,悉详采以成一家之言。“《本草纲目》的内容”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李时珍本人更是在《本草纲目·凡例》中言明自己的定位与追求:“虽日医家药品,其考释性理,实吾儒格物之学,可裨《尔雅》《诗疏》之缺”。后来,王世贞读过《本草纲目》叹曰:“兹岂禁以医书觐哉!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因而,此书能成就者,在于将本草医理纳入格物致知、务实求真的文化传统与科学精神中。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一直是彼此相通,互相成就的。

观濒湖先生一生,始终保持着对草木的一片丹心,方全其大医之道。恰如顾景星赞曰:“李公纷纷,乐道遗荣,下学上达,良师古人。既智且仁,道熟以成,遐以愧之,景纯通明。”

编辑/徐展

猜你喜欢

本草纲目李时珍本草
爱上《本草纲目》 不只因为健身操
牵牛子的本草考证
解码李时珍
Inflammatory Mechanism of Total Flavonoids of Chrysanthemum and Medicated Serum on Castrated Dry Eye Animal and Cell Models
Silkworm Extract Ameliorate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Protects Pancreatic β-cell Functions in Rats
Fabrication of A Folic Acid-Modified Arsenic Trioxide Prodrug Liposome and Assessment of its Anti-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ctivity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
秒变戏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