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副科老师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经验和体会

2018-11-11孙亚芳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主科笔者微信

孙亚芳

笔者是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在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八农场中学(初中)任教。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和其他几位讲授音乐、美术、体育的所谓“副科”老师,与“主科”老师一同担任班主任。按照传统做法,“主科”老师做班主任的模式较为普遍,但笔者从自己的摸索和尝试中,感到“副科”老师担任班主任既有其独特规律,又有其突出优势,不失为新的教学环境下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手段。

一.“副科”教师担任班主任,能够体现“比较优势”,提高班级建设的专职化和专业化水平

笔者认为,关于班主任工作的规律,存在着“两个不同”。一个是班主任工作与教学工作有所不同。两者紧密联系、密切相关,但不能相互替代。班主任管理班级事务、统筹班级建设、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与教学工作在内涵和外延上都不相同。特别是在强调素质教育、综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班主任工作更应赋予独立的地位和价值,考试成绩高于一切、重教学轻教育的传统观念更应转变。另一个是“主科”老师担任班主任与“副科”老师担任班主任有所不同。前者的主要模式是以教学带动班级建设,班主任和学生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到日常教学业务中。后者的主要模式是以班级建设服务和促进教学,班主任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班级建设中。两者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并没有绝对的孰优孰劣之分,关键在于把握好平衡,最终实现教学相长、教书育人相结合,既出“成绩”又出“人才”。

从这“两个不同”可以看出,同“主科”老师相比,“副科”老师担任班主任有其“比较优势”。“主科”老师虽然课时多,与学生接触的频率高,但由于教学任务压力大,专门用于班级建设的时间和精力相对有限。“副科”老师虽然课时较少,但恰恰“专职化”水平比较高,能够潜下心来了解班级情况、研究班级建设规律,有更多的精力去听课观察,同其他任课教师交流学生情况,同学生谈心沟通,还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活动。笔者正是以这种思路开始了班主任工作,班级建设很快步入正轨、打开局面,班级管理中的各项工作也都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在班级管理评比中表现突出,学生成绩和班级氛围都有进一步提升。“专职”与“专业”相辅相成,笔者认为,“副科”老师担任班主任,从这一角度看更有利于摸索班主任工作的内在规律,更有利于丰富班级建设内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信息技术教师担任班主任,能够体现学科优势,提高班级建设的现代化和科技化水平

所谓“副科”并非可有可无,而是与“主科”构成主体与补充的关系,都是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科目。就班主任工作而言,“副科”因其丰富多彩、各有优势,更能与班主任工作结合起来,发挥辅助和推动作用。当前,信息技术及其催生的新媒体传播方式,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特别是对青少年有极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这一背景下,笔者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在班级建设中就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结合日常信息技术教学,充分让现代化的信息手段走进课堂,在传统班级建设模式基础上进一步突破时空上、心理上的距离,丰富师生沟通的的手段,提高学生表达的意愿,加强对学生信息的分析,创造更有“现代感”和“科技味儿”的教育环境、班级环境。

第一,搭建沟通交流“信息高速路”。依托新技术产生的新的沟通交流方式,对学生有着天然的吸引力,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沟通意愿,拉近教师与学生距离。比如,目前青少年群体普遍存在不愿主动沟通的现象,农村地区的孩子尤其明显。笔者起初也受这一问题困扰,但逐渐发现一些学生愿意在课余时间通过手机说一些事情和心里的想法,就帮助大家注册了微信,并与每个人都成为微信朋友。经过笔者一段时间的主动联系,这一方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原本就活泼的学生与笔者频繁互动,一些性格内向、平时不爱多说话的学生也慢慢活跃起来,跟笔者的微信交流越来越多。特别是到了周末,笔者的微信更为热闹,有时一天有几百条的信息交流,有关于学习的,也有关于班级事务和个人思想的。在此基础上,笔者感觉一对一、点对点的交流还不够,就组织大家建了微信群,建群之初就向大家提出平等交流、畅所欲言,把微信群当做“网上班集体”。每隔1个月左右,我们要选择一个主题,安排1位学生发表意见建议,再由大家讨论评议。主题的选择比较灵活,一般都是结合当时大家关心的话题,比如统考成绩的起伏、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等。

通过这些方式,网上网下两个班级建设空间有效互动,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提高了学习效率,改进了学习习惯,实现了集体意识、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学习信心的双提升,初步形成了个人参与集体建设、集体带动个人提高的局面,对学生的成绩提高和全面成长都发挥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第二,实现思想教育的“精准传播”。思想教育在班级建设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笔者认为,好的思想教育不应是笼而统之、泛泛而谈,而应是按图索骥、有的放矢,真正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出发。笔者利用信息化手段,面向学生组织了思想调查,开展了网上互动,进行了定点信息推送,培养了班级内部的网上“思想领袖”,广泛收集了思想教育资源,等等。在此着重介绍两个做法。一个是组织“信息化”班会课。班会课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平台,但如果做得不深入,往往会流于形式。同其他课程一样,班会课也要有主题、有目标、有设计、有组织。为了开好班会,笔者一般通过班级微信群,课前组织小型网络调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关注的话题,以调查结果为参照确定班会主题;课中进行实时的网络互动,引导班会进程;课后组织讨论,巩固教育交流成果,有时网上讨论比课堂讨论还要热烈。另一个是制作针对性强的“宣传片”。笔者与往届优秀毕业生联系,远程收集和制作他们的视频资料,有介绍工作现状的,有畅谈成长感悟的,有分享学习方法的,有勉励学弟学妹成长上进的。这些资料在课堂上分主题播放,并持续更新,有条件时还进行远程互动交流。在这个“可视化宣传”过程中,开始是以笔者为主,后来逐渐发展成学生们“点菜”,有的学生还自己联系了学长并制作视频,请老师为大家播放。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思想教育较传统模式有了一些改进,一是提高了针对性,结合学生思想状况和实际需求开展教育;二是减少了枯燥性,避免了一人说众人听的说教式氛围,大家能在共同参与中实现自我思考、互相教育;三是增强了系统性,学生思想教育不能一蹴而就,信息技术既能够帮助选取和确定主题,也能够帮助留存和分析资料,从而在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里组织前后联系、相互衔接的思想教育。

第三,搭建家校共建的“網上家园”。要建设好班集体,单凭班主任一人和学校一方的力量还不够,应当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形成教育合力。为此,笔者搭建了家校教育网络平台,一方面全方位收集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制作成集图片、声音、视频、文字于一体的展示课件,让家长更及时全面地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与生活,更加深入地关注解孩子,增强家长与学生的互动;另一方面充分听取家长提供的学生学习思想情况和提出的意见建议,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家校共建。笔者所在地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留守学生不断增多,许多家长都外出工作,很难随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这既带来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极大不便,也造成留守学生的情感缺失。有了这一网络平台,再配合其他的沟通交流手段,比较有效地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把学生、学校、家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大家共同的“网上家园”,对稳定学生情绪、完善学生人格发挥了一定作用。

笔者试图通过这些尝试,建立更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型班级教育与管理模式,这一努力也显现出一些效果,得到大家认同并在全校推广。探索还是初步的,信息技术也仅是诸多“副科”之一,如何更好地发挥“副科”教师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还需要更加丰富的实践。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教育体育局)

猜你喜欢

主科笔者微信
Debate rages over proposal to ax English 取消英语主科地位引发热议
老师,别走……
延迟开学期间,学校不能只提供几门“主科”的网课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微信
警惕学科上的“沙文主义”
微信
微信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