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人格特质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心理一致感的中介作用

2018-11-12吴翠萍杨海波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21期
关键词:文理科人格特质性别差异

吴翠萍,杨海波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能促进学业进步;不良的人际关系常引起心理失衡,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1],如焦虑、空虚、心情压抑、抑郁,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倾向[2]。研究表明,人际关系障碍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3],因此有必要从更深层次去探索主导人际关系的核心因素。

人格作为一种综合性心理品质,不仅与个体的行为有直接关系,而且会对其社会适应能力产生影响[4]。研究表明,人格是影响人际关系的核心因素,人格系统产生的行为影响着社会环境,影响着个体对随后面临的人际情境的选择[5]。然而,个体对环境的认知评价也会影响其行为选择。心理一致感(sense of coherence,SOC),作为个体对生活的总体感受和认知,是其内部稳定的心理倾向,Antonovsky认为SOC是一种深入、持久,但同时又具有动力性的自信心[6]。具有这种自信心,即心理一致感强的人认为:(1)来自个体生命历程中内外部的压力是结构化的,可预测的,可解释的(可理解感);(2)个体能够获得资源来应对这些压力(可控制感);(3)这些压力是有挑战性同时又是值得为之投入的(意义感)。国内外研究证实,心理一致感强的个体往往体验到较低水平的焦虑、孤独、生活压力,其生理和心理健康水平都显著高于心理一致感弱的个体[7]。

本研究试图揭示人格特质、心理一致感与人际关系的内在联系,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某大学4个年级327名学生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02份。其中,男生107名,女生195名;文科139名,理科163 名。

1.2 实验材料

1.2.1 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 pf) 采用美国心理学家Raymond B Cattell编制、刘永和修订的中文版16 pf。为防止被试因题量过大产生厌倦,影响调查质量,仅从16个因素中选择预计对人际关系有影响的5个因子用于本研究,分别为乐群性(A)、交际性(H)、情感性(I)、怀疑性(L)和独立性(Q2),共 53题。该量表具有较高的重测信度(0.48~0.92),量表项目的因素负荷为0.73~0.96,同一因素中各题的反应具有高度一致性。

1.2.2 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 由Antonovsky教授编制、包蕾萍等修订[6]。该量表由可控制感分量表、可理解感分量表和意义感分量表组成,项目鉴别力好,重测信度0.61,内部一致性系数0.76,结构效度良好,校标关联效度理想。得分越高,心理一致感越强。

1.2.3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该量表由郑日昌等编制,是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诊断量表,共28题,每道题以是、否作答。得分越高,说明人际关系行为困扰越严重。总分0~8分为无人际关系困扰,9~14分为轻度困扰,15~28分为较严重困扰,≥20分为明显人际关系障碍。大量研究显示,该量表有较好的信、效度[8]。

1.3 实验程序

3个量表合计94题,采用团体测试,收集被试的性别、文理科、年级等信息。施测时以班级为单位,由调查者讲明要求,解释指导语,必要时个别指导,确保被试正确理解问卷。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状况(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状况

经一元方差分析,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年级差异和文理科差异不显著,但性别差异显著,男生(M=9.29)人际关系困扰情况较女生严重(F(1,300)=11.57,P=0.01)。根据郑日昌[8]的建议对人际关系困扰进行分类,与性别一并采用交叉列联表进行皮尔逊卡方检验(χ2=7.53,P=0.023<0.05),与一元方差分析结果吻合,见表1。采用总体比率差异检验,对不同类型的人际关系困扰进行多重比较,无人际关系困扰的性别差异显著(Z=1.85接近1.96),轻微人际关系困扰不存在性别差异(Z=-0.792),较严重的人际关系困扰也不存在性别差异(Z=-0.637)。

2.2 人格特征、心理一致感和人际关系的联系

以Amos19.0为工具进行路径分析,结果见图1。该模型能较 好 地 拟 合 数 据(χ2=45.32,df=25,P=0.008,RMSEA=0.052,GFI=0.968,IFI=0.912,CFI=0.908),表明心理一致感能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人格特质对人际关系的直接效应是0.90,间接效应是-0.12,总效应为0.78,即人格特质能较好地预测人际关系。

图1 人格特征、心理一致感和人际关系的联系

3 讨论

3.1 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

调查中,有58.3%的大学生无人际关系困扰,31.5%的人有轻微人际关系困扰,10.3%的人有较严重的人际关系困扰,与以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4,5,9]。从人口统计学特征来看,年级和文理科的差异不显著,而性别差异显著,且只表现为无人际关系困扰的女生比例高于男生。原因可能是女生相对于男生更善于交谈,更会主动关心别人;而男生更愿意处于自己的个人世界中,如沉迷网络游戏、上网,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与朋友的关系。

3.2 中介作用的意义

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心理一致感在人格特质与人际关系间起中介作用,并且是部分中介作用。人格动力特征会影响个体的人际关系,但是这种影响受个体对人际关系及其对环境认知(心理一致感)的影响。也就是说,乐群性、交际性和情感性这3种人格特质能负向预测人际关系,即乐群性、交际性或情感性越弱,人际关系越好(人际关系得分越低);怀疑性和独立性这两种人格特质能正向预测人际关系,即怀疑性、独立性越强,人际关系越糟糕。心理一致感在这些预测中起中介作用,即人格特征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受个体对生活总体感受和认知的调节。

心理一致感对人格特质和人际关系的中介作用这一发现具有一定实际意义。一方面,它提示我们,人格特征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复杂的,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受其他因素(如认知)影响;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发现有助于对大学生人际关系进行干预,可以从认知层面(心理一致感)入手,转变大学生人际关系认知从而有效预防人际关系障碍。总之,这一发现,无论是对该领域理论的丰富,还是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强调的是,本研究并不能从严格意义上确定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只是提供了这3个变量间可能存在的某种关系,为研究者提供一种选择,严格的因果关系必须通过实验研究才能获取。

4 结论

高校大学生中,31.5%的人有轻微人际关系困扰,10.3%的人有较严重的人际关系困扰,且这些人际关系困扰不存在年级、性别和文理科差异。心理一致感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人格特质对人际关系既有直接影响,又有间接影响。

猜你喜欢

文理科人格特质性别差异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近视患者人格特质与近视矫正手术意向的关系研究
学校召开文理科学报编委会换届会议暨学校一流期刊建设座谈会
选择一张神奇的行为艺术照片,秒测你的真实人格特质
多媒体教学对文理科专业的不同影响和改进措施
不同性别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性别差异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高二学生的理科态度及性别刻板印象对文理分科的影响
不同水平城市初中生的内隐学科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