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试点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实践的思考
2018-11-12朱嫣嫣
朱嫣嫣
摘 要 上海开展的中等职业教育-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是落实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举措,促进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深度融合。对试点工作进展进行分析发现,除了要深入做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及教学实施等多方面的衔接以外,还要进一步完善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和经费统筹制度,加强贯通教育组织机制建设,建立健全贯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 职业教育;中职教育-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人才培养模式;上海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12-0069-04
2014年,上海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以下简称“中本贯通培养”),在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培养模式和学制之间构架了一座“立交桥”。
一、试点规模与现状
2014年,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与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和上海石化工业学校、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与上海工业技术学校率先开启了“3+4”中本贯通联合培养的先河,当年3所中职学校共招生120人 。2014年下半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发布《关于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中本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根据上海市教委及各中职学校网站公布数据显示:2015年申报获批13个专业点,当年招收学生630名;2016年新增12个专业点,当年招收学生972名;2017年新增14个专业点,招收学生1301名,在2015年基础上翻一番。
随着每年专业点的新增,招生规模也随之上升,但总体上呈现稳健性增长态势。2015-2016年试点高校和专业明显增多,但从2017年公布的招生数据来看,试点专业仍有增加,但招生规模数却未见明显增长,招生人数在2016年基础上仅增加了30%左右。
参与中本贯通培养的本科院校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尤其是工科类院校为主。13个本科高校的试点模式主要采取两种合作模式:一是多边合作型,最为典型的当属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有6个专业与7个中职学校建立了贯通培养关系,且选择的试点专业都具有较强的专业特色。二是单兵突进型,有的高校先聚焦学校然后在几个专业中分步开展试点,比如,上海电力学院和第二工业大学都在试点一年或两年后拓展新的试点改革专业;有的高校先聚焦专业然后分别选择不同中职学校开展联合培养,比如,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都以同一个专业分别与不同中职学校开展培养。
从试点专业学科类别来看,列入试点的30个专业几乎没有重复度,一般都为中等职业学校的精品特色专业,而在本科阶段这些专业多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更为明显的是,现有30个试点专业理工科类专业占到60%以上,这些专业对口的行业岗位技术含量普遍较高,技术技能训练周期普遍较长,熟练程度要求普遍较高,通过中等和高等教育紧密衔接,在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基础性作用的同时,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了高等教育结构,也凸显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本质要求。
二、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与教学改革相匹配的政策制度存在局限性
贯通培育缺乏在多个法人主体情况下的经费统筹使用制度。由于经费预算要求,目前专项资金只核拨到中职学校,供中职和本科院校统筹使用。但本科院校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开发、实验室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均发挥了主导作用,这也就无法脱离必要的配套经费支持,但目前的经费使用渠道无法有效保证高校引领作用的发挥。
(二)关键性环节的教学改革力度有待持续加强
在课程设计方面,极容易走向两种模式:一是中职本科的拼接版,即简单的“3+4”,把中职段3年的课程与本科段4年的课程拼接成7年的培養方案,课程一体化设计思想无法有效落地;二是中职教育本科化,即太过注重“3+4>7”,不加以合理区分的教学内容整合;在教材开发方面,由于缺乏较长周期的探索及实践,没有适合的教材,多以“中高职+补充讲义”的形式暂时填补教材的缺失;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教师教学观念与行动都显落后,由于文化课要面临统一测试,执教教师无论在教学深度还是内容的广度上都需要更高的要求,相对于普通中职专业的教学压力要略大些。而在专业课方面,也因为专业知识下移或延伸,教师教学也必须适时而变,从目前的实践来看,教师的行动还没有完全与中本贯通教育相适应的要求统一起来。
(三)基于学生学习情况评价要素的视角值得关注
贯通试点专业的学生成绩优于普通中职班学生,难免使他们在学习上产生自满心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会有所下降,此外对于一个专业要进行长达7年的学习,在学业上极容易产生懈怠及厌倦的情绪。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使他们永远保持对专业的忠诚度是开展贯通培养模式实践的重要问题之一。另外,由于要充分显现“3+4>7”的效用,在课程设计上会略作调整,有些专业基础课可能会下移到中职阶段,这就不得不考虑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这些要素值得教育工作者在改革过程中予以关注。
(四)过高的期望值使社会尤其是家长对改革整体认识不全面
“‘贯通并不等于‘直通”,这也是上海市中本贯通专业学生入学后本科高校联合中职学校召开新生家长会时反复强调的一点,但大多数家长主观上认为已经提前拿到了高等教育的门票,而对于专业、课程及教学管理制度,尤其是转段的要求及规则等知之甚少或了解不全面。
三、对策和建议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要求,国家致力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采用原则上中等职业学校不升格为或并入高等职业院校,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不升格为或并入本科高等学校,而是要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中本贯通教育培养,进一步健全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入探索中本贯通培养模式,推进基础职业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的深度融合,还需在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
(一)从政府推动来说,要不断改善制度政策环境
加强职业教育制度建设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践过程中的首要问题,也是研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绕不过去的根基性问题,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基础教育现代学校制度与现代大学制度共同构成我国现代学校制度体系大厦,中本贯通培养模式以独特的形式将基础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因此,在制度体系的设计中需要考虑相应的联动机制,这就需要政府从微观层面来完善政策制度。如应改善经费核拨与统筹,使中职学校和本科高校都能按照各自经费使用程序自主合理地使用;另外,在各类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中增设贯通教学改革专项,通过项目立项方式进一步增强学校改革主体意识,进一步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二)从试点学校来说,要不断强化改革主体地位
学校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在中本贯通培养模式下,作为引领改革的高校更应当树立主体意识,担当主体角色,对于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与困难,高校亟需建立健全贯通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一要加强贯通教育组织机制建设,完善学校、学院及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网络,进一步发挥课程联合教研组的作用。二要加强教学标准研究,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梳理文化基础课程之间、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专业课之间以及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知识、技能与素养的衔接性与连通性。三要加强评价质量标准的研究,包括教学条件建设评价标准、教学规范建设评价标准、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等,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纲要性文件及管理流程,使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与运行更具操作性。四要加大对学生学习的监控力度,把学生学习活动纳入到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此外,高校也要将贯通教育评价纳入学校自我评估制度中,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自我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如校外督导、社会用人单位评价等,逐步形成贯通教育评价的长效机制,并注重发挥评价结果对贯通专业教学改革的作用以形成有效的教学质量改进机制。
在提升学生学习动力方面,还应努力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新途径,除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外,还应发挥通识课程或素养类课程的育人作用,引导专业教师参与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一方面及时更新教师教学观念,中职教师和高校教师都要根据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利用彼此间的资源优势进行取长补短,中職教师可以到本科院校进修,本科院校教师则可以利用中职阶段实习实训资源,深入行业企业了解最新发展趋势。
(三)从社会层面来说,要把握宣传视角与着力点
中本贯通被誉为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培养模式和学制贯通的“立交桥”,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但是在宣传的时候还是要把握正确的视角,否则容易让家长和社会逐利于高等教育改革中的政策优势而忽略中本贯通、职普结合的深层意义。
四、结语
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尽管存在着诸多困难与挑战,但改革的导向为职业教育的未来吹响了号角。2014年第一批小规模中本贯通培养的学生已进入本科阶段的学习,这批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养方面与普通四年制本科学生之间的差异化程度将成为中本贯通培养模式深化改革的航标。
参 考 文 献
[1]上海试点中职本科贯通培养[EB/OL].(2014-11-14)[2017-10-25].http://sh.people.com.cn/n/2014/1114/c138654-22903246.html.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2014-05-02.
[3]张淼.我国建设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中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4):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