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家的道义与担当

2018-11-12付岩芹

醒狮国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孟子曰所欲道义

付岩芹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思想是孟子对孔子“杀身成仁”思想的充实和发展。孟子认为“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价值,人固然应该珍惜生命,但在“义”与生命不能两全,二者必须抉择的重要关头,就不能苟且偷生,只能舍生取义。

儒家认为,大丈夫修身立世,应该有道义与担当。孟子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好一个“舍我其谁”!民族英雄林则徐在国家民族利益遭受威胁的紧要关头,挺起胸膛,承担起了抗击外来侵略的重任,他领导的禁烟运动的胜利,展示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这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精神。面对国破家亡,文天祥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爱国名篇《过零丁洋》,以气势磅礴和悲壮深沉的笔触抒发了他的爱国主义情怀。尤其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写出了诗人要以赤诚的爱国之心来彪炳千秋的道义与担当精神。

新中国成立前,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铁肩担道义。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舍生取义,矢志不渝,用宝贵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句话与孔子所说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一样,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座右铭,成为最强有力的心灵依托,既对他人,也对这个世界。穷困不得志时,有着“独善其身”的操守,即使环境污浊亦不同流合污;飞黄腾达时,又有着“兼善天下”的豪情,能够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贫穷发达都是身外事,只有道义才是根本。所以君子能“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担当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从历史中继承的优秀品质。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美国前总统里根曾说:“只有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大有作为的人。”

今天,我们身处和平环境,“舍生取义”虽不像先前的义士、烈士那般气壮山河,但始終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关键时刻舍小家、保大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十二分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猜你喜欢

孟子曰所欲道义
《孟子曰》:“虎妈”孟母的三次搬家
观蚁搬食
冒死护友
李大钊:播火者的铁肩道义
为善·为利
《论语》“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章前半部分新解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己之所欲 慎施于人
西汉道义观的学理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