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学科上的“沙文主义”
2016-05-14王德明
王德明
当前,在官方文件中,并没有“大学科”“小学科”或者“副科”的说法,这些说法是在传统的落后的应试教育下,戴着有色眼镜看问题的产物。按照学科在高考应试中距离的远近和分值比例,对学科进行非科学的划分,这些划分的结果对学科地位、课时分配、学科教师评价以及薪金待遇等都产生直接的影响。如高考应试中“高高在上”的语数外三科,在高考命题中分值高,对学生应试成败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也被号称“三大科”。理化生政史地六门学科因为长期处于被选修的位置,因此被称为“小学科”,有时候也被加入到音体美劳技信息学科中,合称“副科”,语数外则毫无悬念地被称为“主科”。
事实上,无论是“小学科”还是“副科”,都是对除语数外的其他学科的歧视性、功利性称呼,不值得提倡,需要被摒弃。但是,由于语数外学科在高考应试中地位高、分值大,无论学科还是教师都备受重视,因此也会滋生“娇骄”二气,甚至于产生“大学科沙文主义”情绪。如果任凭这种学科不均衡畸形发展,势必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发展目标也只是一句空话,留下来的依然是落后的应试教育。
一、“小学科”成为“主科”教师消遣调侃的“出气筒”
教代会上,代表们开始分组讨论校领导的述职报告,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热烈的讨论中,突然,一位“主科”教师提出一个敏感的话题,就是要压缩“小学科”教学时间的问题。这位代表认为,“小学科”占用的时间太多了,导致学生们“主科”学习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这个议题在分组讨论中被提出,让人有些仓促无法应对,也让当时在场的“小学科”教师代表们尴尬不已。在默不做声之中,一位年轻气盛的地理教师似乎底气不足,也很不自信地嘀咕了一句:“什么‘大学科‘小学科,这些不都是国家课程设置的内容吗?不是说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吗?”这位“小学科“教师之所以不自信,之所以底气不足,主要原因还在于,他也觉得自己的辩解是苍白无力的,如果不识趣地继续辩解,只会遭到“大学科”教师的嘲笑。
事实上,有的“主科”教师的优越感甚至渗透于课堂教学。他们会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计算各个学科在高考中的分值,并以此为根据宣传自己学科的重要性,贬低“小学科”。有的“主科”教师自己说了还不算,还要加强“统战”工作,试图与其他“主科”教师建立“‘主科联盟”,集中火力横扫“小学科”。这也直接导致“小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受到严重影响,教师之间本应有的和谐关系也不断遭到破坏。
二、“小学科”成为“主科”教师挫折失败的“替罪羊”
期末大市统考中,某位“小学科”教师所教班级获得大市平均分第一的优异成绩,这对在大市中还很不起眼的这所学校来说,确实是骄人的成绩,可喜可贺!但相比较这门“小学科”出色的成绩,该班语文成绩却非常不理想,于是,“小学科”的优异成绩与“主科”的寒碜成绩就自动形成了因果关系。“小学科”优异的成绩就很不幸地成为“替罪羊”,理由是,因为“小学科”成绩优异,挤占了“主科”的学习时间,所以,语文这门“主科”在期末统考中的成绩就很不理想。这位“小学科”教师还试图争辩自己没有挤占学生的课余时间,只是充分利用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时间,甚至没有布置课后作业,学生的作业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但最终获得差成绩的“主科”教师的观点还是占了上风,理由是,学生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小学科”学习效果最大化固然很好,但也占用了学生大量的精力,这也影响到学生对“主科”的学习效果。记得一位同行告诉我,最后学校对这件事进行了折中处理:因为该“小学科”教师所教班级成绩优异,经学校研究决定,奖励该位“小学科”教师200元;又因为这门学科的优异成绩最终影响了语文等“主科”成绩,所以,在年级期末质量分析会上需要提出批评。
当前,江苏省仍然是实施“3+等级”的高考模式,其中,语数外三门是计入高考成绩的,选修的两门划分等级成为高校录取时一种衡量的选择,也就是说,两门选修科目,并不计入高考总分,其地位也就更加低下了。最后被列为选修科目等级考核的“小学科”在高考中成绩越优异,也就越受到学校领导的差评,批评的内容大致是搞个人英雄主义,没有整体观念等。记得有一次,某校领导找该校责任心和教学质量双佳的“小学科”教师谈话,谁知道这位耿直的教师硬是不明白校长谈话之意。情急之下,校长粗话脱口而出:“语数外总分跟不上,‘小学科考得再好有个屁用啊!”话粗理不粗,一语道出真谛。随着高考临近,担负着选修等级职责的“小学科”教师的课时也随之不断减少,有时甚至因“主科”吃紧,“小学科”教师需要被迫停课。届时,“小学科”教师的责任就是维持课堂纪律,督促学生做语数外的练习,搞好语数外的复习,实现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
三、“小学科”成为“主科”教师挤占时间的“时空机”
至于承担音体美劳技信息等教学任务的“副科”,即“小学科”教师们,他们的地位则更加悲哀,因为他们常常处于有名无实的工作状态。在“主科”教师的强势索要之下,他们几乎步入无课可上的地步。有的“小学科”教师甚至几周下来面临着所有的课程“全面失守”的状态,课程表上设置的课程徒有虚名,名存实亡。一位教师只领工资,不给上课,这种“废物”的感受肯定让很多“副科”教师的自尊心受不了。事实上,有些所谓的“副科”教师责任心丝毫不逊色于“主科”教师,他们的教学实力和知名度在本专业内也是首屈一指的。但是,当“副科”教师信心满满准备走进教室或者体育场认真传道授业的时候,班主任就可能悄悄地走来,以像发福利或者中彩票似的神情告诉“副科”教师:你的课就不要上了,有“主科”教师要来上,但课时还是算你的。有的“副科”教师无法忍受这种不公正的待遇,试图夺回失守的讲台,但得到的忠告却是一定要以大局为重,千万不要意气用事,不要计较个人的得失。在这样的一种状况下,一些很有潜力、很有追求的“小学科”教师也对自己的专业失去了信心,这也导致了一些学校的“副科”教师丧失了进取心和上进心。
在一些“副科”教师失去上课机会的同时,学生们也对整天单调、苍白的语数外学习产生了疲劳、麻木的情绪,他们渴望得到生动活泼又没有大量书面作业的音乐、美术、体育、劳技等课程以及丰富多彩的选修、社团活动的机会,不仅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自己的特长,而且还可以调节自己紧张的“主科”学习。有的学生甚至直接向学校提出要求,保护自己享受音体美这些所谓“副科”课程的权利。但在应试教育下,保护广大师生“副科”正常上课而不受到干扰的权利任重而道远。有些学生反映,每天三四节语文课、三四节数学课、三四节英语课都上到想呕吐,真的希望有一些可以“玩耍”的课程安抚自己几乎崩溃的心灵。每到学期末,学生民主评议教师,极少上课的所谓“副科”教师的得分几乎都要高过“主科”教师,可能学生们试图以这种方式唤起学校领导的重视。
课时权重是一个公开但很不公平的做法。通常语数外“主科”教师每节课的权重都在1以上,而理化生政史地在1以下,只有零点几的权重,至于音体美劳技信息的权重就更低了。简单地说,就是语数外一节课相当于其他学科一节课还要多甚至是两节课的工作量。不要小瞧课时权重,它可是与教师的薪金等经济利益挂钩的。从教师工资待遇上看,语数外一节课的含金量可就要大得多了。不仅如此,在一些地区,“主科”教师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方面都享有优先权,“小学科”或者“副科”教师从来就不是评优评先照顾的对象。相反,在平衡和调剂中优先被拿下来的永远是“小学科”或“副科”教师。
以上这些情况,可能只是学校学科发展不平衡的一个缩影吧。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第三中学 本专题责任编辑: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