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高段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策略探析
2018-11-12高玮
高玮
摘 要:通过数学复习课,学生可以巩固之前学过的知识,可以对知识进行梳理,发现缺陷并及时改正,还可以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系统的理解,所以说复习课对小学高段学生的学习很重要。但传统的复习方式大多比较依赖老师,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使得学生大多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从思维导图的优点和特点出发,对其应用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高段;数学复习课;应用策略
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东尼·博赞所创的一种新型记笔记的方法,自发明以来就受到人们的欢迎和使用,如今被广泛应用于当今的教育教学中。思维导图又可以稱为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思维的有效思维工具,它通过图文并用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关图形表现出来,将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关联记忆,利用记忆、阅读和思维的规律,可以提高记忆效率,开发大脑潜能,将之应用到小学高段数学复习课中可以促进学生智力发育,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一、小学高段数学复习课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复习课中,都是老师在梳理知识,将归纳总结好的知识点写在黑板上带学生复习,这样学生大多是跟随老师的讲解做好笔记和测试。这样的复习方式不是学生自己思考得来的, 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减少了学生动手和思考的机会。而且老师在总结知识带领学生复习的过程中,是从自己的层面和学生整体考虑,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体差异,并不一定适合每个学生,复习效果不是很理想。
二、小学高段数学复习课引入思维导图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复习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开拓自己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而且画思维导图本身就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件事,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复习课堂中,一般都是老师带领学生学习,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也限于知识问答。将思维导图引入数学课堂复习中,可以充分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时,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思考总结,有疑问就会和老师或同学交流沟通,通过这种互动可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提高复习效率。而且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也是学生自我认知的一个过程,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主动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不足,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实现复习高效性。
3.个性发展,差异化学习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方式、学习水平都不一样,所以每个学生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都不一样,体现了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水平。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发现自己不同的缺陷,老师应根据这些缺陷和不足展开复习,实施差异化教学,辅以适当的讲解和练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弥补不足,并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复习效果。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高段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1.利用思维导图掌握学习重点和难点
老师应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构建和整理思维导图,然后在复习课堂上进行交流,巩固学过的知识,发现学习中的不足之处,老师在查看学生的思维导图和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总结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讲解和引导,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重点和难点知识。由于学生年纪小,认知能力不足,理解能力也较弱,老师在讲解一些难点知识时,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将这些难点知识一点点分解,细化成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的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时,老师可以将多边形分解为不同的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再将各种图形的性质特点、面积计算方法整理出来,就可以使学生轻松理解,还巩固了其他图形的相关知识。思维导图还可以全面梳理知识,将相关知识特别是一些容易出现概念或性质混淆的知识点对比学习,通过分析这些异同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构建活跃的课堂气氛,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思维导图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思维,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老师可以让学生完成思维导图制作后在课堂上自己讲解,可以讲解知识,也可以讲解自己制作思维导图的思维方式,每个人的讲解可能都不一样,这样集中交流,集思广益,互补有无,衍生的集体头脑风暴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而且这种活跃的气氛会刺激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老师在听学生讲解后要及时作出点评,对学生的努力表示肯定和鼓励,还要根据发现的普遍问题引导学生及时改进,提高复习的效果。
思维导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工具,老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复习效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张锐.探析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J].新一代, 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