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城之根:千层清波,万顷碧水
2018-11-11唐芙蓉
唐芙蓉
人有本,树有根。银城也有自己的活力之源——千层清波,万顷碧水。
银城的水清澈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一座鲜活灵性的城市必然有水的滋润,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好在,银城有水。银城襟江带湖,水量丰沛。嘉陵江、渠江迤逦流淌,贯穿而过;大高滩水库、翠湖、回龙水、会仙桥及农发水库静谧安详——大小水库69座,座座皆银城之根,长短河流100多条,条条是生命之源。
欣喜啊,银城的水——清澈,美丽,有情。
待晴日,走近几大水库,目力所及,水天一色,上下澄碧,平湖如镜,明光出匣。冬阳朗照,碎金闪耀。斜枝照影,虚实相接。游鱼戏水,沉浮呷浪。却也安静得出奇,水边很难见到人的影子。村民们都不来惊扰,不来洗衣、淘菜、游泳、捕鱼……还安静于碧水,让它自成桃源美景。任波光溶溶,流水脉脉,远山错落,近水不语。去泛舟吧,感受那白浪击舟,如玉似雪;去照影吧,照一袭素裳在水,迷乱云天;去掬水吧,捧一片澄澈在手,明净入心。
银城的水美丽
在一天中,我们初遇雄阔的大高滩水库,重遇精致的翠湖,沉醉于秀丽的回龙水。
大高滩,我們来了。站口,一丛美丽的格桑花对我们挥手致意,与前方浩渺壮阔的碧波,一柔一刚,遥相呼应。岸边,迎风摇曳的芦苇;远山,丛丛叠叠的绿树,它们一同装点拱卫着一河碧水。
登上水站二楼,遥望来路,“大高滩水库”5个大字,雄浑,大气,震撼着游客,也镇守着一方地域。眺望河水,我们所立之处如同一个斗柄,长长的河水将目光拉扯到无尽的远方,心胸瞬间开阔疏朗。它,是银城水库之首——2946万立方米的库容,132平方公里的集雨面积,使得它有呼吸云雾吞吐日月的气象。它的母亲有一个动听的名字——嘉陵江。
翠湖,曾经那么熟悉,如今更令人刮目相看。
甫一下车,绿茵长堤抢入眼帘。惊艳目眩之余,走上去一看,这不正是来过多次的翠湖吗?依然是群山四合,一片澄碧,不同往昔的是,多了静谧与自然,少了喧闹。
翠湖八景曾经吸引万千游客:玉带长堤、平湖岚光、芳园秋月、溢流飞瀑、银光倒影、龟山览胜、龙华夕照、金城烟云,各呈姿态。堤岸东西端的望湖楼、沁园芳,尖山寺的银风塔,龙华山的龙华阁,远近耸立,遥相呼应。
望湖楼与沁园芳,如左右守卫,终年端立,陪伴着翠湖,也迎来送往。银风塔,高耸云天,从青树翠柏中抽身出来,宁静地高指浩渺的苍穹。龙华阁,则是一个置身世外的隐士,在目力不及的重山环水中,超然而立。我们只能感受它的闲逸与潇洒,身不能至,心向往之。
如今,翠湖已回归天然。快艇、游船无踪迹;网箱、拦网,一网打尽。游人们的嬉笑,发动机的轰鸣,全都消失影踪。只剩下湖水静默,波光潋滟。我们缓缓走在长堤之上,倾听着儿童文学作家邱易东老师的温声细语,心里也静静的,柔柔的。
回龙水,地处偏远,淳朴原始,有山野少女的风致。守护的工作人员带领我们乘船穿行,观山临水一睹芳颜。我们从一条支流进入,未选择的支流也充满诱惑,半隐半现,似乎任何一条都通往无尽的远方。前路也美景变换,应接不暇,看似山峰在前,走近却是峰回路转,又一美景。前路,有一只白鹤翻飞,一只渔船点缀,阔大的水面不再空旷寂寥。
全长18公里的回龙水,却只是银城的一座中型水库。我们到了9公里左右的中点站——白鹤岛。岛上竹树摇缀,参差披拂。据说,初冬天气转凉,白鹤大多迁移。春秋之际,天气和暖之时,竹树的枝梢立满白鹤,如点点繁星。山上的野鸡野兔,上岸产卵的团鱼,随处可见。蘑菇、蕨菜等野生植物,蓬蓬勃勃。一座静止的山,顿然复活过来。方悟——静止,只是山的表象;鲜活,才是山的本色。
回龙之山如此,大高滩、翠湖的山,其他水库、河流周围的高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银城的水有情
“还人民一湖清水”,是银城的水务人对全县人民的庄严承诺,他们做到了。银城的水都卸去脂粉,回归自然,重现清流。水库、河流、沟渠,如同一条条血脉,匍匐延伸在银城的体内,银城因而有了丰满健硕的身躯。
“民以食为天”,银城的水,以丰硕的成果,报答人民一片盛情。银城出现了多个植物产业带:藤椒、柠檬基地,猕猴桃、黄花梨基地,樱花基地,银城花海等等,蓬勃兴旺,长势喜人;出现了科学养鱼的渔场:鲢鱼、鲫鱼、甲鱼、鲤鱼、草鱼等,品类繁多,味美肉鲜;出现了优质大米的丰产丰收,尤其是黄龙贡米,银白晶莹,绵软香甜,闻名遐迩。
自来水管的全面铺排,润泽城乡,滋养了万千儿女。乡居的人们,再也不因吃水难、挑水苦而烦恼,再也不用到河里去洗衣、淘菜、挑水——他们与河水各自安好,又相互陪伴,照应。村民们划着农用船,穿行在河面,草灰、农用肥、种子等,快捷送达;稻谷、小麦、玉米、土豆以及红薯等农产品,轻松捎回。
这连接着故土与游子的水哟!离家在外的游子,回归故乡,临河而望旧居的时候,看见这牵连着亲情的长长流水,该是多么欣喜呢?他们坐在渡口等船,安静地看流水脉脉,波光叠涌,一路向前,向前。蒙尘的心定然倏忽安静吧。那时,尘世浮沉身心倦累的人啊,想必也淡了功名利禄的心,想要放弃所有的名利,逐水而居,不问前程。
可是,如此安静清洁美丽的银城水,曾经又经历了怎样的浩劫呢?
改革开放以来,长期被束缚在土地上的人们,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人们把目光从田土中收回来,投向了故乡的一湾碧水。拦河养鱼,网箱养鱼,池塘养鱼,稻田养鱼,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
不仅如此,一些大型水库,被开发成旅游景区。山上岸边,一大批配套设施兴起:游艇、农家乐、麻将馆、歌舞厅、会议室及大型宾馆等一应俱全。戏水、观景、办公兼游览的人络绎不绝……
电站、造纸厂、印刷厂、饲养场等各种企业、产业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成倍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稳步上升,世代谦卑的农耕族,脸上开始呈现出自信而骄傲的红光,银城上下洋溢着喜庆的气息。高楼大厦林立,广衢大道交错纵横。银城,成了一座新型的现代化城市。
银城的人们啊,被发展经济所带来的短期利益冲昏了头脑,迷乱了心智。他们不敢面对一个事实,那就是:银城之水在呻吟中流淌,在负重中前行。到处都在向河流索取,到处都在向水中排放废水,到处都在对水肆意污染伤害。大量的鱼饲料,生活垃圾,各行各业的废水、油污、白色垃圾等严重污染了水质,破坏了水的生态。一些地方,碧水澄明的景象,渐渐被另一番景象所代替:脏水、黑水乃至臭水不堪入目;河道淤积,河床冲毁;河面上衍生出大量的浮萍、水葫芦等水生植物,遮蔽了水面,阻断了交通。
人们的生活开始遭受可怕的威胁。银城的人,开始惶恐,也渐渐醒来。
银城的水务人痛下决心,转变观念,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狠抓水污染的治理。所有不科学的水上养殖,全部取缔;景区内外所有可能造成污染的设施,全部停营;河水周边500米内,严禁新建房屋。与此同时,在各个乡镇,组织了40多支清洁队伍;在河面,布设了1000多个环卫工人,并设立河长。清理河道,巩固大坝,新建水渠,植树保水,保证产业的供给……
多少人夙兴夜寐的策划,多少次殚精竭虑的斟酌,多少次疏通人们的思想,多少次田埂河畔的走访,多少个风雨烈日的考验……几年的努力奋战,几年的辛苦付出,银城人民终于找回了一湖清水,舒展了一脸笑容。
村民们,终于理解了拆迁、停业的目的;游子们,终于找回了记忆中的故乡之水;城市居民,终于不用为水质忧心忡忡食不甘味。他们,也开始自觉行动,做水的守护者。
银城的水,做回了本真的自我。安静,天然,再没有惊扰。
银城的水,不负池边三点水。
银城的水务人,不负丘山一方土。
银城的黎民百姓,不负山水一片情。
银城的根啊,是水,也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