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西湖词曲研究

2018-11-10舒晨

神州·下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现状

舒晨

摘要:要想研究明代西湖词曲,就要对明代的西湖整体做一个大概的研究。本文从明代西湖词曲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从明代西湖词的研究、明代西湖曲的研究以及西湖词曲的比较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希望能够为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明代西湖;词曲研究;现状

词曲作为中华文明中的宝贵财富,在中华文明的传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词和曲在明代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而关于西湖的词和曲更是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研究明代西湖的词和曲对于现代社会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明代西湖詞曲研究的现状

(一)西湖与杭州

要研究西湖,就要明确西湖的划分。从地域上,西湖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上的西湖指的是西湖文学的研究对象,划分的标准参考《西湖游览志》,不仅包含着西湖湖山,而且向西南延至九溪十八涧,向北则至西溪。而侠义的西湖则指的是西湖十景,即包括我们熟悉的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等十个景点。狭义的西湖围绕西湖本身分布,有的景点甚至在西湖之上。

苏东坡曾说:“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也。”这足以说明西湖在杭州的地位。自从宋代以来,杭州便逐渐取代苏、益二州,成为了新的文化中心。西湖文化是杭州的核心文化,而杭州的繁荣推动了西湖的成就,二者可谓相辅相成,互相成就。

(二)明代西湖词曲研究的现状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不仅在当代是文化名城,在明代也是名声在外,古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趋之若鹜,为西湖写下了一部又一部的作品。而在当代,更是有关于“杭州西湖更美还是惠州西湖更美”的话题受到众人的讨论。结果当然显而易见,杭州西湖以压倒性优势获胜。其中,有一位网友提到:“西湖的杭州是独一无二的,杭州西湖的美更是没有办法复制的,西湖的美不仅体现在自然风景上,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人文景观。文化遗迹数不胜数,这也是杭州西湖吸游客络绎不绝的重要原因。其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让西湖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古代的文人墨客更是留下来自己的笔墨,为西湖增添了文化的颜色。

而杭州人民在整理关于西湖的历史遗迹中,大量的书籍无不显示出西湖的与众不同。像是《西湖游览志馀》 《西湖游览志》等都体现了西湖的人文价值[1]。

二、明代西湖词的研究

(一)明代初期西湖词的研究

虽然和唐宋两朝相比,明代关于西湖的词作品很多,佳作也不少,但是流传却没有唐宋两朝广,这与时代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明代初期关于西湖词的特点,那么“温雅芊丽”这个词可以说是很形象了。明朝初期关于西湖的词多多少少会受到元代的影响,并且很多词是由元入明,当时人们的生活正处于朝代更迭之际,大多数作家所做的词含有国仇家恨。所以在明代早期的词很少像中期一样有着骄奢之气。以明代早期词人邵亨贞为例,他的作品中,属怀旧作品最为出彩,交友答赠制作虽然情感真挚,用词却不华丽。

(二)明代中期西湖词的研究

如果用一句哈来形容明朝中期的词,那么“衰蔽中的繁盛”这句话再合适不过了。和明朝初期不同,社会环境十分压抑某领导阶级高雅政治让词的作品也没有了生气。明太祖与明成祖对文人的过度施压阻碍了明朝中期的文学进一步发展。虽然明朝中期的文学大环境十分惨淡,但是明朝西湖的词作品却脱颖而出,涌现出了许多传世名作,以马洪、聂大年为代表的词人也留在了明朝中期的文学史册中。

说起明朝中期的文学作品,便不得不提到马洪,这位素有“词坛荒漠中的小名家”之城的词人,代表作《念奴娇》广为流传,“彩舫亭亭宽似屋,载得玉壶芳酒”,用词雅致,见解独到。将西湖景色描绘的淋漓尽致。

(三)明代末期西湖词的研究

明代末期是明代词辉煌的时期,这一段时期少了领导阶级的镇压,社会动荡严重,却为文人提供了丰厚的创作土壤,虽然明朝走向了没落,明朝词却得到了新生,这个时期的皇座文人以陈子龙为代表。虽然明朝不久便陨落,但是却挽救了明代的词运,并且影响久远,一直到清朝。除了陈子龙之外,这一时期还有词人屈大均,他的词中体现了国破家亡,这与他本人一生寻求复国大业却屡屡失败有关,纵观其作品,无不体现忧国忧民之感[2]。

三、明代西湖曲的研究

(一)过渡时期西湖曲的研究

一提到“曲”,大多数人自然会想到“元曲”,实际上曲从明代的散曲作品也是十分丰富。在明代散曲中,很多作品都描写了西湖的风光,而且 这些作品不仅仅描绘了西湖风光,而且融入了作者的自身情感。

一提到元代的词作家,大家都会想到马致远、张可久等人,其作品流传之广,深入人心。而明代中期由于文化高压政策阻碍了文人的创作。虽然大环境不好,但是仍旧有一部分词人努力突破重围,在一片萧瑟中为明朝的文坛带来一丝希望。明朝的词作家中,汤氏作品突出重围,涉猎的范围十分广阔。除了汤氏之外,贾仲明、唐以初等人的西湖作品也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在《湖上踏青》中,对于西湖做了这样的描述:“香风暖啼莺晴书,锦屏开花细吟眸,紫丝鞭轻拂紫骅骝。”不仅体现了唐以初对西湖的描写,更是融入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可谓景美词更美。但是此后的明代曲坛却逐渐冷寂,再无可圈可点的作品。

(二)西湖散曲繁荣期的研究

明曲的再次新生是在成化弘历年间,这也是明曲在经历一个多世纪的消沉之后的再次崛起,在此期间,出现了大批的优秀曲作家,为明朝的散曲注入了心的活力。像是王盼、沈仕等人都是这一时期的散曲名人,作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

四、西湖词与西湖曲的比较

历来文人学者对于词曲之间的差异就争论不休,而词的曲化是明代的一个显著特征。在明代,词曲不分以词为曲的现象十分常见。俞平伯曾说明朝的词,大多说不好。他们说不好的原因在于嫌明人的作品往往词曲不分。不仅仅是词存在曲化的现象,西湖曲中也有大量词化的现象。从市民文学走向了文人雅士的殿堂,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3]。

五、结语

总而言之,研究明代的西湖的词曲对于我国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于明朝词的研究、曲的研究以及两者的比较,不仅能够看出我国明朝词曲发展的轨迹,更加能够体会古人对于西湖的感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黑龙江大学明清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杜桂萍.寄生:明代词曲研究的新视域[N].光明日报,2014-04-12(009).

[2]张婷.明代西湖词曲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

[3]李昱.宋元词曲中“西湖”的文化意象[J].名作欣赏,2011 (32):21-23.

猜你喜欢

现状
黔东农村地区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状况与调查研究
卫生类高职校“专接本”的现状和管理对策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高职数学中微积分的教法讨论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