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编版语文教材《雪孩子》的文本解读

2018-11-12吴音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小白兔白云自然段

吴音

[摘 要]

自2017年9月起,我国统一使用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部编本”语文新教材,旨在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立德树人在语文教材中的有机渗透,故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对文本进行重新研读。《雪孩子》一文融合了语言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等内容,能够从人文经典、儿童趣味等多维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素养,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部编版;《雪孩子》;文本解读

2017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下达了《关于2017年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和小学科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自2017年9月起,我国统一使用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部编本”语文新教材。部编版语文教材在课文选材上有极大的变动。《雪孩子》作为儿童文学中的名篇,创作39年来一直受到一代又一代孩子的喜欢,堪称经典作品。因此,笔者选取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1课《雪孩子》这篇课文,围绕文本的主旨和艺术旨趣这两个维度对该篇课文进行研读,以期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完善部编版《雪孩子》的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启示。

一、文本的主旨

《雪孩子》是一篇带有科普意味的童话,讲述了一个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快乐,为小白兔解除灾祸,最后自己变成了云朵的故事。

文本通过描写雪孩子在危急时刻冒着大火用自己的生命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为雪水,变成云朵的故事,表现了雪孩子勇敢无畏、舍己救人的优秀品质,表达了对“舍己为人的高尚精神境界的赞美”这一主题,以此传达给孩子们一个道理: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此外,课文将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变化这一科学常识融于故事之中,让学生知道雪孩子是下雪后,由固态的水——冰雪做成的一个雪人,知道雪遇热会融化变成液态的水,然后又会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飞上天空变成云,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二、文本的艺术旨趣

笔者试从结构特点、语言风格和意境营造这几个角度对《雪孩子》这篇课文进行详细地研读。

(一)结构特点:明、暗线并行

《雪孩子》这篇童话故事的发展是由明、暗兩条线索串联着的。一条明线以小白兔为中心,围绕“小白兔要和兔妈妈出门——小白兔和雪孩子玩耍——小白兔累了回屋午睡——小白兔房子着火——小白兔获救”的故事情节发展;另一条暗线以雪孩子为中心,紧扣住一个知识线索——水的形态变化顺序(固态、液态、气态):水汽上升,在高空中结成冰晶,天上飘下雪花,地上堆成雪人;雪人又在烈火中融化为水;水还会蒸发为水汽,升上高空变为白云。

深入到文本中细细品读,有以下几个地方直接或间接地描写了“雪孩子的形态变化”,分别位于故事的开头、中间和结尾。

1.故事的开端

“雪,下个不停,一连下了好几天。”“兔妈妈在门外的空地上给小白兔堆了个雪孩子。”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雪孩子是由雪塑造而成的,而且“下个不停”“一连”“好几天”这几个词都说明雪下得很大,下的时间长。因此,雪积累得很厚,构设了一个适合“兔妈妈堆雪孩子”的环境。

2.故事的经过

“小白兔得救了,雪孩子却浑身水淋淋的。”说明雪孩子遇热就会融化的事实,同时将小白兔的获救与雪孩子的开始融化作对比,深刻地表达出雪孩子是在舍己救人,以朋友为重,忘却了自己。

3.故事的结果

“他已经化成水了。”“他变成了很轻很轻的水汽。”“飞上天空,变成了一朵白云。”雪水被太阳一晒,自然就会变成水汽,升上天空成为云朵,符合自然变化的规律。

于是,故事就从“雪孩子的到来”到“雪孩子的消失”结束。实际上,即使雪孩子什么都不做,不救小白兔,他的生命也仅仅只能维持几天,至多不超过一个冬天,等到太阳出来了,雪孩子就会在阳光下融化,雪孩子的生命太短暂了。因此,笔者认为,作者写这篇课文是有深意的。在雪孩子短暂的生命里,“舍己救人”就是他生命不灭的闪光点。于是,作者借明线为整篇故事搭设了一个框架,主旨就在于通过雪孩子冒火救小白兔,渗透对“舍己救人”的高尚精神的肯定和赞扬。

(二)语言风格:凸显童话味

该篇文章的语言生动优美,同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从儿童的视角进行叙事,极富童趣和意境,易于理解。

1.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

《雪孩子》一文使用了大量的动词、口语词、助词、叠音词,极富有感染力。

首先,文本中动词的使用十分讲究。譬如第二自然段:“这天早上,天晴了,兔妈妈要出门去。小白兔嚷起来:‘妈妈,妈妈我也要去!”“嚷”这一字恰如其分地写出了小白兔要跟妈妈出去的急切心情。无独有偶,在第八自然段:“‘小白兔,小白兔!你在哪里?雪孩子冲进屋里,冒着呛人的烟、烫人的火,找哇找哇,终于找到了小白兔。他连忙把小白兔抱起来,跑到屋外。”其中,“冲进”“冒着”“抱起”“跑到”这一连串的动作词,表现了雪孩子的勇敢果断和情况的危急。也许是因为火势蔓延很快,所以,雪孩子必须在自己融化之前将小白兔救出来。而“找哇找哇”和“终于”则体现雪孩子找到小白兔的过程是十分漫长艰辛的。一般人,看到熊熊大火,会害怕吗?肯定会的!会怎样想?怎样做?雪孩子“冒着呛人的烟、烫人的火”救出了小白兔,他可是“雪孩子”呀,他最怕的就是火,难道他忘了吗?不,很显然,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已经顾不上自己的安危了,强烈表现了雪孩子内心无私的、勇于牺牲自我的一面。

同时,作为一篇童话故事,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和叙述故事情节,文中充满了许多亲切有趣的口语词、叠音词和助词。第五自然段“小白兔添了柴,把火烧得旺旺的,屋子里渐渐暖和了。他躺在床上,闭上眼睛,一会儿就睡着了”。

“火烧得旺旺的”和“小白兔睡着了”为下文写小白兔家着火埋下了伏笔。不出所料,在接下来的第六自然段是这样描写的:“火越烧越旺。哎呀,火把旁边的柴堆烧着了!小白兔睡得正香,他一点儿也不知道。”这段话在句尾用时态助词“着”“了”,还有“儿”,都加强了语势语意,更能体现故事情节的紧迫感,读起来让人倍感揪心。

另外,感叹号、问号等标点符号的恰当运用也充分地体现了人物内心的情感,例如:“不好了!小白兔家着火了!”“小白兔,小白兔!你在哪里?”感叹句常用于表示喜怒哀乐等强烈情感,充分地体现了雪孩子救小白兔时焦急迫切的心情。

2.重复性的语言

重复的用语(复笔)能够起到加强表达效果、强化抒情成分、增强感染力的作用。

第七自然段:“雪孩子看见从小白兔家的窗户里冒出黑烟,蹿出火星,他一边喊,一边向小白兔家奔去。”“冒出黑烟,蹿出火星”以及下文的“呛人的烟、烫人的火”都渲染出大火熊熊的危急场面。读着这样富有情境感和画面感的文字,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小白兔正身处火海,危机重重,而雪孩子边喊边跑,奋不顾身冲进屋里舍身相救。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他变成了很轻很轻的水汽。飞呀,飞呀,飞上天空,变成了一朵白云,一朵美麗的白云。”这段文字读起来非常的细腻感人,原因在于“飞呀,飞呀”“很轻很轻”以及“一朵白云,一朵美丽的白云”这样的重复词语和句式的使用,使得字里行间蕴藏的情感意蕴愈发深厚和真挚动人。“很轻很轻”强调了水汽轻的特点,很轻易地就能飞上天空。而连用的“一朵白云,一朵美丽的白云”这句话不仅仅描写的是雪孩子变成的这朵白云很漂亮,这种美只是外在的,“美丽”一词更多指的是雪孩子救了小白兔的心灵美,表达对雪孩子美丽心灵的赞美、喜爱之情。

(三)意境营造:虚幻与现实的联系

1979年,一场大雪萌发了作者嵇鸿的创作意念。据嵇先生语:“早春的天气相当寒冷,‘四人帮虽然已被打倒,但流毒却远远没有肃清,人与人之间还不敢敞开心扉,不少人相互之间的感情还很淡漠,孩子们就在这样的气氛里生活。”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诞生了《雪孩子》这篇故事。

在文本的一开头,“雪,下个不停,一连下了好几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白茫茫的大雪,可以预想天气一定是非常寒冷的。可想而知,在这样寒冷的季节里,森林里的动物们本应该待在自己的洞穴中,不轻易出去。然而,后文“这时候,树林里的小猴子、小刺猬都赶来救火了。不一会儿,大家就把火扑灭了”这一段话描述了动物之间互帮互助的友善场面。与此同时,在课文中虽然雪孩子也是由寒雪塑造而成的,但是他那个冰冷的躯体里却裹着一颗滚烫的心。冬天很冷,心却暖暖的,这是由雪孩子带来的。如果联系现实世界的人们的生活环境,严寒的冬天不正是反映了“文革”刚刚结束后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淡漠、互不关心的社会状况吗?可见,文本希望通过雪孩子的舍己为人和动物们的见义勇为,呼吁大家“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无独有偶,文章以“雪孩子”为题目,笔者思索为什么一定要用“雪孩子”而不用其他的小动物来代替呢?一方面,“雪孩子”符合整体的环境背景——处于雪天;另一方面,笔者猜测,雪孩子是白色的,“白色”意味着纯洁善良,特别是最后一段“雪孩子变成了一朵白云,一朵美丽的白云”。纯洁美丽的白云仍然是雪孩子的形象,还更为高大美丽。雪孩子从烈火中救了小白兔,是做了一件好事,因此,虽然自己化成了水,却在阳光的照耀下,升上天空变为一朵纯洁美丽的白云,这是对雪孩子“舍己救人”的精神的升华,使得雪孩子纯洁善良的形象更为丰满完美,同时也是对整篇童话的主题的深化。

通过对《雪孩子》文本的详细分析,可以发现该篇课文具有以下几个独特之处:从文本的结构体系来看,围绕故事情节发展和水的形态变化为全文搭设写作框架,明、暗线并行;从语言的呈现来看,遵循儿童的心理认知发展特点,以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富有童话气息的语言进行表达,感染力十足;从文本的意境营造来看,文章着力体现虚幻和现实的联系,以寒冬暗指“文化大革命”的内乱结束后冷漠的社会状况,呼吁像雪孩子一样具有滚烫内心的人出现,融化当时严寒的社会。综上所述,笔者对《雪孩子》这篇科普童话课文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深度和广度都比较有限,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希望广大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能充分发挥“部编本”语文教材的育人作用,减少说教,以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参 考 文 献]

[1]林方直.复笔——《〈管锥篇〉艺理引义》之一[J].阴山学刊,2015(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4]嵇鸿.《雪孩子》创作的前后[J].小学语文教学,2006(6).

(责任编辑:符 洁)

猜你喜欢

小白兔白云自然段
秋天
小白兔
美丽的秋天
嘎嘎鱼吃了一朵白云
我喜欢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