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商业集聚成因
2018-11-12李航
李航
摘 要:经济学中的商业集聚现象可以归于产业集聚的一种特殊情况,也是流通领域内的一种特殊案例。对商业集聚的研究将对我国未来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从集聚经济的角度简要分析了商业集聚现象产生的原因与本质特征。同时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外部经济等方面分析商业集聚所带来的具体优势,比如交易成本的减少。正是因为这些优势,商业企业最终在竞争中获得更大的竞争力。
关键词:商业集聚;成因;集聚经济
一、引言
商业集聚是从城市诞生之初就伴随自发形成的一种历史悠久的经济学现象。商业集聚是指大量密切关联的商业企业在空间位置上的集聚,从而形成一定区域内商业网点密度和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商业经营场所。国内外学者对于集聚经济的研究却普遍开始得较晚。随着我国城市发展水平稳步提高,我国城市正在实现由增量优化向存量优化的升级,城市的主要功能由过去生产型转为消费型和服务型。因此,商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色。
随着最近几十年我国科技的不断创新,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国民消费水平稳步提高,居民消费方式多样化,我国目前的商业集聚现象日渐趋于明显。根据目前的我国的商业集聚的情况,我们可以把商业集聚分为三种形态。
1.块状形态
比如,成都的荷花池批发市场是一个多种经营形式、多种经营类别和多地区客户的大型综合批发市场。其规模居中国西部地区市场之首,日成交额达一千万元以上。
2.条状形态
比如成都春熙路,覆盖东大路以北、总府路以南、红星路以西、北新路以东的区域,大概面积约有20公顷,商業网点大约有700多家。春熙路作为成都最出名的商圈,拥有众多品牌的专卖店。
3.多点形态
这种形态的商业集聚主要是分布于人们的集中居住区,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还有一些地铁、高铁、火车沿线的服务店、商铺等。比如高档住周边的商业综合体和其他的商业模式。
目前我国城市的经济发展状态已经步入新阶段,多种业态与产业融合并行发展,商业业态集聚形成各种商业综合体、中心商务区等,共同构成了城市网络化商业集聚体系。对商业集聚现象的研究与理解将对我国未来城市经济平稳持续发展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针对城市商业集聚的成因及特征将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研究。
二、规模经济
在经济理论中,规模经济的定义是指在基本的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多种生产要素增加相等程度时导致的相应企业产量或收益发生变化。可能出现的情况有规模收益持续递增、规模收益保持不变以及规模收益出现递减这三种阶段。20世纪90年代时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以规模收益递增、市场结构的不完全竞争为假设前提,认为产业集聚现象是由于商业企业规模报酬递增、运输成本以及生产要素转移需要经过市场传导的相互作用下而形成的。商业集聚可以享有整体规模扩张所带来的优势,即规模收益的增量大于整体生产要素的增量。相同类型的商业企业之间集聚竞争激烈,能促进企业之间向更专业化的生产或服务进步,产生更多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和服务。使商业集聚的规模保持在适宜维度的是发展企业集聚的重点,至于如何判断商业集聚的适度规模,同样也是经济学中争论不休的热点问题之一。
三、范围经济
经济学中范围经济这一概念指向联合生产伴随而来的优势。通常意义上的规模经济一般与横向一体化相联系,而范围经济更多与纵向一体化相联系。商业集聚的范围经济特性指集聚区内有较大概率存在上下游相关商家。具有上下游关系的企业如服装专卖店对外销售成衣,代工厂大批量制作成衣等情形,一般情况下便能具有范围经济性。而在一个功能复合产品多样的商业集聚区内部,各单位商业企业之间具有错综复杂的网络联系。同类型商业企业之间的协作很有可能存在规模经济特征;上下游商业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很有可能存在范围经济的一些相应的特征;另一方面,不直接相互关联的商业企业之间也有存在的可能性。
四、外部经济
商业集聚形成一个整体的规模,这为单个的商业企业带来的产量的相应增加或收益得到相应的增加,这在经济学中称为商业集聚的外部经济效益。当许多的企业聚集在同一个地方,并最终形成了大规模集聚以后。这些集中在一起的企业可以共同承担基础建设的费用、共同享有软环境优化的收益,享受地方和国家相应的优惠政策。商业集聚在某一地域集中并形成大规模,这促使其中某个商业企业能够在整个商业集聚区中的发展建设里享受到更加便捷和优质的交通、通讯、物流等条件,同时还能得到信息、人才、绿化、照明等基础设施的供应,从而促进企业收益的持续增加。从本质上来讲,商业集聚的外部经济效益即为集聚区内的单个商业企业因享受到一些公共资源共享,而带来的边际成本降低和收益增加。商业集聚是充分并高效利用短缺的经济资源的一种合理方式。商业集聚可以带动生产曲线外移,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五、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是指利用价格机制的费用,或者是利用市场交换手段来进行交易的费用,包括了提供价格相应的费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产生的费用、订立和执行合同的费用等。集聚在一起的商业企业为集聚企业之间、消费者与商业企业之间节约了成本。最早系统阐释集聚经济理论的学者韦伯认为,集聚现象本质上是企业在空间集中分布的一种生产力布局模式,集聚能够使商业企业获得节约成本的集聚经济优势。
由于地理区位临近,商业企业布局集中,商业集聚有助于促进配合密切、专业高度细化的分工协作体系的形成,从而从社会分工的优势角度弥补了中小型商业企业规模不经济的缺点,有效地减少了商业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商业集聚区的经营者是独立的经济主体,如果让业主和消费者都在自由分散的市场上从事商品交易,将会产生较高的交易成本。第一,信息成本,即获取市场信息所需的成本,如单个店铺的经营者进行市场调查与预测,获取消费者需求,未来商业发展趋势信息等所需的成本。第二,签约成本,如单个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讨价还价,店铺分散经营者之间、与城市管理者、与配套服务商的相互协调等所需的成本。第三,监督成本,如成立街道管理委员会监督各经营者等所需的成本。若分散经营,各种交易成本均会上升,而采用集聚方式,能大大节约各项交易成本。
商业集聚区一般都集合了百货、购物中心、专卖店、精品店、餐饮、休闲、文化、旅游、娱乐、健身等多种元素,成为以商业为龙头的聚集地,多种类型的商业企业在同一空间上的集聚,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综合经济效应。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不断提高,期望从消费中获得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因此各种消费需求就有可能在商业集聚区内得到统一的实现,也就是多种多样消费需求对多个集聚企业的消费集中的过程。无需到各个分散经营的市场上进行多元消费对单一企业的低效消费活动,如此一来就节约了消费者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消费成本。
六、结束语
集聚是城市内部商业分布的重要形态特征。商业集聚现象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外部经济及交易成本等方面增强了单个企业经营者的竞争力,从而使企业获得了竞争优势。在成本收益预算框架内集聚的收益大于成本,使具有共同目的的商业经营者聚集到一起形成商业集聚。同时,我们要注意的是,商业集聚是符合消费者满意的选择。消费者一方面通过对满意的商圈重复进行购买消费,另一方面对不满意的商圈选择远离。所以,集聚是城市商业以后发展的重要形态。商业集聚的形成既是商业买卖集中的结果,又是消费者对业态和门店经营方式、销售服务和产品质量的认同。商业集聚想要进一步的壮大,既需要不断优化业态结构,更要关注消费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柳钦.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J].南京社会科学,2005.5.
[2]武云亮.我国商业集群的模式及其发展趋势[J].生产力研究,2004.1.
[3]钱寿海.商业集群的效应分析和发展途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商场现代化,2008.7.
[4]冯云廷.城市聚集经济[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5]尹德洪.分工演进、交易效率与商业集群[J].财经科学,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