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原因研究

2018-11-12孟芸李妍张芳芳卢麒洋

商场现代化 2018年15期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信用体系

孟芸 李妍 张芳芳 卢麒洋

摘 要:长期以来,中小企业都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缓解就业压力、推动经济发展的重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许多大企业无法替代的特殊战略地位。但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融资难的问题,不少中小企业甚至面临着即将倒闭的困境。由于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高、宏观经融体系不健全、政府政策倾斜力度不够等因素,加之中小企业自身素质缺陷,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受到了严重限制。本文主要分析现下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并对造成其融资难的原因进行着重研究。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经融体系;信用体系;自身缺陷;政府政策

一、中小企业融资存在问题

1.融资渠道狭窄

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来源。目前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企业为实现自身发展首要依赖的还是自身的资本累积,即企业内部融资所占比重高,而外源融资比例相对不足;许多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获得的直接融资较少,主要还是依赖银行贷款获得间接融资,中小企业外源融资中的直接融资渠道短缺明显。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供应的98.7%来自银行贷款,直接融资仅占1.3%;相比美国中小企业,其资金有18%来源于股权融资。尽管近些年一些非正规的融资渠道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职工内部筹集资金、企业领导人向亲友借贷以及各种民间借贷行为,但依旧是杯水车薪。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以及民间信用体系等诸多因素,这些非正式的融资活动虽然能帮助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却不能在中小企业中普遍实行。

2.融资成本高

中小企业在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相应融资的过程中,势必要承担各种的利息支出、支付相关的筹资费用,显然只有走正规渠道,按照银行的规矩办事,中小企业才能取得融资。但银行等金融机构也是盈利性质的,在借贷时考虑最多的还是贷款资金的安全和效益,由于中小企业存在管理不健全、发展前景不明朗、能提供的担保手续单一等等因素,使得银行能对其提供的贷款利率较一般贷款利率高,企业在利率上所付出的代价也就必然高昂。由于正规融资渠道的狭窄和阻塞,许多中小企业为求发展不得不转向民间高利借贷。而民间筹资规模小、债务风险大,如果不选择银行贷款而是倾向民间融资,无疑提高了融资成本,中小企业往往还没开始发展就已经背负了相当大的负债,压力巨大。所有这些都使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3.恶性循环情况普遍

由于资金不足而导致的中小企业陷入“业绩差--资信恶化--资金匮乏”这一恶性循环,始终是许多中小企业面临的一大棘手问题。中小企业由于存在资产抵押能力弱、自身信息相对封闭等方面的问题,使得其在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获取融资受到极大的制约。唐丽桂(2006)提出历来的调查中,“资金不足”始终被列为中小企业第一位的问题。有资料显示,不到10%的中小企业贷款金额能得到保证,90%以上的中小企业的借款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或只得到部分满足。因为企业资金缺乏,负债较重,经营业绩差,大多数中小企业信用下滑严重,往往形成“资金缺乏--业绩恶化--信用差--资金缺乏”的恶性循环。许多的中小企业为谋求企业经营发展,也因此不得不利用商业和社会关系进行短期的资金筹集。

4.抵押和担保体系不健全

银行基于自身金融风险因素和为减少自身不良资产,1998年以来各商业银行普遍推行的抵押、担保制度要求信用等级3A以上的黄金客户能享受信用贷款,并且也只能在授信额度内享受30%左右的信用贷款;然而,信用等级能达到3A以上的中小企业只有极少数。中小企业贷款难,首当其冲的是贷款抵押难。企业的发展起初大多都是依赖银行的信贷资金建立起来的,可提供的抵押物本就不多,能够提供抵押的有效资产已经进行足额抵押;而企业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中,一般都有诸如不准改变借款用途、限制企业借入其他长期资金等限制条款,这些条款都会妨碍企业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进行筹资或投资活动。其二,合适的担保人难找。中小企业之间的相互担保常常都是有名无实,经营规模小、收益一般的企业往往有心无力、无权作担保人,一些收益尚佳的企业则不愿意为其他企业担保。目前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的机构,其实力和规模都不够且大都集中在大城市,中小城市较少。

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原因分析

1.宏观经融体系方面的原因

(1)缺乏专门为其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

我國的金融结构体系有待完善,目前尚缺乏能够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银行和投资公司,金融机构结构较为单一。股份制的城市信用社虽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但其意义和作用不大。各国有商业银行实行市场垄断,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信贷服务约束机制较多,因害怕承担中小企业破产无法还贷的风险,基本上放弃了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而有意倾向国有大企业。同时,地方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缺乏主导性,二者关系不够和谐。从改革开放建立初期至今,我国现有的金融制度都是与以大型企业为主导的市场经济相配合,一直没有形成令人满意的、能够专门为中小企业而设的金融中介机构以及与之配套的金融产品体系等。

(2)融资渠道较狭窄,成本过高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且融资成本较高。目前,向传统的融资机构贷款仍是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境的主要渠道,其中又主要以国有银行为依托,其贷款来源过于集中,不利于银行的风险防范。尽管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融资工具和手段越来越多样化,直接融资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可能,但中小企业的发展规模和资信水平与银行的要求之间仍存在差距。加之缺乏系统的配套政策措施,制度性的不足导致很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业务拓展积极性不高。证券市场、融资租赁市场出于潜在债务清偿风险的考虑,资金成本一般较高,其租金通常比借银行借款所负担的利息要高得多,这将对处于财务困难时期的承租企业构成沉重的负担。所以,直接融资远远满足不了中小企业的需求。

(3)银行信用歧视,惜贷、惧贷

银行基于贷款资金安全性因素等的考虑,对中小企业惜贷、惧贷,存在信用歧视。例如,银行在对中小企业申请贷款进行抵押评估和办理登记手续时,其审批程序一环又一环,可谓是层层苛杂。企业是有苦难言,深感办理抵押环节多、收费多。除此外,银行在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同时对中小企业也有诸多的限制条件。而大多数银行基于对中小企业轻资产运行、可提供的抵押物少、贷款数额小等方面的考虑,以及出于银行单位贷款成本控制的考虑,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并不高。加之银行惜贷、惧贷,一般不愿借出大笔的长期借款,中小企业就很难从银行筹集到大笔资金。

2.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及制度方面的因素

(1)中小企业自身缺陷是根本原因

①经营不确定。中小企业虽具有天然的经营优势,即规模小、经营灵活,但这也代表着其经营成果的不确定性。在融资活动中,中小企业的这种经营不确定性也就意味着银行投资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银行很可能因此承担更大的财务风险。加上中小企业轻资产运营、抵御外部冲击能力差等,在经营不利的情况下,可能产生不能偿付银行借款本息的风险,甚至导致破产。较高的倒闭率、停产率和违约率,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症结所在。

②管理模式落后。许多中小企业尚未建成现代经营管理模式,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在管理上仍或多或少带有“家族式”弊端,缺乏管理、治理和发展后劲。中小企业在进行内部利润分配时,大都追求短期利益,很少会考虑用自留资金来补充经营资金的不足以促进企业长期发展,其短期化经营思想倾向明显。又如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和经营规划,没有明确的市场策略和相应的人员以及信息渠道等,都是困扰着许多中小企业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③自身素质缺乏。中小企业基本上是从投入资本、生产规模两个指标来定位的,而中小企业自身产品多属于纯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从业人员素质低下,其产品不具备核心竞争力、核心科技技术;同时,由于中小企业金融人才素质参差不齐,融资工具运用不熟练、自身金融形象差,以及无法及时准确的把控金融系统的市场化程度,中小企业对市场主动出击的意识不高,从而进一步限制了自身开拓融资渠道的可能性。

④融资要素不足。许多中小企业的信息不透明、存在较大风险,抵押和担保这两种重要工具其实就为中小企业在贷款时提供了重要渠道和一定程度上的保障。但即便是只取得金融机构相对条件上优惠的贷款,中小企业也要能够提供可接受的抵押或担保才行。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存在融资要素欠缺的局限,如资产薄弱、抵押物不足、新建规模小难以提供足值抵押等,加之企业信用存在一定隐患,融资要素不足便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又一大短板。

(2)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不够健全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不够健全,也就是说资信等级不够,甚至有些企业根本没有参加资信等级的评比,这些因素让有些中小企业在银行那里失去了信用分数。最终的结果就是企业无法从银行那里获得其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①自身信用缺失。企业很难通过银行贷款来得到所需要的资金,很大程度上源于自身信用缺失、信用价值被严重忽略,恶意拖欠贷款,到期不归还贷款的现象层出不穷。根据调查,由于财务管理不健全,中小企业信用等级在3B或3B以下的占到60%以上,这样的企业在我国达50%以上,而银行出于安全性原则考虑,只会将新增贷款的20%投放给中小企业,其余80%都集中在3A或2A类企业。

②信用意识比较薄弱。许多中小企业财务信息不对称,内部管理不规范。企业的财务制度随意性大,财务人员素质差强人意,常有多本账簿、多头開户的现象,企业缺少可供外部审计的财务报告。由于企业财务核算真实度差,其财务风险与大企业相比要高得多,商业银行在调查资金需求企业的各种情况时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人财物。所有这些常常使得银行融资信贷陷入无据可依的境地。加上有些小企业主纳税意思薄弱,导致了纳税环节的漏洞,出现偷税漏税的问题。

③中小企业的企业发展观念、企业主自身的素质不高。在取得银行的贷款后,当出现亏损时,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中小企业不是及时弥补,而是逃废银行债务,银行的经营效益和资产质量常常因此受到严重影响。此类现象屡禁不止,扭曲了正常的社会信用关系,社会经济和金融业的发展因此受到严重冲击,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导致其得不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融资服务。

3.国家层面的因素

(1)政府政策有待完善

长期以来,政府的经济政策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偏好于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缺少扶持、存在许多的不公平,这在客观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能力。国外许多市场经济国家为支持本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特意根据中小企业自身特点而专门设立有相应的政策性银行和金融机构,如韩国的中小企业银行、日本的中小企业公库、泰国的中小企业金融局等,这是一种能够有效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帮助的经融支持手段。而我国目前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性导向不足,尚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资金需求和地方性的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以及提供管理扶持的担保、信用评级等社会中介机构。就我国而言,政府扶持的手段主要有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税收优惠。但是由于政策原因导致我国中小企业基本无法进行直接融资,其功能发挥受限,中小企业对国家的财政依赖性高,市场的调节作用低,中小企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抑制。

(2)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近年来,政府虽然出台了一系列金融引导、激励政策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其支持力度和倾斜力度仍旧远远不够,始终无法从根源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个棘手问题。一般说来,国企或大型企业在税收或其他方面都能较中小企业取得更为优惠的政府扶持,审批环节也相对没有那么繁杂;在取得的政府投资额度方面,中小企业的劣势处境难以化解,中小企业能够获得的政府投资与其他大企业几乎没有可比性。证券市场上也是如此,一些法律上的硬性条件把中小企业隔断在资本市场外,导致其融资渠道狭窄。现存的一些政策性举措往往治标不治本,尚缺乏创造性的、符合中国实情的思维方式及融资模式,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并没有因此得到实质性改善。此外,现行金融体系还对一些中小金融机构和民间的金融活动作了过分严格的控制,从而导致中小企业融资管道狭窄。

(3)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直给予国有大中型企业特殊的扶持,如资金、税收、市场开发、人才、技术、信息等,对中小企业市场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诸如竞争条件的不平等和竞争环境的不确定。尽管我国为有效保护和支持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和经营发展,自2003年起便开始实施了《中小企业促进法》,但是该法理论性较强,可操作性低,不仅缺乏具体的优惠政策和措施,还缺少相应的配套法规和制度,最终导致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很多都没有落到实处。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要想得到积极引导和有效促进,那么我国势必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另外,强化法律执行环境也尤为关键,一些地方政府着眼于自身局部利益,默许甚至纵容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由于法律对银行债权的保护能力低,从而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金融机构的“恐贷”心理。

参考文献:

[1]中小企业融资现状问题及对策.互联网www.kjcity.com/n...-2015-11-10.

[2]中小企业现状:融资难 破局不易.新浪财经-finance.sina.com.cn...-2016-4-5.

[3]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中国食品科技网-www.tech-food.com/k...-2016-11-29.

[4]莫曼妮.產业集群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及其对策.北方经济,2012(1).

[5]曾元林.金融体制改革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商业经济研究,2014(27):102-103.

[6]于湲婧.浅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经营管理者,2016(31):19-20.

[7]王蔚泉.浅谈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知识经济,2013(17):81-82.

作者简介:孟芸(1997- ),女,汉族,四川凉山州人,学生,本科,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李妍(1998- ),女,汉族,河北唐山人,学生,本科,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张芳芳(1997- ),女,汉族,甘肃兰州人,学生,本科,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卢麒洋(1997- ),女,汉族,四川内江市人,学生,本科,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

猜你喜欢

中小企业融资信用体系
从可拓视角建构人事档案信用体系的影响因素
网络实名制问题探究
小额贷款:中小企业融资的新路径
论民商法信用体系的构建
关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时期民商法信用体系的构建研究
探究民商法中信用体系的构建
基于P2P模式的中小企业融资新途径研究
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与思考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