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消化道早癌应用消化内镜技术的诊断价值
2018-11-12姜哲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辽宁大连116000
姜哲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 (辽宁 大连 116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42例接受消化内镜诊断与治疗的消化道早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一时期接受传统内镜技术诊断与常规外科手术治疗的37例消化道早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与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检出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早期大肠癌分别有9例、13例、18例,诊断准确率95.24%;对照组患者检出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早期大肠癌分别有6例、9例、12例,诊断准确率72.97%%,观察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12例,有效20例,所占比例分别为28.57%、47.62%,总有效率76.19%;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显效7例,有效10例,所占比例分别为18.92%、27.03%,总有效率45.9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癌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使患者的检出率的明显提高,对治疗效果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现阶段,因为不同因素的影响,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病比例越来越高。消化道早癌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类型中十分常见,其就是消化道恶性肿瘤病变浸润未超过黏膜下层[1]。因为其自身特点,如果未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处理,就会使病灶不断恶化,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最近几年,伴随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消化道内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2]。消化内镜逐步由传统的单纯诊断工具向诊断治疗工具发展。本研究为了探究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癌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42例接受消化内镜诊断与治疗的消化道早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一时期接受传统内镜技术诊断与常规外科手术治疗的37例消化道早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14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42例接受消化内镜诊断与治疗的消化道早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一时期接受传统内镜技术诊断与常规外科手术治疗的37例消化道早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最小29岁,年龄最大76岁,平均(51.25±23.71)岁;疾病种类: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早期大肠癌分别有8例、11例、18例。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最小30岁,年龄最大77岁,平均(51.45±23.83)岁;疾病种类: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早期大肠癌分别有10例、13例、19例。两组患者性别与疾病种类等基本资料方面对比,P>0.05。
1.2 方法
对全部患者都实施内镜检查,并收集与分析患者的消化道早癌检出率。如果产生消化道早癌,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内镜下手术治疗:于内镜检查时,对照组采用传统白光内镜诊断。如果发现存在可疑病灶,应去除此细胞,并进行病理活检。观察组予以超声内镜与放大内镜检查。在具体检查过程中,可对消化道黏膜与血管信息认真观察,还需要观察微血管的具体情况。此外,如果发现可疑病灶且确诊,应检查肿瘤黏膜浸润深度,对病情严重程度予以有效分析。在消化道早癌确诊以后,可进行内镜下手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情况予以收集与统计,诊断准确率=检出患者例数/病理活检确诊例数。
1.4 疗效判定
显效表示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都有显著改善或彻底消失,内镜检查发现病灶彻底消失;有效表示治疗后内镜检查不能发现病灶,但依然产生了相关临床症状;无效表示治疗后内镜检查结果与临床症状都没有任何改善,甚至有加重的情况出现。
1.5 统计学分析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21.0分析所得数据,计量资料如平均年龄等表示为(±s),差异性选择t检验,计数资料如诊断准确率与治疗总有效率表示为%,差异性选择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诊断准确率方面的比较分析
见表1:观察组患者检出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早期大肠癌分别有9例、13例、18例,诊断准确率95.24%;对照组患者检出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早期大肠癌分别有6例、9例、12例,诊断准确率72.97%,观察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
2.2 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的比较分析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12例,有效20例,所占比例分别为28.57%、47.62%,总有效率76.19%;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显效7例,有效10例,所占比例分别为18.92%、27.03%,总有效率45.9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
表1. 两组患者在诊断准确率方面的比较分析[n(%)]
3.讨论
消化道早癌就是浸润深度未超过黏膜,或只是局限于黏膜层的一种消化道癌症,如胃癌等。因为其自身特点,在临床发病时没有相关症状,所以需要有关仪器予以诊断[3]。目前,对消化道早癌的诊断与治疗中,内镜技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且基本可以满足相关要求。且在以往诊治消化道早癌中内镜有一定效果,但传统内镜已经很难满足目前的要求。因此,新型内镜逐步受到临床的重视。新型内镜的类型相对较多,如超声内镜等,上述技术可以使传统白光内镜的不足充分改善,更好的分辨与观察患者消化道黏膜上的微小变化[4]。特别是可以放大黏膜微血管结构,进而帮助医师对其全面观察,使诊断效果显著提高。通过新型内镜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于新型内镜辅助下,医师可以有针对性的治疗病灶,使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显著提高[5]。
本研究探究了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癌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诊断准确率95.2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97%(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6.19%,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5.95%(P<0.05),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总而言之,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癌中的诊疗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