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普惠金融下互联网商业健康险业务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2018-11-12王韦雯

中国医疗保险 2018年11期
关键词:健康险医疗保险商业

王韦雯

(无锡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 无锡 214153)

1 引言

2005年联合国首次提出了普惠金融的概念,其核心目标是恰当有效地提供金融服务给社会各阶层群体,特别是传统金融机构涉及不到的长尾用户,例如农民、老年人、残疾人、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偏远地区居民等特殊群体[1]。普惠金融这一目标可以通过飞速发展的数字技术快速推动,例如可穿戴设备、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从国际上来说,在2016年的G 20峰会数字普惠金融重要议题的首要原则中也确认了这一点,倡导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从国内来说,2018年8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携手京东金融研究院共同发布《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的行业实践》白皮书,认为数字化是普惠金融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以国内互联网商业健康险业务为研究对象,概括目前发展现状,分析其业务中利用数字技术的创新之处,指出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了数字普惠金融这一目标,给出一些发展建议。

2 中国互联网保险发展历程

1997年,中国第一家保险网站——中国保险信息网成立,标志着保险电子商务的出现。直到2005年4月,随着中国人保公司签售了第一张电子保单,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保险才出现[2]。根据黄英君教授的回顾,可以将互联网保险分成萌芽期、深化探索期、全面发展期和爆发期这4个时期[3]。从表1可以看出,在萌芽期先出现了保险信息网站,再是传统保险公司开始试水互联网保险。在探索期,在电子签名法的法律支持下,一些保险经纪中介网站纷纷发展,同时电子商务开始兴起。在全面发展时期,原中国保监会出台了相应的监管法规——《保险代理、经纪公司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标志着互联网保险走向专业化和规范化。同时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互联网金融创新,互联网保险通过官方网站、保险超市、门户网站、O2O平台、第三方电商平台等多渠道展开。与此同时,由互联网巨头腾讯、阿里巴巴和传统保险企业中国平安这“三马”创立了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目前互联网保险处在爆发期阶段,在国家层面,2014年颁布的“新国十条”给保险业规划了蓝图,大力支持互联网技术创新;在技术层面,保险电商化成为趋势,金融科技各种技术运用到了展业、承保、理赔等各环节。

再从图1来看,从2011年到2016年,中国互联网保费收入迅猛增加,尤其是2015年,互联网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比例为历年最高,达到9.2%。2015年是“新国十条”全面落地的一年,数据体现了新政策对互联网保险的大力支持。2017年互联网保费收入略有回落,下降与保险业业务结构调整有关:投资型业务大幅收缩;车险商车费改促使线上销售渠道进一步受到影响。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数据统计,截止到2016年年末,全国163家保险企业中有124家通过自建网站、与第三方平台合作等不同方式发展互联网保险业务,比例高达76%。整体来说,在全新的数字经济的社会发展形态下,中国互联网保险将大有可为。

表1 中国互联网保险发展历程

图1 2011-2017年 中国互联网保费收入趋势图

3 互联网商业健康险业务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城镇化加速,中等收入群体壮大,消费结构升级,消费者对高质量、多样化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需求不断扩大。从图2可知,2016年互联网商业健康险保费总额为31.80亿元,同比增长210%,在人身险总保费规模中的占比上升至1.8%。其中,费用报销型医疗保险保费规模17.20亿元,占比最高,为54%;重大疾病保险紧跟其后,保费规模为6.8亿元,占21.50%;防癌保险保费规模4.70亿元,占14.90%;其他险种占9.20%[4]。

中国的健康险市场拥有保费集中度高、竞争主体多元化、专业健康险公司少的特征。2017年健康险整体市场80%的保费收入来自排名前8%的公司[5]。商业健康险市场竞争主体多元,既有传统的寿险公司、财险公司的健康险部门、专业的健康险公司、养老险公司的医疗服务业务,又有互联网保险企业、医疗信息化企业和健康管理公司等。但其中获得互联网保险牌照的企业和专业的健康险公司并不多,分别为4家和7家,其中前者包括众安在线、易安财险、安心保险和泰康在线。

图2 2016年互联网商业健康险业务的保费结构

表2 互联网商业健康险业务使用数字技术展示

4 互联网商业健康险业务创新

4.1 百万医疗险填补中端医疗保险空白

自2016年8月,众安在线推出第一款“百万医疗险”尊享e生,不到两年时间,各家保险企业纷纷跟风,市场上至少已有超过30多个“百万医疗险”产品,保费低至百元至数百元,保额则高达100万、300万、600万。毫无疑问,百万医疗险已成为互联网商业健康险中最抢眼的产品。而以往的互联网医疗保险产品,缺乏中端医疗保险产品,基本以形态简单的普通住院和门急诊医疗保险为主,单价不高,保障额度相对较低,对客户的吸引力较为有限。百万医疗保险与传统线下医疗保险相比有众多优点和创新特征,这类产品价格低廉,保障范围高,投保年龄宽,可以重点分散重大疾病或意外导致的超出社会医保范围的风险,投保流程便捷,不需要体检,因此受到了互联网客户的广泛关注和参与。从图2也可以看出,该类产品(费用报销型医疗保险)对互联网商业健康险总保费的贡献度最高。

4.2 聚焦大健康领域,利用数字技术追踪个性化数据

数字化是普惠金融的必然趋势,大数据、可穿戴设备和App等数字技术已经广泛运用到了互联网商业健康险业务之中。借助这些金融科技,互联网商业健康险企业更多聚焦大健康领域,融入健康和医疗管理。通过深入医疗健康服务供应商,保险企业可以获得跟健康有关的个性化数据,使保险产品定价差异化、精准化。借此,互联网商业健康险业务可以呈现出更多的场景化产品,形成医疗、保险和健康管理的良性互动。表2列出了一些应用了主流数字技术的互联网商业健康险产品。

5 互联网商业健康险业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5.1 互联网宣传容易误导消费者,引起纠纷

某保险公司的“网红”百万医疗险由于宣传广告语用词模糊,许多消费者购买时并不能认真阅读和理解具体的保险条款,导致理赔结果往往与预期落差较大,引起纠纷。2018年3月15日,该公司就曾因投诉量大等原因被保监会点名。在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发布的2017年财产保险公司投诉处理考评表中,该公司以48.88的分数排名倒数第五。2018年5月,中国银保监会首次公布人身险产品开发设计负面清单,例如费用报销型医疗保险为追求营销噱头,背离合理的费率厘定,盲目设定高额给付限额,或在短期健康保险中引入“终身给付限额”“连续投保”等长期保险概念,都属于夸大产品功能,扰乱市场秩序[6]。

5.2 大部分产品同质化严重

从表3可以看出,受限于原中国保监会分业经营要求,财产保险公司只能经营短期的健康险,所以众安在线、易安财险、安心保险提供的都是一年期的健康险,而泰康在线可以同时推出短期和长期的健康险。而众多的一年期健康险产品主要为2种:医疗费用报销型保险和重疾险。换句话说,基本上是对社会医疗保险有较强替代性的保险产品,并且集中在定额给付型的疾病保险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5.3 客户对平台黏性低

从表4可以看出,相比于电商平台,保险公司官网和保险经纪中介平台的访问浏览量远远落后,两者远不在一个规模数量级上。这说明互联网保险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还不够,客户对平台的黏性较低。

5.4 数据安全与保护存在较大隐患

资料来源:各公司官网,作者整理。

表4 主要保险公司官网和保险经纪中介平台与电商平台流量规模比较(周平均)

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互联网商业健康险业务,数据安全与保护方面的隐患越来越凸显。绝大部分互联网商业健康险企业并不具备自主研发高端金融科技或I T架构平台的能力,只是依靠外购或者定制化。2016年,网络与软件安全技术公司Arxan通过对全球71个主流移动健康App进行安全漏洞测试发现,列出的10大移动应用安全风险中,86%的App至少存在2个风险[7]。这意味着不仅会泄漏客户隐私,还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篡改关键医疗或健康管理数据,影响客户的权益,造成承保、理赔环节的纠纷和损失。客户对相关企业的信任度下降,也不利于今后互联网业务的展业。

6 建议和总结

6.1 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对条款深入解读,避免误导

数字经济移动生活给人们带来更快更多更便捷的支付服务体验,互联网也成为保险企业扩展商业健康险的营销渠道。保险企业线上模式的优势是既可以官网直销,在App平台、公众官方微信号上营销,也可以选择与流量大的电商平台、专业的保险中介平台等第三方网站/应用合作,嵌入相关推广内容,增加用户触点,推送场景化设计产品。而宣传语模糊,重要条款没有明确说明也是线上模式的常见问题。因此,最好的方式是线上线下(O2O)相结合,将客户引流到线下与专业的保险工作人员洽谈,明确说明保险责任和免责条款等一些重要条款,避免简明的宣传语误导客户,也避免客户心理预期与实际产品效果落差较大。例如中国平安推出“平安好医生”App,提供线上医疗咨询服务,方便客户了解健康信息,然后在线下建立医疗中心和“健康云”运营平台,帮助客户医疗诊断、就医陪护和诊后跟踪评测,并且整合用户饮食、生活习惯、慢病管理等数据,形成一个完整闭环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大健康管理[8]。

6.2 与第三方电商平台深度合作

从表4可以看出,保险企业和保险中介平台的浏览量和访问量远远低于第三方电商平台。如果保险企业想要达到电商平台的流量和黏性,需要付出的成本非常巨大,也不现实。因此尝试与第三方电商平台深度合作,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终端、物联网等金融科技,对不同细分客户绘制用户画像,分析其需求,精准营销,千人千面展示产品,增加客户触点与互动,从而有效地推广互联网商业健康险产品。

6.3 百万医疗险应真实宣传,设计切合实际

百万医疗保险最核心的风险就是续保风险,根据《健康保险管理办法》规定,短期健康保险不可以保证续保。然而之前许多百万医疗险的宣传语用“连续投保”“终身给付限额”等长期险概念误导消费者保证续保,引起许多纠纷。除此之外,百万医疗险为了吸引眼球,盲目追求高保额,有的甚至可达2000万元的保额,赚足噱头。我国卫生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人均住院费用为5000多元,三级公立医院约为1.2万元,总计人均住院费用为1.8万元左右。并且在国内实际的赔付过程中,普通人一年的医疗费用超过百万元的并不多,因此2000万元的高保额实际用途并不大。这些主要问题目前已由中国银保监会发布负面清单进行整顿。百万医疗险填补空白,唤醒消费者的保险意识固然值得表扬,但是更应该回归保险姓保的核心保险保障职能,真实宣传产品,产品设计切合实际。百万医疗保险应阐明续保风险,不盲目追求高保额,且设置合理的免赔额金额,并在理赔环节明确理赔细则,减少理赔灰色地带。

6.4 监管部门创新引导,提高定价灵活性

目前,部分保险企业通过是否抽烟、是否喝酒等指标制定出标准体和非标准体的保险费率,做出部分差异化定价。但就整体来说,互联网健康险产品定价不够灵活。主要原因是行业监管部门对人身险产品要素中的预定费用率、预定利率等设定了明确的行业标准。在互联网保险发展初期,这为行业健康发展,特别是中小型保险企业的稳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目前已经到了互联网保险的爆发期,原保监会也与银监会合并,原来的分业经营框架已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数字经济时代,行业监管部门可以考虑逐步放开保险企业混业经营,对人身险产品定价进行创新引导,提高产品定价的灵活性,从而满足不同细分客户多元化的保险需求。

6.5 行业内部建立数据安全和维护平台,技术共享

数字技术的力量是巨大的,同时也是脆弱的。一旦被不法分子破解漏洞,对保险企业、对客户个人隐私信息的损害都十分巨大。与其让单个企业独自应对数据安全与保护隐患,建议全互联网保险企业联手搭建一个可以共享的数据安全维护技术平台,集众人之力,解决不断更新的IT漏洞。此举可以提升客户的信任度,对整个行业长远的健康发展十分有益。

猜你喜欢

健康险医疗保险商业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商业经济》征稿通知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健康险改革:让保险姓“保”
国外健康险什么样
聚焦商业健康险
商业健康险“很苦恼”,怎么破?
“三医联动”下医疗保险新走向
中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增长轨道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