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针钢针与其连接软管分离装置的研发与应用
2018-11-12曾洁莲何文燕曾毓蓉
曾洁莲 何文燕 曾毓蓉
1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人民医院 (江西 赣州 341600)
2 赣州市章贡区妇幼保健院 (江西 赣州 341000)
内容提要: 目的:研究头皮针钢针与其连接软管分离装置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11月的20名医护人员进行对比研究,对照组医护人员采用原拔针流程进行输液器具的分类处理,观察组医护人员采用最新拔针流程进行输液器具的分类处理,对比两组锐器盒消耗量、护士针刺伤情况以及工作耗时。结果:观察组锐器盒消耗、针刺伤次数及工作耗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最新的拔针流程对输液器具予以分类处理,能够有效避免医护人员受伤,提升医护人员操作安全性,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
医护人员在工作和技能训练过程中经常接触到针头,随时有被针头所伤而感染一些传染性疾病的隐患。临床护士被针刺伤后,可通过血液传播引起严重或潜在的致病感染[1]。针刺伤给临床护士带来的危险和安全防护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近几年,随着对医护人员教育的提升,其安全防护意识逐渐增强,但即使如此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可能性依然较高。针刺伤的主要来源为护理工作中侵入性治疗较多的工作,当医护人员处于职业暴露的高危科室时,就更容易发生针刺伤。本院为二级甲等医院,各科室医护人员均在15人以上,各科室的住院患者量均在月100人左右及以上,能为本次课题中自制头皮针钢针与其连接软管分离装置的应用提供足够的使用空间。本院的相关医疗检测设备处于本省本地区领先水平,仪器设备包括核磁共振、64排128层螺旋CT、科达DR3500数字摄影机、钼靶机、肠镜、彩色超声波诊断仪、血气分析仪等。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11月期间的20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同一科室20名医护人员,时间从2015年6月~2017年11月。所选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7~46岁,平均(33.24±2.65)岁。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例。两组医护人员各项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使本次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原拔针流程进行输液器具的分类处理:①医护人员推治疗车到病房门外或放于病床床尾(治疗车尺寸大不利于携带行走于各病床间),给病人拔针后将头皮针钢针刺入输液空瓶塞内或裸露置于一侧一同放于治疗车下层面板上统一推回处置室再次对输液用物进行手动分类处理(即徒手分离头皮针后将头皮针及其连接软管一同放入口径较小的锐器盒内);②医护人员空手或端治疗盘进病房将治疗盘置于患者床头柜上或床上,给病人拔针后将输液用物放于治疗盘上或手提着带到处置室进行再次手动分类处理。
表1. 两组医护人员锐器盒消耗对比(±s)
表1. 两组医护人员锐器盒消耗对比(±s)
组别 例数 锐器盒消耗(个/年)观察组 10 (102.17±3.55)对照组 10 (158.46±8.62)t 54.0069 P 0.0000
表2. 两组医护人员针刺伤次数对比(±s)
表2. 两组医护人员针刺伤次数对比(±s)
组别 例数 针刺伤次数(次/年)观察组 10 (28.54±1.84)对照组 10 (51.07±1.66)t 31.4642 P 0.0000
表3. 两组医护人员工作耗时对比(±s)
表3. 两组医护人员工作耗时对比(±s)
组别 例数 工作耗时(h/天)观察组 10 (4.76±0.64)对照组 10 (7.82±1.12)t 21.2173 P 0.0000
观察组采用最新拔针流程进行输液器具的分类处理:医护人员携带安装有头皮针钢针分离装置并配带有回收容器分别放置输液瓶和输液器的输液治疗护理车(此车体积小巧便于携带在各病床间行走)到患者床前进行拔针后一手立即将头皮针钢针放入分离装置切割口下方的锐器盒内,头皮针软管靠近切割口,另一手按下手柄即实现实时分离分类处理。
1.3 评价指标
(1)锐器盒消耗;(2)护士针刺伤情况;(3)工作耗时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2.结果
2.1 锐器盒消耗
观察组医护人员锐器盒消耗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士针刺伤
观察组平均年针刺伤次数为(28.54±1.84)次/年,对照组平均年针刺伤次数为(51.07±1.66)次/年,观察组年针刺伤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工作耗时
观察组平均工作耗时每天(4.76±0.64)h,对照组平均工作耗时每天(7.82±1.12)h,观察组每天工作耗时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医护人员在工作和技能训练过程中经常接触到针头,随时有被针头所伤而感染一些传染性疾病的隐患,临床护士被针刺伤后,可通过血液传播引起严重或潜在的致病感染,针刺伤给临床护士带来的危险和安全防护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虽然不断加强对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但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仍相当高,针刺伤主要来自一些护理工作量大、侵入性治疗较多或是比较容易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科室,虽然一直对防护方式进行不断的研究改进,但现有的防护方式还有部分不足,急需完善[3]。现有技术的头皮针钢针分离装置存的问题包括:针刺伤是指因操作各种注射针、穿刺针、缝针等引发的意外针尖扎伤,造成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深部损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其高发生率和造成护士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险性已不容忽视,为了避免医护人员被针头所伤从而感染一些传染性疾病的隐患,现有的医疗机构必须为工作人员提供足够的锐器盒;现有的针刺伤造成护士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原因一部分是护士在将针头与输液器分离的时候不小心扎伤,另一部分就是将针头放入锐器盒内时,针头会刺伤皮肤,其实头皮针本身对人体没有传播疾病的危害,只是被患者使用过的针头刺伤后可造成患者体内携带的各种病源带入到医护人员体内,才会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设计一种头皮针钢针分离装置,包括底座、刀片固定体、刀片以及压柄。结果显示,新护理流程在安全性及可靠性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